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东城区公共文化新空间,宏恩观面向公众实行预约开放

探访东城区公共文化新空间,宏恩观面向公众实行预约开放

00:00
05:20

3月27日,东城区委宣传部举办今年首场“媒体东城行·观在东城”活动,邀请中央、市属媒体记者和网络大V走进槐轩、法原博物馆、宏恩观等东城公共文化新空间,通过体验“小而雅、小而美、小而秀”的场域载体,沉浸式感受东城的发展变化。新京报记者了解到,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宏恩观历经修缮焕然新生,变身“观中”中轴线在地文化博物馆,并于近日面向公众实行预约开放。

闹中取静,体验居民小区内的四合院

走出喧闹的朝阳门地铁站,向西步行200米至北竹杆胡同2号,在一片居民楼中,记者看到一座幽静的四合院,这里便是此次活动的第一站——槐轩人文艺术空间。这座外观朴素的四合院已有300余年历史,新红学奠基人俞平伯一家曾在此居住。伴随着东城区街区更新和院落改造,2022年,这里作为艺术人文空间——取名“槐轩”,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槐轩的入口处是传统的如意门和砖雕花,搭配击鼓舞狮门墩;院落内,充满厚重历史气息的房梁屋瓦和具有现代艺术风格的当代雕塑相得益彰。水景庭院和一株400岁的古树为这个院落增添了灵气。

作为故居四合院里的艺术人文空间,槐轩自开放以来,推出了包含文化艺术展览、插花表演茶会、学术沙龙等在内的多种公共文化活动,为市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深受市民喜爱。这里也是东城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一个代表,为东城文化和艺术的繁荣持续输入鲜活资源,也为老城发展增添了蓬勃动力。

文物活化利用,丰富街区业态

在前门东路大江胡同的牌楼对面,坐落着一座小而精、小而美的博物馆,名为法原博物馆。博物馆所在的院落曾为明清时期的江西吉州会馆和贵州会馆。近年来,前门地区对多处会馆进行活化利用,将这一院落打造为传统建筑主题的类博物馆,主要展览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精品。

法原博物馆院落面积虽不大,藏品展出却令人目不暇接。来自山西、安徽、浙江、广东等地的柱、梁、斗拱、花窗等百余件精品木构件琳琅满目,雕工之精美,令人赞叹。除藏品展出外,博物馆的建筑本身也是展览的一部分。在这里,观众可以赏木作、逛会馆,感受建筑之美,也可以在二层休闲看书,俯瞰前门青砖灰瓦,享受老城慢生活。

近年来,东城区致力于会馆等文物资源的内涵挖掘和活化利用,打造了法原博物馆、南池子美术馆等一批公共文化新空间,在延续老城文脉的同时,赋予了传统文化全新的生命力,还带动了周边街区的业态更新。

宏恩观成为中轴线上城市文化新地标

宏恩观位于北京中轴线上钟楼北侧,始建于元代元贞年间,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历经修缮焕然新生,变身“观中”中轴线在地文化博物馆,并于近日面向公众实行预约开放,成为了中轴线上又一重要的城市更新与城市文化新地标。

步入观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观中的中心建筑——帝君殿。利用帝君殿开办的观·书殿作为全域阅读空间,集图书阅读、文化交流、IP文创等各类服务业态为一体;观内东侧,首家北京中轴线主题邮局在年初热闹开市,各类中轴元素的邮品、文创品等吸引游览者驻足,感受着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观内“物华植觉”数字艺术展、《宏恩观:一座庙宇的故事》等展览同样以多种形式,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近年来,东城区持续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路径,深化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等工作,促进城市更新与老城保护有机结合。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才能让文物“活起来”。宏恩观的焕然新生,是东城区将文物活化利用与老城复兴、街区更新相结合的又一生动写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