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四五”规划、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健全“三城一区”统筹联动和融合发展机制。记者4月8日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2023年,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超过270项。
“三城一区”统筹联动与融合发展分工定位初步明确
作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三城一区”分别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其中,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包括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顺义区。
“三城一区”统筹联动与融合发展分工定位初步明确。中关村科学城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携手发展,强化海怀、海昌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人才队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未来科学城充分发挥“三城一区”连接点作用,加强“三城一区”之间的交通联络,对接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的基础研究和原创成果,是枢纽型主平台。怀柔科学城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和国家科技重器集聚特色,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承接转化“三大科学城”原创成果,夯实产业基础,作为产业创新体系的核心节点,链接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工程化生产与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顺义区打造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
建设“三城一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开发上线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整合集聚“三城一区”创新资源,更好促进成果、资源对接;建设“三城一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出政策匹配、推送服务、空间超市、云上路演等特色功能。举办中关村论坛科技集群平行论坛等。2023年,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承接“三大科学城”成果超过270项。
同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支撑“三城一区”联动发展,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中关村创业生态发展促进会与经开区科创局签订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协议;中关村民营科技企业家协会帮助“三城一区”企业对接资源;中关村不动产商会面向“三城一区”提供科技孵化器、科技地产、创新型空间分析和企业推介等服务。
“三城一区”新开通勤、通学等多样化线路20余条
在推动破题“三城一区”交通联动方面,“三城一区”范围内共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0条,新开通勤、通学、通医、通游等多样化线路20余条,初步构建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2023年新开通轨道交通17号线北段,直接服务未来科学城地区,设置未来科学城站、未来科学城北站两座车站,工作日日均进站量73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未来科学城与中心城区联系效率。
目前,“三城一区”均实现两条及以上轨道交通服务,通过轨道交通线路至多换乘一次即可两两通达。其中,服务中关村科学城轨道交通线路共11条,包括M1、M4、M6、M8、M9、M10、M13、M15、M16、M19、S2等线路;服务未来科学城轨道交通线路共4条,包括昌平线、M8、S2、M17等线路;服务怀柔科学城轨道交通线路共2条,包括怀密线、通密线;服务经开区轨道交通线路共3条,包括M8、M17、亦庄线等。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