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二)

导言(二)

00:00
10:18


                                                 罗樾(Max Loehr)


罗樾(Max Loehr,1903-1988)是一位德国裔美国汉学家、艺术史家,1903年出生于德意志帝国开姆尼茨,1931年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远东艺术,1936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任职于慕尼黑民族学博物馆负责亚洲藏品。1940年罗樾前往北京就读于中德研究所,随后任清华大学副教授。1949年返回慕尼黑任旧职,两年后前往美国任密歇根大学教授。1960年起任哈佛大学东亚艺术教授直至1974年退休。1983年获得美国史密森尼学会颁发的查尔斯·朗·弗利尔奖章。罗樾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玉器、绘画,他在古代艺术品断代中所采用的风格学分析方法(得益于其老师海因里希·沃尔夫林)备受推崇。1961年,罗樾发表《中国绘画中的个性问题》(The Question of Individualism in Chinese Art);1962年,他编写了《顾洛阜所藏的中国书法和绘画》(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in the Collection of John M. Crawford. Jr.);1964年,他发表《中国绘画史的一些基本问题》;1970年,他参加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国古画讨论会,所做报告题为《中国绘画的分期和内容》(Phases and Content in Chinese Painting);1980年,他出版《伟大的中国画家》(The Great Masters of Chinese Painting)一书。在这些著述中罗樾不断地反思和回答,风格在中国古代绘画研究中如何运用,如何借助风格构建完整有序、富有意义的历史。




                                                        島田修二郎(Shujiro Shimada)


岛田修二郎(1907—1994)是日本著名的东洋美术史家,1931-1937年在京都帝国大学大学院专攻东洋绘画史。1948年起正式任京都国立博物馆美术研究所研究员。1952年成为文部技官,同年升任京都国立博物馆学艺课美术室长。1964年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客座教授,获该校名誉教授称号。历任纽约大都会美术馆顾问,同馆东洋美术研究中心会长,京都国立博物馆评议员会评议员,国际交流美术史研究会会长等职。1990年获得第61届朝日奖。





                                                           王季迁(C. C. Wang)


王季迁,1907年生于江苏苏州,初名季铨,后改名季迁,又名纪千,江苏吴县洞庭山人。早年随顾麟士学画,后到上海,成为画家兼收藏家吴湖帆的入室弟子,不仅艺事大进,而且得览大量古代艺术珍品,加之自己不懈努力,终成一代收藏鉴定大家。1947年赴美考察,1949年定居美国纽约。五、六十年代曾任教于香港新亚书院艺术系,并任系主任。曾在美国多个城市举办个人画展,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其个人收藏也十分丰富,许多宋元名迹皆收藏于王氏怀云楼,其中最著名者如董源《溪岸图》是光耀千古的艺术巨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方便互关吗?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