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邓小平将13位副总理裁撤了11位,留下的两人分别是谁?

1982年,邓小平将13位副总理裁撤了11位,留下的两人分别是谁?

00:00
06:09

1982年1月13日,邓小平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于一些组织机构臃肿的状况提出了批评,其实他很早就意识到相关机构臃肿的问题,为了提升行政效率,邓小平决定尽早对有关部门进行精简。于是,他很快就开始对臃肿的机关单位进行了调整,其中调整的重点,就是国务院。那时,国务院拥有100多个部门,光是副总理就有13位,已经到了必须要调整的地步。因此在他的调整中,国务院进行了较大的变动。1982年5月4日,根据人大常委会的决议,重新调整后的国务院副总理将由留下的两位副总理继续担任,他们就是万里与姚依林。万里出生在山东东平,20岁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共,抗战期间,山东是中共重点经营的根据地。万里在组织的安排下,留在家乡开展革命运动,他很快就展现出自己的组织能力,先是在东平组建起了工委,随后万里又成为冀鲁豫边区的运西地委书记。他从地方基层做起,将根据地经营得十分不错。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时候,万里积极动员边区百姓支援前线,将后勤工作做得十分到位,给刘邓大军提供了巨大帮助。建国后,万里迎来了新的挑战,他进入到城建部门工作,后来更是成为了北京副市长。当时,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有着许多重要的工程正在开展,万里主抓城市建设,他肩上的担子很重。在北京的建设过程中,万里还需要维护北京大量的名胜古迹,尽可能去保护古城。无论任务有多困难,万里都凭借自己过人的能力做得十分出色。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建筑,才能在短时间内竣工。后来,万里又进入铁路部门主持工作,有着丰富经验的他,协助邓小平整顿了国内混乱的铁路系统。1977年6月,万里出任安徽省第一书记,来到安徽,他积极支持小岗村等地出现的新型农村改革。正是从这开始,万里成为了全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急先锋,他根据在安徽等地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了改革的具体思路,帮助全国农村改革开辟了一条新通道。因此,万里留任副总理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他不但是改革急先锋,还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政经验。过去,他与邓小平的合作十分成功,是邓小平推动改革的重要帮手。姚依林出生在香港,早年就跟随母亲回到了内地,他很早就接触到了革命思想。17岁的时候,姚依林凭借出色的成绩进入清华,在学校他又接触到了更多进步人士,没过多久他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姚依林不但学识出众,还有着极强的组织能力,1935年,18岁的他就成为一二·九运动的主要领导者。出色的能力让姚依林成为组织重点培养的对象,后来他前往天津工作,抗战全面爆发后他又进入河北省委担任秘书长。当时,河北是日军进攻的重点,这使得华北解放区的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姚依林立即抓起了地方经济,在他的治理下,华北解放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正是由于姚依林在解放区的出色表现,让他受到了中央的重视。建国后,姚依林长期在贸易部工作,是新中国财贸工作的骨干之一。常年在地方上抓经济工作,让他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很快他就在财贸工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多次受到周总理等人的称赞。1978年8月,姚依林正式出任商业部部长,早在几年前,邓小平二次复出主持工作的时候,姚依林就成为了他的重要助手。当时,姚依林带领对外贸易部,在混乱的局势下,勉强维持住了国家对外贸易工作。他出色的工作能力,给邓小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进入商业部工作后,姚依林又开始对于商业发展进行调整,纠正了过去经济工作的一些问题。成为副总理之后,姚依林又编制并推动了第六个五年计划。因此,姚依林无疑是那时改革中的重要人物,尤其是他在经济领域的改革,正是国家所需要的。邓小平对于国务院工作的调整思路十分明确,一切以国家为重,为了能有效推动改革,需要有高效的行政体系。于是,万里、姚依林等推动改革的重要人物继续留任,其他人由于年龄等因素,转而到顾问等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63172868

    时代调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