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命案揭开的婚姻真相

一场命案揭开的婚姻真相

00:00
10:43

了解伊姐本人最新动态、参与线下活动

加伊姐微信:eemoviekf04

你如此特别,我又怎会失望

每天上午9:30,伊姐在这等你

文 | 伊姐 叶子姚

前几天,一场电影的北大首映礼被送上热搜,引起映后风波,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性别议题的探讨。

首映礼现场视频,大家感兴趣可以网上搜。它的正向反馈是,让更多人关注到这部电影,《坠落的审判》。

该片获得了戛纳金棕榈最佳影片和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

法国导演茹斯汀•特里耶是戛纳金棕榈历史上第三位获奖的女性导演。

她之前的几部作品,《索尔菲雷诺之战》《维多利亚》《西比勒》等,都是关注女性议题。

如她所说:“我的性别和影片表达是分不开的。”

这也是为什么北大首映礼上两位男士在观影后误谈性别议题会让人怀疑是否真看懂电影、尊重创作。

《坠落的审判》,依然是一部女性视角的电影。

女主角桑德拉,是一位作家。与丈夫萨穆埃尔和有视觉障碍的儿子丹尼尔在法国山区生活。

有一天,萨穆埃尔突然坠楼身亡。警方展开调查,目标锁定桑德拉。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这到底是自杀还是谋杀?

桑德拉坐上了被告席,接受着众人审判的目光。

整部电影走向,指向命案的真相。

最后抽丝剥茧发现的,却是婚姻的真相。

某种程度,庭审不是还原真相的过程,而是说服法庭的过程。

对于萨穆埃尔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简言之,自杀要有自杀的倾向,他杀要有他杀的动机。

这也是桑德拉的律师和指控检察官各自的举证方向。

一段录音,成为检察官对桑德拉的有力指控,也是电影的一个高潮。

那是事发前日,夫妻二人的一场激烈争吵。几乎道尽了这段高知婚姻的暗礁。

萨穆埃尔是一名教师,热爱写作,想写出自己的作品,但始终未能实现。

几年前,因为他的疏忽,儿子发生意外,双目近乎失明。作为父亲,他陷入自怨与自责。

作家梦未能如愿,孩子又遭遇伤害,萨穆埃尔寄希望于搬家,想换个地方生活。

一家三口就从大都市搬进了他老家法国的一个山区,偏僻遥远十分不便。

只是,一番折腾也没能让他活出新气象。教职工作受影响,写作上毫无结果,自暴自弃,反而经济拮据又负债。工作寥寥,所以大多数时间承担家务,陪伴孩子。

萨穆埃尔在争吵中抱怨桑德拉。

抱怨她作为妻子和母亲没有给他和家庭更多的时间;

抱怨她婚内出轨以及她出版的新作品“偷”了他的创意;

抱怨自己写不出东西是因为家务缠身,没有一整年的时间专职写作。

总之,把自己的“失败人生”归咎于对方。

桑德拉理智地回应每一个指责,并坚定地不会为此而抱歉。

她指明作家不会因为有了孩子和家务就停止写作,想写你就去写,想做你就去做;

她作品中借鉴了他的灵感,但并没有盗用他的创作,而且还是他自己放弃在先。

她坦承自己的出轨,是与同性,一夜情,并全然作为“解决个人生理需求”。

她直接戳破对方的内心戏:

“你不是受害者,你的大度背后藏着更肮脏更卑鄙的东西。你无法面对自己的野心,所以怨恨我。四十岁大梦初醒,要为自己的人生找个替罪羊。”

话说从争吵看一个人的逻辑和对人性的洞察,桑德拉能成为作家,她丈夫写不出东西,也毫不意外。

在激烈的冲突面前,桑德拉始终没有跳进为丈夫情绪失控负责的陷阱。

“你的情绪和时间,是你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这场争吵,无法承托婚姻里的所有问题,但足以暴露这段亲密关系中双方能量的显著差距。

能量不是社会地位和世俗成就,是人的核心,生活的逻辑,生命的姿态。

同样的婚姻故事,换成桑德拉的视角又如何呢?

丈夫喜欢写作,那你想写就写,我支持;而且没逼你带孩子。

因丈夫忙于写作疏忽忘接儿子,儿子意外失明,她没有揪着不放,而是一起共度难关。

作为一个德国人,好不容易靠自己努力离开破烂老家,挣脱原生家庭,就因为丈夫的意愿,她又跟着搬家到渺无人烟的法国山区。

环境完全改变,儿子近乎失明,丈夫近乎失业,她依然坚持写作,没耽误成为一名作家。保持着稳定的情绪和输出。

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她说不论外面怎么吵,是装修,还是放音乐,她戴上耳机,在哪里都能写作。为了赚些外快贴补家用,她还抽空做翻译工作。

身陷命案,更能看出桑德拉如常的冷静,作为一个母亲,始终把孩子的感受置前。

儿子丹尼尔是重要证人,她告诉儿子:“不要篡改记忆,原原本本地讲述,不会伤害到我的。”

