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券商“一哥”中信证券风波不断:先是保荐联纲光电IPO过程中被指“逼宫”交易所、“硬刚”证监会;随后,深交所宣布对其启动现场督导;在A股震荡走弱的背景下,市场又流传出中信证券“带头砸盘”“卖空2833亿资产”等消息。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3月28日上午,中信证券发布声明称,关注到有自媒体、个人账号等发布和传播有关公司的虚假不实信息,相关言论与事实相悖,严重损害了公司声誉,也不利于资本市场有序健康发展。
3月26日晚,中信证券公布了2023年年报,营收、净利继续下滑,五大业务板块中仅一项收入同比增长,IPO主承销规模更是比2022年减少近1000亿元,同比下滑66.61%。年报发布当晚,中信证券又因天山股份重大资产重组业绩承诺未能实现,作为独立财务顾问发布致歉声明。
五大业务板块中仅一项收入增长
IPO主承销规模同比降六成
2023年,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600.68亿元,同比下滑7.74%;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197.21亿元,同比下滑7.49%;总资产规模1.45万亿元。
这也是中信证券营收、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2022年,该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1.09亿元、213.17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4.92%、7.72%。
从各项业务情况来看,去年中信证券的五大业务板块中仅一项营收同比增长,其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具体来看,证券投资业务的营收为193.95亿元,同比增长22.97%,而经纪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承销业务和其他业务的营收同比分别下降7.81%、10.99%、26.61%和31.05%。
从中信证券一直稳居行业龙头的投行业务来看,2023年,该公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140单,主承销规模2779.13亿元,市场份额24.50%,排名市场第一。其中,完成IPO项目34单,主承销规模为500.33亿元,市场份额14.03%。
与2022年的数据相比,中信证券去年IPO主承销规模减少近1000亿元,同比下滑66.61%。2022年,中信证券完成IPO项目58单,主承销规模1498.32亿元,市场份额仍有25.53%。
再看资产管理业务,2023年,中信证券资管正式开业,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规模共计1.39万亿元,包括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分别为2977.04亿元、8417.15亿元、2490.42亿元。
头部公募华夏基金是中信证券的控股子公司,2023年,华夏基金实现营业收入73.27亿元,净利润为20.1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98%、6.93%。
利润分配预案上,中信证券拟每10股派发4.75元,拟现金分红70.39亿元,占公司2023年实现可分配利润的36.67%,较2022年提升1.79个百分点。
投行业务屡遭挫折
董事长表态:将切实落实“看门人”职责
今年以来,中信证券的投行业务屡遭挫折。就在年报公布当晚,中信证券作为天山股份重大资产重组的独立财务顾问,就天山股份未实现业绩承诺的情况向投资者发表了致歉声明。
2021年,天山股份以981.4亿元的对价收购其控股股东中国建材旗下主要水泥资产。同年,天山股份与中国建材先后签订了《减值补偿协议》及《业绩承诺补偿协议》。根据《业绩承诺补偿协议》,业绩承诺资产在2021年至2023年的承诺累计净利润数为355.18亿元。
但根据中信证券的核查,上述业绩承诺资产实际累计净利润数为137.27亿元,未实现净利润达到217.91亿元。对此,中信证券承诺将督导天山股份及相关方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在减值测试结果及补偿方案确定后,履行重大资产重组中关于业绩补偿的相关承诺,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一周前,中信证券还因为一份“拉踩式”问询函回复,被质疑“硬刚”“怒怼”交易所。3月22日晚,深交所发布公告,决定对联纲光电保荐人中信证券启动现场督导。
深交所表示,联纲光电首发上市申请受理后,该所已发出三轮审核问询及监管函件,要求联纲光电及中介机构就公司治理有效性、财务内控规范性、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性等事项进行核查说明。联纲光电及中介机构提交了问询回复,但回复内容不够清晰,所涉问题仍未能予以充分说明。
今年1月12日,中信证券还因投行业务违规收到证监会的警示函。经查,中信证券保荐的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可转债项目,在发行上市当年即亏损,同时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同日,中信证券两名保代毛宗玄、朱玮也被证监会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截至3月28日,中信证券今年已有7个IPO项目撤回。
3月27日,在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在回应如何落实“严监严管”相关监管要求时表示,公司将切实落实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责,全面对标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要求,提升发展质量,坚持“金融为民”,落实“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