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宋光明:饱满真情的生活诗意——读刘宣诗集《尘世的雪》

书评|宋光明:饱满真情的生活诗意——读刘宣诗集《尘世的雪》

00:00
09:49

德阳诗友中,刘宣是自我结识后就频繁交往的诗人之一。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同为从基层起步并成长为所谓管理人员而又喜爱诗歌的职场人,只不过我当兵后在农行,他当警察又调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二是他重庆崽儿的耿直性情与我近十年军旅生涯养成并持续至今的心直口快陋习有同病相怜之缘;三是写诗也是我们隔断和解脱职场压力的一种方式。

刘宣20世纪90年代开始写诗并有作品在《诗刊》发表,后来有一段时间由于“事务太多忙不过来”停止了写作,《尘世的雪》可以说是他“三十年磨一剑”的辛勤收获。诗集从他在报刊和新媒体刊发过的300多首中精选而出,分为“雪花纷飞,打湿梦里的亲人”“拥抱纯洁,温暖生活的诗意”“尘世的雪,堆砌岁月的不朽”三个部分。对于一个业余写作者来说,近200个页码的诗集实属不易。书名以雪的意象来布局尘世,是很诗意的做法。

眼前的雪花,多像我们的尘世/在天地间,飞舞/在,飞舞中,追逐/在追逐中,消逝/以最绚丽的姿态/笑吟吟地,把一瞬的生命/演绎成永恒……

《尘世的雪》刊发于《星星》2021年期,这首诗虽然构造有点平铺,但不影响诗人在雪花飘落的短暂中对生命过程深刻的体验。以此为书名的这本诗集所表达的大体上也是雪花般飞舞、追逐、消逝但永恒的生命或生活现场。

刘宣的诗,主要以情感营造为基调来构建文本。如果将当下诗歌写作分为情感放与敛的话,个人感觉刘宣属于大放的那一批,这大概与他多年的诗歌语言习惯有关。对于一个长期忙碌于职场和生活、“写诗只是业余生活的一小部分”的诗人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坏习惯。想写就写,想怎么来就怎么来,这就是生活的诗意。

从莘莘学子到参加工作远离故土,既为父母子又为兄姐弟,亲情自然是诗之先达。

割麦的父亲/镰刀一样的身躯/被生活拉成了一张弓/一张满满的弯弓/儿女们就是/一支支上了弦的箭……《割麦的父亲》

父亲忙着收割麦子/镰刀在前面开路/父亲弯着腰/也是一把老而弥坚的镰刀// ……//父亲弯着腰/沿着弯弯的水田/和秧苗一起,书写/天书上的文字

母亲的手掌/是一块厚实的自留地/地里种满了养儿育女的庄稼/细细密密的掌纹/是对儿女们的牵挂//

在乡下,母亲一声召唤/那些养在老屋的鸡/会朴棱棱地跑过来/一边啄食虫子/一边啄食母亲孤独的时光//……

多种甚至同样场景下的父母在刘宣笔下流露出的情感,让我想起意大利诗人夸西莫多:远离家园,每个家/都有守夜的光亮/敲击黎明的织梭/简陋的小饭厅地板上的方砖……《孤独》中关于家的呈现。身在异乡,家的光亮遥远而清晰,思念细致而又不断重复,这应该是不孤独的刘宣最内心的孤独。

对亲人和亲情的书写在《尘世的雪》有很多,比如为儿女们照亮成长之路的《马灯》,父亲与老牛和犁亲如兄弟、把板结的日子和贫困一起剥开的《犁》;姐姐像一颗花生又回到泥土怀里的《送姐姐》;不同角度对哥哥思念的《我学会了游泳》会游泳是我最漫长的悲伤,//哥哥入土的那天/母亲不哭不闹……或许是下葬的人们/不小心,把母亲的心/和哥哥一同安葬//的《悲伤》。这人间最大的真情与真爱显露于诗人笔下,读之,让我也不禁动容。

