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何以成为“樱花之都”?

武汉,何以成为“樱花之都”?

00:00
13:53

文 | 曹宾玲 付晓玲

编辑 | Reno 慕沐

数据支持 | 洞见数据研究院

望着售价高达2500的机票,雅丽果断把飞行目的地,从大阪换成了武汉。

今年樱花季,她准备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赏樱之旅,没想到去日本的机票、房价齐齐飙升,热门赏樱点附近的酒店价格甚至涨到了平时的近2倍。

不想被收割,她准备退而求其次,孰料被武汉“真香”了:“用十分之一的价格,就可以领略到一样的景色,何乐而不为呢?”

不止雅丽,越来越多人正把武汉当成赏樱的首选地,让武汉隐隐展露出国内“樱花之都”的气质。

武大赏樱预约通道,拥挤程度堪比抢演唱会门票;武汉东湖风景区,今年樱花季总客流量将达700余万人次,日均接待游客近20万人,足以塞满60个标准足球场。

OTA平台数据也显示,“武汉的春天就是武大樱花”跻身全国赏花热点榜第2位;同时,武汉超过无锡、昆明、南京等国内热门赏樱地,位列今年春季自驾热门赏花目的地榜首。

我们研究发现,武汉能达成今日热度,其实早有轨迹印证。武汉樱花游的发展史,就是中国旅游业进化史的一页,是一代人、一座城共同奋斗十几年结下的成果。

武汉樱花,开在黄金年代的早春

2001年,人头涌动的武昌火车站,罗君夹在数十位旅游业同行之中,卖力地挥动头顶写着客人名字的纸牌子,试图让自己更加引人注意。

那是他转岗导游的第一天,几天前他还坐在办公室里算账,只是接受了一场紧急培训,就匆匆走马上任了。

“那时候看樱花的人就很多了。”罗君说,在他的印象里,武汉樱花的走红之路,就是从世纪之交开始的。

1996年,湖北开始允许民营旅行社以参股、控股的方式开办旅行社,罗君的老板迎着东风,在武汉开了一家门店,从本地接待做起。

但那时,武汉的旅游条件还很差,景点也只有黄鹤楼、东湖和归元寺比较出名,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

加上开旅行社的人与日俱增——1997-2000年间,武汉旅行社从100多家发展到300多家,很多旅行社刚起步就陷入困境,只能靠代售火车票、公用电话维生。

罗君所在的旅行社最窘迫时只剩下3名员工,老板也要出动给游客当司机。

不过,在他们被市场经济的浪潮扑倒时,春潮也同时在江城中涌动。

“去武大看樱花,请坐608”“武大樱花开得旺,要乘车去我最佳”……1997年,武汉市多条公汽路线为了抢夺乘客,互相较劲打起了樱花广告战。

那段时间,只要坐公交车途径武大,一定会被琅琅上口广告语洗脑,武大樱花一夜之间路人皆知。

颜杰看到樱花大道上汹涌的人潮时,就被吓了一大跳。

在2000年,一天进出武大的最高人次已接近10万量级,几乎相当于2023年北京故宫高峰期日接待游客数量,这让第一次见识人山人海的他深受冲击。

入学之前,他从没有听说过樱花,也没见到过樱花树,所以一直数着日子等花盛开,没想到真到了那一天,自己根本挤不到树下。

不过,他很快想通了其中的关窍:“花几块钱买票,不仅能赏樱,还能感觉名校的学术氛围,这种体验独一无二,出现人挤人现象不足为奇。”

彼时的颜杰很少走出校门,因此也没有留意到,在武大的名校光环之外,还有一股大风正在袭来。

1999年,我国宣布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春节、五一、国庆黄金周等应运而生,旅游开始风行神州大地。

于此同时,武大在浪漫樱花的加持下,多次荣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称号,“看樱花,去武大”从此在民间一传十、十传百,汇成一股强大的共识。

哪怕南京鸡鸣寺、大理无量山等地的樱花同样久负盛名,但“谈起在国内看樱花,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武大。”

罗君就亲眼见证外地游客对武大樱花的狂热:“樱花不开了,也要指一指樱花树给他们看看。”

