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死后,朝廷命人清点遗产,发现房产9处,白银两万五千两

左宗棠死后,朝廷命人清点遗产,发现房产9处,白银两万五千两

00:00
12:35

1885年9月,晚清名臣左宗棠溘然长逝,享年73岁。他生前在朝堂上做到的最高官职是正一品的东阁大学士,称得上是位极人臣。

可是,在他去世后,朝廷在清点他的遗产时,却只发现了房产九处以及白银两万五千两。

这笔财富对常人而言自是十分可观,但对于左宗棠这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朝廷大员来说,就不免显得有些寒酸了。

那么,朝廷给左宗棠的巨额俸禄都被他花在了哪里呢?

出身贫寒,沦为赘婿

在波谲云诡、内忧外患的晚清,左宗棠绝对是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他与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齐名,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在这个阵容华丽的“组合”中,左宗棠显得十分特别。与其他三人相比,他毫无疑问是出身最低微的一个,也是晚年最“穷”的一个,但是成就和名声却丝毫不显逊色,下面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他的出身。

俗话说“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左宗棠也是一位出身荆楚之地的异才,他于19世纪初期出生在湖南湘阴。

左宗棠的父亲叫左观澜,虽然也是一位读书人,但却屡试不中,只是一个穷苦的落地秀才。

左观澜虽然功名不顺,但家族人丁却很兴旺,他与妻子生下了三男三女,左宗棠是他最小的儿子。这一大家子将近十口人,不但人人都要吃饭穿衣,孩子们还得读书求学,一年到头的花销实在不小。

可是作为一家之主的左观澜,手上却只有祖宗传下来的几亩薄田,连温饱都成问题。好在他总算还中过秀才,虽然没能出仕做官,但在乡村里当个教书先生还是绰绰有余。

于是左观澜便在家乡开馆授徒,让自己多了一笔“外快”,这才总算让左宗棠兄弟几个能够安心生活和念书。

虽然出身如此贫寒,但是左宗棠却称得上是穷且益坚,他刻苦攻读、聪明颖悟,在同乡子弟中脱颖而出,年仅21岁就在科考中大放异彩,得中举人。

不过对于晚清的读书人而言,中举只是仕途的起点,绝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考中举人之后,还得通过会试才能被授予官职。而左宗棠就卡在了会试上,他连考了三次,全部失败。

除了考场失意之外,左宗棠的家庭也迭遭变故,父母、大哥相继去世,三个姐妹也陆续嫁入夫家,偌大一个家族转眼间只剩下了他与二哥相依为命。

这般寥落的家境,导致左宗棠一直到二十出头都还没成家立业。

好在这个时候,湖南湘潭有一户姓周的望族,看中了左宗棠的才学人品,认准了他是一支“潜力股”,甚至还要把家族中的千金小姐周诒端嫁给他。

对于左宗棠而言,这简直是雪中送炭。于是他便在二哥的操持下与周家结为姻亲,并且寄居在周家安家,成为了赘婿,也就是人们今天常说的“上门女婿”。

这种情况在今天尚且会引人非议,在封建保守的清代,左宗棠自然也受了不少嘲笑。不过“大丈夫能屈能伸”,左宗棠知道,必须先解决了生活的困窘,才能开始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事实证明,慷慨嫁女的周家的确有着识人慧眼。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左宗棠,很快便要迎来命运的转机。

风起云涌,潜龙出渊

在会试考场上屡次落败之后,左宗棠逐渐放弃了科举这条路。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已经灰心丧气,反而是因为左宗棠看明白了,晚清朝堂十分灰暗,各地常有流民揭竿而起,再加上外族列强虎视眈眈,想要报国还是学些实用的东西更为紧要。

于是,左宗棠如同潜龙藏渊,隐居在湖南的“柳庄”之中,每日攻读兵法,期待着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一天。

这个机会没有让左宗棠等太久,时间来到1851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太平军声势浩大,兵锋所向无人能挡,打的晚清朝廷胆寒心惊。

左宗棠知道自己出山的时机到了,他带着满腹韬略投身当时的湖南巡抚麾下,担当起了幕僚。

而左宗棠的军事才华,也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他多次献出奇谋、屡战屡胜,名声逐渐从湖南传遍全国,更传到了清廷执政者的耳目里。

