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战败01】解脱:日本人为什么要”拥抱“战败?| 南开教授精讲

【拥抱战败01】解脱:日本人为什么要”拥抱“战败?| 南开教授精讲

00:00
13:36

【本集要点】

1. 日本人为什么要“拥抱”战败?

2. 日本普通民众怎么看待战败呢?作者总结了一个词,虚脱。

3. 《拥抱战败》创作背景、作品影响力及写作特色


【逐字文稿】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张展,欢迎继续收听《透视日本》。今天,我们开启一个新的系列,一起来读《拥抱战败》。


听到这个题目,你可能想要问:拥抱,代表着开心、亲密和热爱,日本人怎么可能会拥抱战败呢?战败,无论如何都意味着痛苦。尤其日本是个疯狂的,崇拜武士道的民族,死都不愿意接受失败,说拥抱,是不是有什么误解呢?


但当我合上本书最后一页,我深深地认同了“拥抱战败”这个题目。说实话,在我们这个系列节目选的六本书中,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这本书


《拥抱战败》,被认为是解读美国占领日本的权威著作。学界,盛赞这本书,被美国历史学会授予了费正清奖。历史学家伊恩布鲁玛说,这是盟军占领日本研究中,最出色、最详尽,同时也是最公允的一本书;我接触到的国内日本史研究者,几乎人人都会推荐这本书。即便在日本,日文百科介绍本书作者,麻省理工学院荣誉教授约翰·道尔,也把他称为研究美国占领日本的第一人。同时,这本书也广受社会欢迎,它是不仅是畅销书,各种大奖也是拿到手软。包括普利策非虚构类作品奖,美国国家图书奖非虚构类图书奖,班克罗夫特奖,美国图书馆学会著名图书奖,洛杉矶时报历史图书奖等等。


这本书,颠覆了传统的认知。一般认为,狂热的日本人听到战败,首先想到的是效忠天皇:虽然不愿意接受战败的耻辱,但必须要严格服从天皇的命令,所以才乖乖投降。这也是《菊与刀》的观点,说:“日本投降,是日本人对天皇的效忠,发挥的不可思议的作用”,“很多人以为,日本人不会投降,但天皇诏令一发,日本人就用走向和平,来宽慰天皇的心”,“哪怕命令的内容是投降,他们也会按照忠诚的最高法则,完全服从”。


但《拥抱战败》一书指出,日本人面对战败,想的并不是天皇。大家以为日本投降的最典型的影像,就是东京居民们纷纷来到皇宫,跪下来向天皇谢罪,但这是有误导性的。根据后来的调查,日本人听到投降时,脑子里面想的是为天皇担忧的人,只占了区区4%


那么日本人面对战败的耻辱,想的是自杀吗?日本人是一个崇尚剖腹自杀的民族,日本军队和平民,更是大规模地选择“玉碎”,也就是宁死不降。日本当权者不光要求士兵作战到死,还制定“一亿玉碎”计划,要求全体国民作战到死。


但《拥抱战败》一书指出,日本战败,日本人选择自杀的,并不多。陆军自杀的,大概有300人,海军只有50人左右,再加上民间人士,一共只有五百多人,连总人口的十万分之一都不到,和德国自杀的军官人数差不多。但德国,从来没有日本那样疯狂的自杀信仰。我查过日本自杀率曲线图,发现在1945年,相反是多年中的最低点。很多日本战犯就算自杀,也非常勉强,东条英机得知要被盟军抓捕,才让医生在自己心脏上画了个圈,畏罪开枪自杀。结果,居然还没打准,让美军给救了,东条还感谢美军给他输血。文学家渡边一夫嘲笑说,东条大将现在成了日美混血了。


日本人面对战败,想的不是效忠,也不是自杀,难道是享受不成?


对,《拥抱战败》给我们展现了日本这样的一面:特权阶层丝毫没有耻辱感,醉心于享受。政府部门的负责人,正在到处签字,命令银行把国家财富,转到自己亲信的账户上,然后趁乱销毁证据。日军各级军官就更加直接,把军用物资抢回自己家里。一段时间后,各种有关系的人,将利用国家资源建立黑市经济,发了大财。甚至连妓院的老板们,都跑到皇宫门口高喊“天皇万岁”,感谢国家帮他们介绍生意,来服务美军。至于这项卖春计划的牵头人,正是那个制订“一亿玉碎”计划,要求全体国民和美军同归于尽的军部首脑——河边虎四郎,他已经通过贴心服务,成了美国人身边的大红人。在日本的高级餐厅里,夜夜都挤满了原本的特权阶层,让日本老百姓去送死的,是他们,现在讨美国人欢心,吃着山珍海味的,还是他们,喝多了他们还会高兴地唱起,要和英美作战到底的爱国歌曲。这些特权阶层,可以说是,接受战败,拥抱战败,享受战败


