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携手,这对成都CP如何做到全“新”全“邑”?

“高大”携手,这对成都CP如何做到全“新”全“邑”?

00:00
18:56

近日,五矿大邑西湖未来城项目负责人的日常就被密集的行程填满,除了负责园区成都高新西湖科技园招商运营的工作,日程表中被单独圈上重点的,是参加每周一次的工作专班协调会,以及筹备外商考察接待等事宜。

“更有底气了,信心也更足。”他用这句话来形容当下的感受。

让他有此感慨的,源于一个明显的细节变化——此前,五矿地产希望引进外地电子信息、文体装备、智能制造领域龙头资源,前去洽谈时,对方都有所犹豫。“但现在,园区配套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大家都很看好这里,看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心。”

一切的变化,都始于一场结对联动——

当前,成都市以重点片区和结对联动合作区建设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探索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成都的8个三圈层县与对应的一圈层城区已构建了结对联动关系。成都高新区与大邑县结成“全‘新’全‘邑’”组合正式出道。作为结对联动核心区,成都高新西湖科技园也被寄予厚望——要打造成为“示范区中的示范区”。

高新、大邑携手,两者如何联动?又将如何优势互补、相互赋能、各展所长?基于双方已开展的探索,日前,红星新闻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调研。

成都高新西湖科技园

两次“转身”

从一个生态文旅IP到示范区

成都向西,大邑之东,西江河畔,有片广袤的山水绿野,西湖湖面烟波浩渺,丰富的绿植展现出勃勃生机,成都高新西湖科技园就坐落于此。

事实上,这也是它的第二次“转身”。

最早前,这里曾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小镇。2018年,五矿地产有限公司与大邑县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协议。

“这里水资源丰沛,处于岷江支流的西河中段,坐拥西南第二深水湖泊——成都西湖,最深处约40米。”五矿大邑西湖未来城项目负责人说,西湖原址是淘沙后留下的大水坑,五矿地产进入后,花大力气梳理整治原水系,打造出了水域面积约3000亩的西湖。其后数年,又在这3000亩大湖之上打造出集 “生活、生产、生态”于一体的五矿·西湖未来城,由此完成第一次“转身”。

成都高新西湖科技园

2023年,这里迎来第二次历史性机遇。去年10月25日,成都高新区与大邑县区域结对联动工作动员会召开,标志着双方结对联动全面启动。动员会上,成都高新区与大邑县就结对联动合作区的管理运营框架、片区范围等方面达成共识,结对联动合作区也正式命名为成都高新西湖科技园,开启第二次“转身”。

当然,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其内核也发生了转变——动员会上,成都高新区与大邑县就未来发展达成高度共识:推动智能科技制造、高科技精细化农业、农旅文旅等产业落地,实现优势互补,立足高端定位,携手打造全市区域结对联动示范区。这也为双方在结对联动建设中实现优势互补提供了基础。

结对联动

“真正达到‘1+1>2’的效果”

很多人都会问,为何是全“新”全“邑”组合?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给了我们答案。

“结对联动不是‘帮扶’,而是‘互补’。对于推动成都高新区产业拓展和场景应用优化、推动大邑县产业导入和人才聚集都有重要意义。”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成都高新区来说,结对联动是破解“大城市病”问题的历史机遇。

成都高新区作为成都市发展的重要引擎,具有产业聚集、创新创业、科技领先、人才集聚等多方面优势。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都高新区已存在产业发展空间不足、人口密度较高、公服配套压力与日俱增、交通拥堵等问题,“通过与大邑县结对联动,可以共推产业建圈强链,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优势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为成都高新区乃至成都市的龙头企业扎根成都、壮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实现产业协同发展的同时,可以有效推动人口有序疏解转移,破解成都高新区面临的空间资源紧约束等问题。

另一方面,拥有“三山一泉两古镇”的大邑县,自然历史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但在文旅服务、公共服务、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城乡融合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因此需要集聚更多高端资源,让城市整体实力在各方面都强起来、优起来。