临近樱花季,门店的电话更是响个不停,几乎全部是询问花期的,且大多奔着武大樱花而来。他常常开玩笑,“学校里的人都比花多”。

这话毫不夸张,2001年樱花季,武大校园人流量达到150万人次,而那一年武汉市常住人口是800多万,相当于每6个武汉人里,就有1人会去武大赏樱。

“樱花游”蔚然成风下,做地接生意的旅行社纷纷迎来了小阳春,像罗君一样的文职,也会被安排去接车、协调餐宿。

然而,落樱缤纷迷人眼,带来的争议却也不小。

许多不良商贩看准商机,在樱花季出租和服、日寇军服和倭刀,供一些素质低劣游客拍照留念,让武大樱花几度走上舆论风口浪尖。

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樱花也不再是屈辱的印记,而是开放、繁荣的象征。

樱花季成为另一个“黄金周”

为了和朋友结伴去赏樱,小男孩故意扔出一个玩具引开父母,之后背着装满零食的包袱,顺着墙沿偷偷溜出了门……

这是日本动画《蜡笔小新》的一集剧情,也是程阳与樱花的初相识。

“我算是看着樱花长大的。”程阳说。

和很多Z世代一样,他在童年时期迎头撞上国内电视行业百花齐放的阶段,各大卫视开展了激烈的收视竞争,《百变小樱》《名侦探柯南》《犬夜叉》等经典日本动画先后被引入,热播10余年。

程阳小时候写完作业,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等着星空、华娱等卫视开播,收看自己喜欢的动画。

一部部动画看完,如云似霞、美不胜收的樱花,也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但他一直没有机会亲眼见到樱花,毕竟3月刚开学,只有周末可以出门旅游,而那时国内交通还在跨市坐大巴、跨省坐绿皮火车的阶段,时间上根本赶不及。

并且,樱花最佳观赏期只有短短7天,错过了一周,可能就要再等一年。

罗君也有类似的体会,樱花季再忙碌,临时加几个人手,旅行社总能应付过去。

但2010年的春天,他们被杀了个措手不及。

“这两周有空来帮忙吗,价钱可以开。”“早上不是还有房吗?”门店里,同事们打电话摇人、找酒店的声音此起彼伏,明明天气还没褪去凉意,空气却已热到焦灼。

武广高铁投入运营后,他们预想到游客会增多,但人数井喷还是超出预期,增设的2个团很快满员,规模也从30人膨胀到近50人,最后实在吃不消,只能停止接单。

爆单的不止他们一家,很多地接社都忙得焦头烂额,大巴、导游基本都是临时找来救场的,酒店一床难求,饭店也要靠抢。

甚至连景区都不堪重负,罗君记得,他们在东湖磨山樱花园的路上堵了将近2个多小时,好不容易到了,司机根本找不到停车位,自己带着游客们去买票,也要在售票处门前排20多米的长队。

虽然手忙脚乱,但他隐约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正在自己面前徐徐展开。

可以看到,高铁时代的到来,极大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武汉作为国内第一个拥有高铁站、且位居高铁网中心的城市,一跃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旅游目的地。

据当时的媒体报道,2011年樱花季高峰期,武大1天内接待游客和市民20万人次,相比世纪初又翻了一番。

东湖磨山樱园的最高单日游客量,也达到了上一年国庆长假的4倍以上,樱花季成了名副其实的另一个“黄金周”。

不仅“高铁团”火爆一时,社交媒体也化身成巨大的引力波广播,把武汉樱花的名气发送到全国各地。

程阳高中时,发现很多同学都在用同一个人当头像:长发及腰的少女,穿着白衬衫和蓝色长裙,站在烂漫的樱花树下,把冰雪纯洁、花信年华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上网搜索,才知道这位女生来自武大,因为这组写真一夜风靡大江南北,被封为“樱花女神”。

程阳坦言,他并不吃这位女神的颜值,但他爱极了那份朦胧、唯美的氛围。

作为日漫必不可少的元素,樱花常常象征着爱情、希望,“Sakura”不仅丰富了他的童年,也见证了他懵懂的少年。

不止程阳,每一个想看樱花的人,或许都不仅仅是为了踏春赏花,而是向往那花下飞扬的青春。

而武汉在诠释年轻这件事上,禀赋得天独厚——早在2013年,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就已突破百万,樱花树下三五成群、活力四射的少男少女,组成了春日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各种因素作用下,武汉不知不觉与樱花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武汉旅游”的搜索高峰,基本就出现在樱花季前后。

