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脉诊1

四、脉诊1

00:00
03:37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诊有过之脉。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素问·脉要精微论》上说,诊病宜在早上,因为病人经过夜间的休息,阴气和阳气都很安定;没有进过饮食,气血也不受波动。此时经络平静调匀没有紧张状态,故能诊出不正常的脉象。然而切脉变化之外,必须观察眼目和面部的神色,五脏、六腑和形体所呈现的症状,将它对比鉴别,然后可以判断预后的良否。
脉的部位,两手尺脉都应季胁界限,尺的前半部候肾,后半部候腹;附在尺之上而居于中的为关脉,左手的前半部候肝,后半部候膈膜,右手的前半部候胃,后半部候脾;上而又附于关部之上为寸脉,右手的前半部候肺,后半部候胸中,左手的前半部候心,后半部候膻中。
[名词浅释]膻中:即心包络,别处也有指胸中气海的。《素问·平人气象论》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语译]《素问·平人气象论》上说,人一呼时脉两跳,一吸时脉也两跳,当一呼一吸成为一息的交换时间较长时,则脉增一跳,这是为了长息而多余的,都称平人,平人是健康的人。如果一呼脉一跳,一吸也一跳,便为气虚;一呼脉三跳,一吸也三跳,再加尺部皮肤发热的,便为热病;尺部皮肤不热而脉现滑象的为风病,脉现涩象的为痹病。又一呼脉四跳以上,或脉搏停止,或忽快忽慢没有规律,那都是死候了。《灵枢·根结篇》曰:“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所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脏之期。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
[语译]《灵枢·根结篇》上说,人身气血一昼夜周行五十次,赖以运行五脏的精气,不能符合此数字的,叫做狂生。所说五十周是五脏之气普遍行到,可以切脉来计算其搏动,五十跳内没有歇止,为五脏健全的常态,如果有歇止,便可推测某一脏的衰弱而断其死期,倘再呈现快慢不规律时,则死期更近了。《素问·三部九候论》曰:“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
[语译]《素问·三部九候论》上说,在九候里,有一候脉独小,或独大,或独快,或独慢,或独热,或独寒,或独沉伏的,都是病之所在。《素问·方盛衰论》曰:“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
[语译]《素问·方盛衰论》上说,形体不虚而脉象虚弱的多死,相反地,脉象不虚而形体虚弱的多生。《素问·脉要精微论》曰:“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
[语译]《素问·脉要精微论》上说,切脉要平心静气,并且结合四时气候。春夏阳气生长脉多见浮,春则如鱼在波、浮而不显,夏则如万物盛满、浮而有力,秋冬阳气收藏脉多见沉,秋则微沉如蛰虫欲静,冬则沉如蛰虫深藏。再按内脏的部位和体表的经络路线,寻求发病的根源,这是切诊的六个大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