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殡葬行业的年轻人:有人称入行六年仍是新人,有人在“生死告别”中找到人生价值

从事殡葬行业的年轻人:有人称入行六年仍是新人,有人在“生死告别”中找到人生价值

00:00
06:56

在武汉,28岁的丁康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职业道路。他是空乘专业毕业的,但在几年后,他却选择进入殡葬行业,成为一名墓地销售。

他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在养老院长大,直面过不少死亡,从事殡葬行业后,他对死亡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触。

“买墓地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墓地是人一生的归处,它意味着子女家属未来几十年都会来这个地方祭拜。”

而杨晨光做这行纯属偶然,毕业没多久的他单纯想找一份稳定且离家近的工作,随后他便在家附近的陵园做起了礼仪师。

他坦言,刚开始什么都不会,全靠师傅手把手教。殡葬行业很传统,如何成为一名礼仪师更像是一场师徒间的传授,掌握标准的普通话、主持技巧、各种丧葬习俗。从业超过六年,杨晨光称,自己仍然算是“新人”。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1】丁康 墓地销售:“墓地是人一生的归处”

我叫丁康,1995年出生,目前在陵园做墓地的咨询与销售工作。

“90后”丁康还自己运营自媒体,图为丁康在介绍武汉一处心形墓碑。图/受访者社交账号

我是空乘专业毕业的,毕业后先是做了几年服务行业。在我看来,殡葬行业也是一种服务业。我家经营着一家养老院,我从小就在养老院里长大,见证过很多老人离世。小时候,经常出现前一天那位老人还在跟你说话,第二天就去世了。见得多了,我也不害怕面对死亡。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在养老院里看到老人离世的场景,工作人员用白手帕盖着那位老人的脸,等待家属和殡葬人员过来,将老人运走。

因为从小在养老院长大,我也接触到很多从事殡葬行业的人,后来没想到我也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现在主要做墓地销售,工作内容是在接到客户的需求之后,给客户推荐满意的陵园和墓地。经常会在各个陵园之间来回跑,有时候带一个客户挑选到满意的墓地可能得花费几天时间。我记得有个客户,我们4天跑了8个陵园,因为武汉的陵园都在城郊,几天下来我们将近跑了1000多公里。

买墓地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墓地是人一生的归处,它意味着子女家属未来几十年都会来这个地方祭拜。

刚开始做这份工作的时候,我还挺忐忑的,我记得第一位客户是一名教师,他为自己的父母购买墓地,整个过程都很平静,他还会跟我聊儿女教育问题,在我服务完了之后,他还一直向我道谢。那一刻,我才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重要性。

买墓地这个事情跟别的殡葬服务不一样,其他的工作都是在逝者去世后才开始,而挑选墓地很多时候在逝者去世前就已经开始了。

很多人在生前会提前挑好墓地,但这个事情很微妙,其实除了有重症疾病或者高龄的人,我们也会劝他们再思考一下。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有一位阿姨过来咨询墓地,但她年龄并不是那么大,不过感觉她的精神状态不是很好,我们就劝她先不要买,现在考虑这个问题为时过早。

随着殡葬行业受到更多理解和关注,我们这行也变得越来越有温度,我们的服务方式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说,墓地墓碑也会有私人定制,比如有退伍军人,墓碑上就会专门刻上他生前的荣誉,我还接触过职业围棋手,墓碑就会雕刻成棋盘的样式。

【2】杨晨光 殡葬礼仪师:“殡葬行业做久了,就多了一份对死亡的敬畏”

我是一名90后殡葬礼仪师。最早是在陵园主持逝者的下葬仪式。后来我去了一家殡葬公司,专门负责策划一些悼念仪式。

最早在陵园上班时,我才24岁,那个陵园就在我在家附近,我想反正离家近,就去上班了。

杨晨光所在的殡葬公司举办的一场迁葬仪式。图/受访者提供

刚开始,我们要实习三个月,我之前对这行完全不了解,什么都不会,全都仰仗师傅带着我,他在一边讲,我在一边听,三个月后,我就差不多可以独立工作了。

最早,我安葬过一位小朋友。孩子的父亲很年轻,捧着的骨灰盒只有巴掌大小。那是一场很小很安静的仪式,安葬完毕,我们问逝者姓名,那位父亲说,还没来得及取。当时,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死亡是需要一些仪式感的,悲痛也需要一个疏解的渠道。

正常情况下,我们一天可能会进行三、四场仪式,一场仪式至少要2个小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情绪激动的家属,我们会默默等他们情绪稳定下来,再继续开始仪式。

有一次,我们是在一个客户家里举办仪式,去世的是那家的父亲,他女儿很年轻,在仪式过程中一直哭,哭晕了三次。

在没接触这行之前,对于生死我其实没什么概念。殡葬行业做久了,我多了很多敬畏之心,在这个世界上,谁都要走这一程。

中国传统观念里,是比较避讳死亡的,对于我的工作,我家人都是平常心,不过偶尔也会有朋友说我是在跟“死人”打交道,我也就看淡了。我觉得这行挺有意义的,未来,我会继续做这份工作。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