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序言文言小说又显风华:《林黛玉笔记》独树一帜

01序言文言小说又显风华:《林黛玉笔记》独树一帜

00:00
05:55
欢迎收听有声书,新编[林黛玉笔记]
本节目由喜马拉雅出品
春兰丽香编辑制作。

前言


《林黛玉笔记》上下卷,原题绮情楼主喻血轮著。据书前黄梅吴醒亚氏的识语,知吴氏于光绪丙午年(1906)与作者订交,作者“工愁善病,喜读《红楼梦》”。识语又有作者“今夏始束装返里,避暑于遁园之西偏,余亦蛰居多暇,互相过从”的记载,可证作者也是湖北黄梅人。识语写于民国七年“戊午仲夏”,即1918 年五六月间,作者此时已回到原籍,两人互相过从,为文字之交。有关作者生平资料,仅此而已。

将《红楼梦》改写为文言小说,是对原书有关林黛玉部分的文言缩写,虽然不是直译,但在叙事和人物对话、心理描写上,与原书对照,都有脉络可寻,是接近意译的。本书行文流利,可读性强,客观上对青年读者理解和应用古文起到辅导作用。

本书版本,据已故朱南铣先生编著的《红楼梦书录》,著录有民国七年(1918)上海广文书局铅印本,民国二十三年(1934)世界书局铅印本,并云1936 年本书与《续红楼梦》合印,改名为《黛玉日记》。

此次出版本书,以民国八年(1919)上海世界书局本为底本进行标点。此本大字铅印,校印较精,封面书名上侧题“喻血轮著,吴醒亚批”,下侧题“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书后版权页有“民国八年二月一日初版,民国十二年六月十日七版”字样,发行及印刷机构均为广文书局。此本似即朱先生著录的民国七年广文书局铅印本,数年间发行达七版之多,可见本书在二十年代初期就很畅销。点校时对个别错字予以迳改。所引诗句明显脱漏,参考一百二十回本补齐,如本书所载黛玉的《桃花行》古诗,两句一韵,在“香泉欲蘸胭脂冷”之前,显然漏掉一句,经与一百二十回本核对,补入“侍女金盆进水来”七字,以成全璧,其他字句与一百二十回本不尽一致之处,则各仍其旧,不作校订。

限于水平,错误在所难免,敬希读者不吝赐教。

石继昌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


题词


篆烟微袅竹窗明,细数闲愁合泪倾。乍见穿帘双燕侣,遽怜孤客一身轻。离魂不断江南梦,密绪空求并蒂盟。听罢杜鹃声彻耳,携锄悄自葬残英。

昼长无奈惹情长,憔悴形骸懒理妆。问病有时承软语,慰愁无计爇心香。恩深更妬他人宠,疑重翻憎姊妹行。倦听蝉鸣声断续,自拈裙带自商量。

秋来何事最关情,残照西风落叶声。静对婵娟怜素影,藉题芳菊托丹诚。孤鸿久渺乡关信,檐马无因向夜鸣。怅抱幽怀谁共诉,隔墙风送笛声清。

风乱竹声雨洒蕉,潇湘馆内黯魂销。情丝紧缚如新茧,愁绪纷纭似怒潮。愿化轻烟同紫玉,难忘爱水渡蓝桥。此身泾渭凭谁定,一死方知柏后凋。

吴醒亚题
这些词翻译成现代语意思为。
翠竹摇曳映窗明,忧愁缠绕泪难平。双燕穿帘成佳偶,孤客独身感冷清。江南梦里离魂绕,并蒂盟誓空寄情。杜鹃啼声如泣诉,携锄静葬残花英。
白昼漫长情更绵,憔悴容颜懒梳妆。软语慰问病情缓,愁绪难消心更伤。宠深反妒他人爱,疑重更憎姊妹行。蝉鸣断续听之倦,裙带轻拈自思量。
秋来何物最牵情,西风落叶声凄清。婵娟素影静相对,芳菊寄情表丹诚。孤鸿久别乡关信,檐马夜鸣无故鸣。幽怀满腹无人诉,隔墙笛声送清音。
风雨交加竹声乱,潇湘馆内魂已消。情丝紧缚如茧新,愁绪纷纭似怒潮。愿化轻烟随紫玉,爱水渡桥难忘掉。泾渭分明凭谁断,生死方显柏后凋。
感谢大家收听,下期再会。
解锁红楼梦背后的秘密,《林黛玉笔记》带你沉浸文言韵味,细究湘云剪水的情怀与匠心独运的改编。本播客主解读传统与现代的交叉,跟随喜马拉雅版《林黛玉笔记》回味二十年代畅销的字里行间。故事背后,有无尽回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