当时的清廷正对内忧外患感到无计可施,像左宗棠这样能文能武的人才横空出世,实在是犹如雪中送炭般及时。

清廷大喜过望,对左宗棠的官阶一再破格提升,从地方幕僚到四品大员,他用了六年,而从四品地方官到从一品的闽浙总督,竟然只用了短短四年。

而他也没有让朝廷失望,一支强大精悍的军队被左宗棠操练出来,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最后一击。原本风雨飘摇的局势,终于被左宗棠力挽狂澜。

当然,左宗棠真正的历史功绩并不在此,他最为现代人所津津乐道的,还是从外敌手中收复新疆的壮举。

在清廷疲于对抗太平天国的时候,中亚的阿古柏势力以及沙俄趁机占据了新疆的伊犁。当时朝堂上许多人都比较保守怯战,认为不该与沙俄正面对抗。

但读书人出身的左宗棠反而异常强硬,他非常有远见的指出,如果不尽快收回伊犁,必将给中原造成巨大的隐患。

最终清廷同意了左宗棠的主张,并且将大军交到了他的手上。左宗棠也不犹豫,立刻亲自督军西进,跟入侵者血战了一年左右,最终大获全胜,成功收复了领土。

立下此等大功的左宗棠,自然也是荣宠无限,成为了正一品的军机大臣。

据说,他这个时候的俸禄也达到了每年四万两白银,那么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当了多年朝廷重臣的左宗棠,为什么死后遗产却仅有两万多两银子?

他把钱花在哪里了?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晚清的几位名臣几乎都爱财,也擅于敛财。

比如李鸿章在外担当一方封疆大吏的时候,就靠权势攒了一笔让人咋舌的家当;而张之洞虽然名声很好,但也没关得了金钱这一关,他的钱相当一部分花在了女色和鸦片上面。

相比之下左宗棠可以说是清清白白,他没有收敛民脂民膏,也没有沾染不良嗜好,但他平时的支出也很大,只不过这些钱都没用在自己和家人身上。

他的俸禄有一大部分是花在了行军打仗上面,虽说这笔钱本不该由他来出,但那时候的清廷积贫已久、国库空虚,倘若单靠朝廷调配,恐怕士兵们过不了多久都要饿肚子了。

所以左宗棠经常在战前自掏腰包,比如说在收复新疆之战的时候,朝廷只能拿出两百万两白银,这肯定是不够数万大军长期消耗的。

于是左宗棠不但自己拿出了一大笔俸禄,还四处借钱筹款,这时候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对左宗棠的行为十分感动,他凑出了一千多万白银借给左宗棠,这才解了大军燃眉之急。

除此之外,左宗棠还十分关心民生,他也经常拿出钱来赈济灾民。

比如有一年他的家乡湘阴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水灾,许多百姓田里颗粒无收,他便打开家门开仓放粮,连他的妻子也为此变卖了首饰。左宗棠在湖南名声很好,大抵也源于此。

在公事和百姓身上花钱如此大方的左宗棠,在对自己和家人的时候,却显得有些“吝啬”了。出身贫寒的他在发迹之后,依然过着相对朴实的日子。

公务之余,他喜欢种树种菜,耕读度日,他写了一副对联——“慎交游,勤耕读”,以此来时时警醒自己。

喜欢耕读种树的习惯也被他带到了边关,在收复新疆后,他有感于当地的荒芜落败,于是亲自带头种树,士兵纷纷效仿,当地百姓称这些树为“左公柳”。

几年后,有一位官员途径新疆,看到当地已经杨柳成荫,心中感动,便写下了:“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诗句来传颂左宗棠的事迹。

另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左宗棠对于那些当时富家子弟常常沾染的恶习更是深恶痛绝。

比如流入晚清、流行一时的鸦片,他便视作大敌,不但自己不抽,还告诫族中子弟们,不要跟纨绔子弟结交,以免不幸沾染,他用词很重——“甚至嫖赌鸦片无事不为,是为下流种子”,这一句可以说是把晚清朝堂上许多大员都骂了,却令后人抚掌称快。

总之,左宗棠留下的遗产的确看上去少到“寒酸”,但并非是出自于惺惺作态,或者想给自己博得美誉。

正如左宗棠在家训中所写的那样——“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他只是把钱花在了国事民事这些在他看来更加值得的地方。

结语

在晚清群臣中,左宗棠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清流。他才德兼备,几乎以一己之力扶大厦于将倾。而他收复伊犁的功绩,更是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堪称光耀千古。

可惜这样一位俊才,却生在了一个无药可救的封建王朝,腐朽的大清终究不是靠他一个人便能力挽狂澜的。

不过也有人认为,如果在当时像左宗棠这样的人再多一些,历史或许又会是另一番面貌。对此,您怎么看呢?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