亲情系列还有诗人关于母校——百年老校云阳凤鸣中学的《宝华山》,关于乡亲和花朵,关于农事、动物和山村景致,关于青春期懵懂的羞涩等许多篇什。这些情感,有的是作为游子的苦吟,有的是忙碌工作、生活中的精神补给,也有对人生的思索与启迪。例如:十里八村小有名气的木匠/老了,头发花白/但他仍然放不下/斧头刨子墨线和尺子//……//标志性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光阴拉得笔直/用尺子和墨线定位/再用右手母指和食指拈起墨线/一弹/曲折的人生/留下端端正正的轨迹//

诗人作为一个社会人、职场人,仅有对亲情的书写是不够的。在《尘世的雪》中,我们可以读到诗人对生命的觉察、对社会群体的关注、对职业人的尊重,以及游历大好河山生发的钟情。

地衣依偎着妈妈/妈妈依偎着大地/妈妈用体温缝制的衣/像皮肤,软软的/翻过故乡的石门槛/爬满记忆里潮湿的土地/有时,像苔藓/在青石上面,旺盛地生长/这些顽强的生命/渺小而又宏大//

《地衣》给我带来的感觉是一种生命的冲击。诗人赞叹它渺小而又宏大,不仅是个人的内心体验,更具有普世性。在浩瀚宇宙之中,个体人的渺小就如一枚地衣,除了母体带给我们的营养,其余都要靠我们自己努力再努力、顽强再顽强。于细小中揭大真谛、得大觉悟,这一点,我要向刘宣学习。

城市里,一幢幢高楼/如农村承包地里的庄稼/一天天长高//……//但我每每望见脚手架上的你们/除了仰望/便是一个个大写的人字//

每扫一下,黑暗就后退一步/每扫一下,黎明的眼睛/就那么明亮地眨一眨//……//清晨的地摊/在清亮的吆喝声中/把干干净净的内心/一件一件地摆放//

还有致交通警察《梧桐》,写志愿者的《志愿红》,写自己生活城市的《文德湖》《旌湖绿道》《金螺湾》等等。

他写从事的计量工作是这样写的:计量是最古老的科技/计量散发着青春的气息/计量是吮吸母亲乳汁的数量/计量是盛开在广袤大地的花朵/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他写西江苗寨是这样写的:稻谷草和大米的味道/在西江苗寨/整整飘香了一千年/我站在层层梯田里/在红霞的目光中/微笑着,弯着腰/以一头耕牛的姿势/等你,一等就是一千年//

虽然有“颂歌的就是缺失的”说法,就单纯地认为刘宣的诗都归为这一类,是明显有误的。比如:夕阳似乎也有/心事,像柴火烧红了的/锅底,支在几个山头/年迈的母亲/在山坡上的承包地里/舒展深深的/皱纹,汗水流岀微微的/咸,有点烟火的味道/晚霞背着背篓/晚年在背上轻轻,晃动/幸福一瘸一拐地/缺着门牙,收工,回家/夜色跟在后面,晚风轻拂/呼唤一声,两声/几只黑色的/梅花鸡,朴棱棱地/钻进,母亲的怀里/山夹村的夜,从四面围拢/新建的楼房依偎着/老屋,希望有人打扰/习惯被人遗忘//

这住在新建楼房的母亲,在夜色中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我不知道,但她带给我的是难以言表的异样心情。这样的作品既是现实村庄的真实记录,也是诗人另一种情感的深刻传递。

诗人吕历谈到:一个诗人的所有努力,其实都是在用诗歌语言找回自我,发现自我,搜集自我,发明自我,教育自我,完成自我,并取得一张由读者签发的“诗歌文本身份证”。读过《尘世的雪》,个人认为刘宣通过真挚饱满的情感、清新淳朴的语言,侧重关照对现实生活的诗意营造,以“小我”咀嚼品咂直觉于社会时代、生活乃至生命的杂陈五味。其努力和坚持令人钦佩,作为诗歌兄弟,我对《尘世的雪》付梓出版表示祝贺!

作者简介:宋光明,1963年5月生。诗人,著有诗集《五月的乡村》《罗纹江之吟》《渐行渐远》《一些春天总要作别》等。系国家二级作家,西安外事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刊《四川诗人》副主编,德阳作协副主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