当然,除了大势所趋,这背后还有一双有形的手在拨动。

种花十余年,“春樱氛围”直追日本

一条条翻看着老师在家长群里分享的孩子们参与“武汉印象”的画作,颜杰诧异不已:绝大部分的画里,都有樱花的影子。

显然,在孩子们的心里,樱花好像已经跟黄鹤楼、长江大桥、热干面一样,成为了武汉城市的象征。

而这种认知的形成,离不开从小到大的耳濡目染。

“这些年,每年樱花季,不说武大、东湖这些地方了,就是附近公园、小区、马路上都是纷扬的樱花。”颜杰说道,“我女儿从不记事起,就被我们带在身边赏樱花了。”

“随处可见”的效果背后,是“大力出奇迹”之功。

比如,2010年大喊“一园一花”口号后,武汉动物园、墨水湖、王家墩、龙王庙等35个公园开始首次栽种樱花;早年已经种植了樱花的公园,则不断补种新品种,以延长花期、丰富景观。

以解放公园为例,在已有中樱品种染井吉野基础上,2003年、2006年、2016年、2022年进行了4次补栽,集齐了早中晚樱在内的一百多株樱花。

不断扩大的樱花种植面积,让武汉坐实“樱花第一城”——截至目前,武汉拥有超50万株樱花,赏樱点161个;全市100多个公园,几乎每个都有樱花。

甚至,还在死磕樱花盆栽化,试图把不能种树的地方,也摆满樱花……

执着于“种种种”下,可以看到,武汉一城的赏樱花期,快赶得上整个日本了:日本沿着国土从1月中旬开到5月;武汉则是2月下旬开到5月初。

“闷头”种花之余,武汉也不忘给自己脸上贴金。

罗君记得,武广高铁开通的时候,武汉就砸了3000万用于旅游宣传,不仅北上中央电视台打广告,还南下广东开展促销活动。

效果之好,连广东旅游部门都眼红,扬言“武广高铁‘火’了武汉,‘亏’了广东”。

一年年的“钞能力”下,花团锦簇、孔雀开屏的武汉“出圈”了。2018年,赏花高峰期的3月、4月、5月,武汉接待游客8496.6万人次。

而名声打开之后,武汉又烧了一把火——2021年,正式把“樱花”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里,打造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樱城”旅游体验。

以今年为例,樱花文旅活动达到75项之多,投入力度巨大。如下图,目前已中标的主题视频拍摄制作和抖音推广费用,是去年的2倍。

同时,还像尔滨宠“南方小土豆”一样,预计投入42万制作赏花游指南,并印刷1万份在交通枢纽、旅游中心、酒店等向游客、市民免费赠阅。

而线下,地铁、共享单车、公交车站等统统逃不掉沦为广告牌的命运,换上粉色的外衣,充当春樱氛围感Play里的一环。

武汉的各路商家们也有样学样,无论是常见的饮料、餐厅,还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鸭脖、球鞋、金店,都来追赶“樱花春日限定”的热潮。

举全城之力持续宣传、造势下,武汉樱花更加名声大燥。

携程数据显示,武汉东湖樱花园门票预订量,占到了全国樱花主题景区门票总预订量的近3成;去哪儿网也透露,近期武汉大学周边酒店预订量环比增长超过四成。

武汉旅游博主阿明已感受到了热浪袭来。

“@momo收藏了你的笔记。”

“小红薯12345评论了你的笔记。”

......

发布“武大赏樱攻略”后的一周里,他的手机通知声就没停过。等喧嚣褪去时,数据定格在了“点赞1564、收藏1571、评论561”。

这组在其一众个位数点赞的笔记里,格外扎眼的数据,让他成就感倍增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武汉樱花的能量,“在赏樱上,武汉几乎能‘平替’日本了。”

参考资料:

1、吴淋淋:《湖北旅游再突围》,载《新楚商》杂志

2、吴骁:《武汉大学: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载武大新闻网

3、袁阳平、厉姗姗:《武汉赏樱游客量超最火黄金周 旅游日渐成熟》,载长江商报

4、陈希、李辉:《“樱”姿飒爽!十年磨一剑,从一园独大到百园齐放》,载极目新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故乡vme

    樱花本是美丽的!可看到她们总有梗在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