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几百的骨灰盒最高卖到上万、不在殡仪馆消费就不能火化寄存、宁可花半年收成钱也要在葬礼上“大摆宴席”……临近清明,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包括脱贫村在内的一些农村地区,动辄数万元的殡葬费,依然是群众的一笔不小负担,与此同时,讲究面子排场的重殓厚葬风气依然普遍。
“殡葬的东西不讲价”
吉林省西部某村村民小王最近痛失了一位亲人,悲伤之余他发现买一款合适的骨灰盒很难——殡葬用品店所售商品基本没有标价,同种材质和样式的骨灰盒有的卖1000元,有的卖4000元。
“他们也分不清啥黑檀紫檀,就让我掂分量看沉不沉。”在“便宜的容易坏”“好寓意庇佑后代”等话术诱导下,小王咬牙买下一款2000多元的骨灰盒。
记者走访多地发现,不明码标价、随意加价现象在殡葬用品市场较为普遍。记者联系相关厂家了解到,市面上大部分骨灰盒批发价在几百元甚至更低,十倍或者二十倍的利润是“行规”,高达百倍的也不少见。一位从业者坦言,“加价一般看丧户身份,凭店家良心,没人管。”作为特殊商品,殡葬用品使用率低、透明率低,大部分消费者并不清楚合理价格区间。
与小王进行比价不同,许多人为了图方便,会直接选择“殡葬一条龙”服务,配套购买殡葬用品。所谓的“殡葬一条龙”可以提供遗体处理、丧葬筹备、祭祀仪式等“全套”项目。他们往往很“贴心”,“指导”情绪悲痛的逝者家属做什么、买什么。
一位受访群众刚为逝去的父亲办理完丧事,拿到“一条龙”的价格确认单才后知后觉,“打包的价格比单独买还贵,像被趁火打劫了,他们还说‘殡葬的东西不讲价’。”
一些不相信殡葬业民营机构的人会选择去殡仪馆治丧,没成想也可能“被宰”。记者在一些殡仪馆发现,所售骨灰盒多数是高价款。在一家县级殡仪馆内,一款雕有仙鹤的金丝楠木骨灰盒售价5694元,线上类似产品售价700元;另一款镶有彩石的檀木骨灰盒售价2990元,线上同款产品售价300元。
定价高的同时,还有一些殡仪馆没有遵守“设置低价骨灰盒并保证供应”的规定。有的殡仪馆甚至存在强制消费:火化后想寄存,就得在馆里买骨灰盒。当地一位群众拿着殡仪馆刚买的2000多元骨灰盒说:“差不多都是这个价,都得在这儿买,没办法。”
“借钱也要办得风光”
一边遭遇暴利的“坑”,另一边却难解攀比的“绑”。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农村地区丧事大操大办、攀比要面子的风气依然存在,甚至包括一些脱贫村。
清明节前夕,记者在吉林省西南部一个村“参加”了一场葬礼,简陋的两间村房前搭着豪华灵棚,旁边简易舞台上的乐手们吹着喇叭、演奏哀乐,邻居们络绎不绝、祭拜后入席落座。这家丧户为记者算了一笔“后事账”:停尸4天,8位乐手每人每天300元,台子费2700元,一位厨师每天1000元,加上殡葬费、宴席费,一共花了5万多元。这家丧户以务农为生,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屋里的家具家电都十分老旧,“舍不得换”。
“家家都这样,花得少怕街坊邻居笑话。”丧户无奈坦言,传统风俗讲究“死者为大”“重敛厚葬”“不大操大办会被认为不孝”。
多地村民表示,不少人家里为了办丧事“落下饥荒”。场面上“随大溜”,人情礼金也逐年攀升成负担,即便是在一些脱贫村,白事礼金也增至500元、1000元,甚至更高。
此外记者还发现,在推行火葬的地区,受“入土为安”思想影响,一些人在治丧时选择火化后再土葬,“二次装棺”,即将骨灰盒放入新的棺材再埋入土中。一位村民表示,火化的钱也出了,土葬的钱也出了,“不想成为异类”。
监管与引导双管齐下
连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会提及农村殡葬。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
殡葬,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本是送别逝者、寄托哀思的行为,不该成为牟利的灰色地带,攀比要面子的风气亟待改变,殡葬改革的成果要惠及更多农村群众。
相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殡葬行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监管存在“多龙治水”难题,“归谁管”“怎么管”“管不了”往往让部门间相互扯皮,难以规范化。
专家建议,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准入门槛,加快形成监管合力,重塑行业规范,改变价格虚高、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殡仪馆运行效能,从政策扶持和加强监管方面下功夫,提高殡仪馆服务水平,降低各项收费。
有业内专家表示,殡葬行为与当地习俗、文化密切相关,推进移风易俗、改变殡葬陋习不能简单“一刀切”,更需耐心、决心和创新,还要不断完善农村殡葬基础设施、提升公墓和骨灰堂的乡镇覆盖率、提高农民殡葬补贴标准等措施,逐步引导创建农村新风,让殡葬回归悼念本意。
“我跟孩子们都说好了,等我没了就简单火化,死后那些形式上的事儿都不重要!”吉林省东部一位受访村民说。
星期几的闲闹剧,什么叫难以招摇过市,骨灰盒能天价,拼颜面操场大?必须得管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