所以说,我们固有印象中,那些在战争中狂热送死的,是日本的百姓;而这本书,展现了享受战败、服务美国的,是日本的特权阶层


为了讨美国人欢心,日本特权阶层用欺骗和强迫的方式,逼穷苦人家的女孩子出卖肉体给美军。数以万计的年轻女性,成为战败后奉献给战胜者的祭品,其中自愿的,不足一半。据推算,这些女性每人每天招待美军的数量,在1560人之间,每次交易的费用是15日元,只相当于半包香烟的价格,有位之前当打字员的19岁的姑娘,几乎立即就自杀了,有的女性精神崩溃了,有的人逃亡了。但日本当局完全不以为耻,还在皇宫前面举行就职仪式,说这是为国尽忠。作者讽刺地摘录了他们的口号,说什么这是履行条约义务,疏通两国人民,为国民外交的平稳发展做贡献,为建设世界和平出一份力。还有数十万计的女性,在得不到任何帮助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当上了服务美军的交际花。


本书作者约翰道尔说,这种连接胜利者和战败者之间无处不在的肉体关系,对美国人了解战败国和他的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败国家本身,在美国人的头脑中女性化了,敌人从一个残忍野蛮的民族,弱化成了易于操纵以备享用的外来民族。日本从一个险恶强大的威胁,变成了一个白人胜利者可以强加意志的,百依百顺的女性肉体。译者指出,这种美日之间假想的男女关系的拥抱互动,以及美国占领者后来和日本特权阶层深度结合,免除了天皇战争责任,利用日本旧官僚扶植保守派政府,双方各取所需,也是一种“拥抱战败”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本人,原本就参加过美军,还曾经在日本当过英语老师和编辑助手,他的夫人,是一位日本人。作者的个人关系,其实就是美日拥抱的一种缩影。他的研究方向,也是日美关系,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当教授。


从作者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深刻厌恶那些日本的特权阶层,他全力展现这些人,是怎么把权力使用到极致,趁火打劫为自己谋利的;这些人又怎么把讨好美国人表现到极致,来拼命保住自己的权力的;不能忘记的是,之前打着爱国旗号,把老百姓的战争狂热煽动到极致的,往往还是这些人。在另一面,作者认为来到日本的美国人,也不值得赞许。虽然有一部分理想主义者,但大多数人是带着高高在上的殖民者心态来的,他们乐于享受,也乐于被收买,普遍带着浓厚的种族优越感。但《拥抱战败》最重要的关注对象,并不是这些人,而是那些长期被忽视的弱者,受尽压迫的最广大的民众


日本普通民众怎么看待战败呢?作者总结了一个词,虚脱。


对日本的老百姓,战败,其实是一种解放。在战争期间,日本当局要求全民战斗到死,日本老百姓很难想到,自己的人生还有其他任何可能。所以日本投降,对老百姓来说,是把他们从死亡中解放了出来,他们一直做着最坏打算,突然,紧绷了15年的战争之弦松开了,他们重新获得了生命。所以听到投降,先是震惊到近乎麻木的状态,跟着还有一种彻底的解脱感,但很快,就感受到疲惫和绝望,这种心理崩溃,可以说是“虚脱”,战败的日本人,最普遍的感觉就是,这种疲惫的虚脱感。


那么未来该怎么办呢?在战败后的日子里,日本社会弥漫着战败带来的颓废,也充斥着对社会不公的愤怒,还有对被强加的改革的希望,但最大的核心主题就是,活着,拥抱改革,拥抱新生,拥抱命运。比起那些夸夸其谈的宏大叙事,这样的来自底层的旺盛生命力,正是拥抱战败,走出战败,实现复兴的最大动力。作者说,从战败者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我们将学到更多,不仅是悲惨,迷茫,悲观和怨恨,还有希望,韧性,远见与梦想。这个国家能重新起步,在我看来最吸引人的却是,战败与被占领迫使日本人尽全力去奋斗,以异常艰苦的方式来解决最基本的人生问题,并由此反映出令人瞩目的人性的、易犯错误的、甚至往往是充满矛盾挣扎的行为方式,这也是本书写作的重点。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察觉到了作者的倾向,作为一个曾经参与组建美国亲华左翼团体的知识分子,他的文字中,透露着对弱者和民众的深刻同情。但他也指出,日本民众想到的,都是自己的苦难,却没有真正关注,日本的侵略战争造成别的民族的痛苦,形成了战争罪恶的历史健忘症。人们忘记战败,也可以走回战败,重蹈过去的覆辙。


最后,我还要为你推荐,本书的文字和翻译,都特别漂亮。作者描述那些令人震撼的事实时,文字极端克制冷静,还有一种解构权威的黑色幽默,但评价不公和苦难时,感情充沛丰满,有一种对弱者感同身受的人文情怀。所以说,这是一本深深打动了我的书。


好了,今天我为你介绍了日本人怎么看待战败的,解释了《拥抱战败》的丰富含义,和这本书的写作特色。接下来,我将为你具体展现,在战败的混乱中,特权阶层怎样以权谋私,民众又怎样寻找生路,演奏一曲特殊的时代交响曲。今天我们就到这里,谢谢你,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60448235

    老师什么时候更新b站啊

  • 听友205386609

    你疯了,国家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