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李锐问毛主席:您在农村长大,相信一亩地产几万斤粮食?

1958年,李锐问毛主席:您在农村长大,相信一亩地产几万斤粮食?

00:00
07:00

1958年,毛泽东提出要“找那些有一点马列主义的、脑筋灵活一点的人”当秘书,他经过考虑,决定让时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的李锐出任自己的兼职秘书。

李锐受到毛泽东的关注是在这一年的1月18日,毛泽东派专机把他和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接到南宁,讨论三峡工程建设问题。林一山认为三峡工程应该马上上马,李锐却认为三峡工程急于上马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和随意性,不要说七八年修不好,10年也不行,他俩在毛泽东面前辩论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毛泽东拍板说:“讲了不算数,你俩各写一篇文章,3天交卷。”

3天以后,林一山写了2万字,李锐也写了8000字,他在文章中写道:“三峡水电站所有重大技术问题,可以说无一不超过当前世界水平很远。当然这一点吓不倒我们,但问题是需要时间……”最后经过毛泽东的裁判,这场辩论以李锐的获胜结束。

通过此事,毛泽东发现了李锐的文才,南宁会议期间,他决定让李锐当自己的兼职秘书,李锐却拒绝说:“恐怕不行,我现在水电业务忙得很!”

毛泽东说:“这是兼职的嘛!”李锐只好同意了。

从1958年7月起,全国各地连续报道“高产卫星”的消息:河南小麦亩产7320斤,福建花生亩产1万多斤……真可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毛泽东也专门找李锐谈话,希望当年的钢铁产量能够翻一番。李锐经过认真调研,认为当前在工业全面跃进的形势下,电力供应将严重不足,这种情况在短期内还难以改变,钢产量翻一番的指标很难完成。

7月7日,李锐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不仅反映了东华地区的电力实际情况,还含蓄地说:

有些事需要也可以“霸蛮”,但有些事“霸蛮”也无济于事。大家确实都是鼓足了二十四分干劲,但是在计划上很少听见“留有余地”,人们还是不大愿意多听困难之言,困难之言有时也使人难以启口,至少先给自己戴顶“中游”帽子,才好开讲。

毛泽东在看了李锐的这封信后,很不以为然。1958年11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在武昌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议期间把李锐叫到住处谈话,李锐问毛泽东:“您是农村长大的,长期在农村生活,怎么能相信一亩地产万斤、几万斤粮食?”

毛泽东回答说:“我看了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文章,说只要多利用太阳能,一亩地可以打几万斤粮,我相信科学家的话。”

李锐长叹:“您是不到黄河心不死!”毛泽东听后哈哈大笑。

李锐的这番话在当时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但毛泽东不仅不在意,还笑了起来,可见他对“大跃进”确实比较清醒了。在不久以后的会议上,中央把原定1959年的钢铁产量指标由2700万吨降为2000万吨。

1959年1月26日,李锐又发表了《配角万岁》一文,他在文章中写道:

演戏有主角与配角。光有白娘娘,没有小青,是唱不成《白蛇传》的;开火车有司机与司炉,光有司机,没有司炉,是开不成火车的;军事机关光有司令员,没有后勤部长,是打不成仗的。

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大跃进”以来,工业生产中大家争着生产大产品、主机、主件,不顾生产配件,主机生产与配件生产不成比例的现象,批评这种重主轻次、重“重”轻“轻”的思想。

1959年3月,李锐认为钢铁年产量2000万吨的指标仍然高了,他又给毛泽东写了第二封信,信里主要讲了1959年钢产量指标必须下降,并且落实,这样才能免于影响全局。

最后李锐还引用了列宁的话“宁肯少些,但要好些”,以此说明“高指标”是要不得的。

这次毛泽东欣然接受了李锐的意见,李锐受到鼓舞,又给毛泽东写了第三封信,这封信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就更尖锐了,如1958年的“思想解放运动带来某些副作用”,“对一些问题不敢大胆怀疑,否则会有离开总路线和产生立场问题的担心”……

在不久以后召开的党的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公开表扬了李锐,他说:“李锐写了三封信给我,我看这人算是好人,有点头脑。李锐来了吗?”

坐在会场最后一排的李锐马上应声站了起来,毛泽东笑着说:“你坐在后面干什么?你坐到前头来嘛!你给我写了3封信,给我很大帮助,我很感谢你,是共产党感谢共产党!”

李锐没想到自己会受到毛泽东如此奇特的夸奖,会议结束后,有人对他开玩笑说:“你真是红得发紫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