听到争吵录音的丹尼尔内心受伤,挣扎,想一个人待着,拒绝和母亲同一屋檐。桑德拉完全理解,尊重儿子的意愿,而不是扮演一个受伤的母亲崩溃跳脚。

哪怕是在法庭上,也不忘保护儿子,不想他被当作一个残疾人看待,而无法正确看待自己的人生。

桑德拉的价值观稳定地贯穿整个生活,拒绝受害者心态。包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好好感受这唯一拥有的人生。

生活大大小小的变故面前,保持稳定与正向反馈需要非常高的能量。

在这个层面来讲,丈夫萨穆埃尔的“弱”,与桑德拉的“强”,高下立见。

而电影引人思考的张力,恰在婚姻中的“位置对调”。

如同戴锦华老师所说,男主角的位置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传统女性的位置,做家务、陪孩子、更多照顾家庭、承认事业上不如男性,还要接受着夸奖和赞美。那么把男性放到相同的位置,会怎样呢?

传统女性千百年来应对的生活,换给男人,他怎么就要跳楼了呢?

当然,电影背景在欧洲,各国国情不同。追求“人生意义”和保证“活着”,两种不同的土壤,面对相同的处境,也会有不同的果。

而女主角到底是无辜还是有罪,在不同环境,也有不同的反馈。

比如欧洲观众觉得女主无辜,美国观众觉得她有罪。

导演特里耶接受《纽约客》采访时分享了两件事。

第一个是,看过电影后,有几位女性告诉她,她们叫前男友去电影院看电影,跟他们说,你看了这个就知道我为什么和你分手了。

第二个是,很多女性在看完电影中吵架那段剧情后,会更加共情女主。

“我本以为她们会变得不喜欢她。”

所以中国观众的真实观感是什么,我和导演一样很好奇。

《坠落的审判》镜头语言和很多意向,如女主角桑德拉一样沉稳克制又态度鲜明。

比如虚与实的转换,儿子丹尼尔盲人的设置。

庭审现场是真实的,录音中的争吵是真实的,但争吵时的画面,包括儿子回想父亲说话时的场面,都是虚的,是每个人凭借声音和文字投射出的想象。

而这些形象,与法院工作人员对丹尼尔说的话一样:取决于你决定相信谁,相信什么。

因为导演说过,这部电影里没有闪回。

当小男孩决定相信母亲,当他读懂法庭的规则,想要救下母亲需要的不是还原真实,而是说服庭审,他便可以调动想象。

可以直言不讳:如果我想象父亲抑郁想自杀,我可以理解;如果要我想象我妈妈杀了他,我无法理解。

银幕外的我们,同样是“盲”着的丹尼尔。

很多事实,我们是看不到的。

就像录音里最后的撞击声,没有任何画面,检察官说是桑德拉殴打丈夫,桑德拉说是对方自己抽打自己用手锤墙。

你选择相信什么,就会看见什么。

说到底,是在为自己想要的人生投票。

而那位法庭上对女主“穷追猛打”的检察官,在导演镜头下,就是不在场的男主和广大男性视角。

他们对一个女性的质疑与审判,或许只因她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妻子和母亲;只因她强势独立、不会为男性失控的情绪和人生感到自责抱歉。

又或者,只因她在男性自认为掌控的领域,获得了成功。

因人生困顿要跳楼,不是大多数男性的选择。

但因上诉原因就要面对“审判”,却是许多女性的困境。

没必要回避性别议题,这确确实实就是导演送给所有女性的电影。

至于婚姻这件事。

相较三观一致,也许能量匹配更重要。

因为后者意味着关系的弹性和调试的空间。

而亲密关系从来没有输赢。

就像女主所说,官司输了就是输了,但赢了,也没有任何奖赏。

赢了,只是结束了。

0328日,也就是昨晚,CCTV6电影频道 20:13,今日影评,伊姐作为嘉宾解读《坠落的审判》。

“每个人手里拿着的钥匙都是不同的,从不存在一个绝对公正的审判,别把个人得失归咎于他人,这是婚姻无法承受之重。”

#坠落的审判#伊姐#CCTV6电影频道#今日影评

观影团

“伊姐看电影”线下平台“伊姐观影团”,至今为止组织200多场官方授权的电影首映礼、超前点映,想免费参加明星首映礼,得到正版的限量周边,获取专属的文旅精品优惠吗?

点击小程序注册会员。每日签到领积分,兑换私家礼物。

点击下方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好文

↓↓

·《33岁知道的事:关于钱,关于性,关于爱》

·《34岁知道的事:关于钱,关于性,关于爱》

·《35岁知道的事:关于钱,关于性,关于爱》

·《36岁知道的事:关于钱,关于性,关于爱》

·《37岁知道的事:关于钱,关于性,关于爱》

·《38岁知道的事:关于钱,关于性,关于爱》

·《39岁知道的事:关于钱,关于性,关于爱》

微信订阅号总是莫名其妙改版

为了避免我们一不小心 错过彼此

大家记得把“伊姐看电影”设置为星标关注

只需要五秒钟哦~~

先点击任意一篇文章标题下的蓝色字“伊姐看电影”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