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坐标:
吴江,古代又称笠泽、松陵江、松江、吴淞江,俗称苏州河,因江水流经吴县,所以叫作“吴江”。此江自太湖东北,经吴江、吴县、昆山、青浦、松江、上海、嘉定,会合黄浦江入海。
明代前太湖向东泄水图
吴江流域:吴江经过的流域,是最富于水乡风情的区域
江苏宜兴:蒋捷的家乡
吴江(松江,吴淞江)在上海段被称为“苏州河”
香篆:香篆是一种古代用于燃点香粉的模具,它可以将合香粉末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使用时,点燃香篆后,这些香粉会按照特定的图案或文字循序燃尽,散发出香气。
文学原典: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宋代〕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元十三年(1276年)春元军破临安,在此之后词人开始流浪,其在流浪途中舟行流经吴江县的吴淞江时,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这首词抒写词人乘船漂泊途中倦游思归的心情。上片起句既交代了时序,又点出“春愁”的主旨,表现出其连绵不断的愁思;下片将羁旅在外的思归之情上升为对年华易逝的感叹,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之情。
虞美人·听雨——蒋捷〔宋代〕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以蒋捷一生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
蒋捷(约1245~1305后),字胜欲,号竹山,南宋词人, 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大族,南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覆灭,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1卷,收入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彊村丛书》本,又《竹山词》2卷,收入涉园景宋元明词续刊本。
精华笔记:
提到“江南水乡”这个词,你的眼前是否就浮现出了一幅画面?人家稠密的小镇,窄窄的街面,磨得光光的石板路,一间挨一间有趣的店铺。你是否记得我说过,姑苏一代的江南,在曹雪芹笔下,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之处。从宋代直到明清,这里成为中国市民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所以才有这番繁荣又精致的市井风味。一湾碧水穿流而过,一下子让市井灵动起来,家家临水,户户行船。春天来的时候,那些临水照影的树上,开出一树一树明艳的花。
这就是蒋捷在他的船上看到的景象吧?你看,“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这是两岸街景。“秋娘渡与泰娘桥”,这是一路船行的路线。当然,还有桥上的人,最终跟桥一起成了风景。春雨潇潇之中,眼前就是现成的江南烟雨图,诗人却对美景而生惆怅:一片春愁待酒浇。
其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人生滋味。就像在马致远的笔下,“小桥流水人家”,虽在眼前,却只是别人的家园,是属于别人的温暖,而只有“古道西风瘦马”,才是自己的处境,“断肠人在天涯”,是必须他独自面对的现实。不正是这样吗?孤独的时候,别人的风景越是美好,就越是疏离,越是想念那个属于自己的家园。
;rolling out
住的小区就紧邻吴淞江,苏州园区奥体板块,跑着步,听着老师讲课,湖边看看对面钓鱼佬,惬意
我的生日真快乐啊哈哈哈哈哈哈😁
嗯好听,如临其境,如入其意
这声音太美了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心
只有這種聲音才能韻出江南和新安江……
聲音也有央美的韻律
舟过吴江,吴淞江上海段苏州河,苏州段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