4月8日上午,“徐迟报告文学奖”得主李英长篇报告文学《群山回响》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群山回响》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视线聚焦在浙江广袤的乡村大地上,书写乡村振兴的实践和变革,书写当代农民的期盼和梦想。作者李英耗时多年,行程数千公里,奔赴30多个乡村,采访100多位当事人,然后以故事化的叙述、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乡村故事,字里行间散发着浓浓的烟火气。
《群山回响》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指出,《群山回响》是李英20多年创作历程中的又一力作,“李英脚力强劲,走访30多个村庄,采访100多人,聚焦‘千万工程’在浙江的实践,他以成熟的结构能力、形象塑造手法创作了成功的文本。”
此外,邱华栋也表达了中国作协对报告文学文体的重视和意见,希望报告文学作家们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既要书写鸿篇巨制的扛鼎之作,也要发挥报告文学轻骑兵的作用,以短、实、精、新、深为目标创作精品力作。希望作家们探索破圈之道、创新艺术表现形式,深入思考报告与文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邱华栋
随后,彭学明、徐可、程绍武、白烨、梁鸿鹰、潘凯雄、李炳银、黄传会、张陵、丁晓原、刘琼、李朝全、王国平等十余位文学专家,在《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的主持下,围绕《群山回响》的创作价值、时代意义和作品风格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气氛热烈。
在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看来,在宏阔的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李英聚焦浙江的“千万工程”,是文学对时代的呼应和记录,提供了别样的文学样本、乡村振兴的浙江样本。“阅读《群山回响》,我就有种行走在山阴道上的感觉,一路风景,美不胜收。”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说,这本书让他想起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呈现了美丽生态的动人画卷、美丽经济的动人画卷和美好生活的动人画卷。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张陵认为《群山回响》不仅是报告,更是文学,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人物,这种写法对报告文学是一种新的尝试。
李英
作为本场研讨会的主角,李英坦言,在创作过程中,他选择放弃大场景、大叙事、大报告的叙事方式,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小故事,折射乡村振兴的大主题、大立意、大道理。他深感自己的渺小和笨拙,将认真领会和吸取各位专家的意见,不断探索报告文学创作的途径,努力争取创作出更富有时代意义的新作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