市民在西湖公园游玩

“双方结对联动,将共同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产业链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这对高新、大邑双方来说都是难能可贵的机遇,将努力为全市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探索新路径,真正达到“1+1>2”的效果。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1+1>2”的效果?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

上述负责人介绍道,成都高新区和大邑县将区域结对联动区域划分为四个层面:合作区、扩展区、协作区、联动区。其中,合作区位于大邑县沙渠街道中心镇区,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扩展区为沙渠街道中心镇区、西河沿线及镇区周边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蔡场、董场等乡村片区,面积约55平方公里;协作区为沙渠街道中心镇区周边15公里交通圈范围,包括新津、崇州等邻近区域,面积约707平方公里;联动区即成都高新区和大邑县全域,面积约1521平方公里。

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林盘

“打法”也很明确:成都高新区有丰富的园区建设运营和产业招引、培育经验,大邑县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发展空间和生态本底,因此,通过双向赋能,以产业合作、协同开发运营为抓手,以“龙头+配套”“总部+基地”“研发+转化”的形式共同谋划智能科技制造、高科技精细化农业、农旅文旅等产业,充分发挥联动合作区的生态资源、要素成本等优势,形成“产业共兴、品牌共塑”联动格局。通过引入“城市合伙人”“乡村合伙人”合作开发机制,充分调动合作片区内原有五矿、稻乡渔歌等深耕企业的积极性,为合作片区综合开发运营按下“快进键”。

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

之所以选择沙渠街道为合作区,背后也有一系列深远考量。

从空间格局上看,沙渠街道是大邑离成都主城区最近的中心镇,也是县域综合发展副中心,位置恰好在四区接壤之处:北邻崇州、东达双流、南接新津、西连安仁古镇·西岭雪山国际旅游走廊。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城西、城南的外溢产业和人口在此交汇,成为成都市西部生态区与南部高新产业发展区汇合的重要节点。

按下“快进键”

重大利好接连兑现

起草方案、组建工作专班、成立合资公司……动员会后,一系列创新联动机制也随之铺开。

“我们每周都会开一次工作会议,既有成都高新区、大邑县政府部门,也有平台公司、企业,用这样的方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以联动具体方案的制定为例,在起草过程中,五矿地产提出最大化利用好园区的水资源,将其打造成产业园区的IP,这一建议最终也被纳入方案之中。

在合作区规划策划方面,高新、大邑将遴选一支具有国际视野的知名规划策划团队,携手由清华、同济等院校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共同深入推进合作区的规划体系建设。依托合作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立足西湖、西河优质生态本底,发挥水体和田园美学价值,打造渠网贯通的蓝绿生境,全域城乡空间比例2:5,蓝绿空间占比70%。同时,充分挖掘大邑的传统文化,讲好文化传承故事。在建筑形态和第五立面设计方面,融合安仁公馆、川西林盘等建筑风貌,以西湖为起点,向西依次打造西湖之心、西湖数字创新聚落、新邑智能科技产业园等梯度分明的建筑群,优化城市天际线,营造“望山见水”“窗含西岭、门泊轻舟”的诗意场景。

成都高新西湖科技园的湖边民宿

“联动,不是简单地将成都高新区的企业进行迁移,而是双向协作,对产业进行赋能。”以这一逻辑为核心要义,上述负责人给记者梳理出一条仿佛按下“快进键”的时间线——

2023年11月,成都高新区和大邑县下属平台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作为片区建设开发主体,以市场化逻辑深化两区结对联动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片区形态从传统工业园区向科技园区、宜居新城转型。

2023年12月,结对联动工作专班已到合作区驻地办公,专班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对片区做整体产业规划和资源导入。

“工作专班来了后,不仅在调研区内企业发展情况,收集企业需求,还用丰富的园区管理经验帮助企业进行提升。”五矿大邑西湖未来城项目负责人介绍,专班也多次与五矿地产进行对接,帮助其落地更多更好的资源。

长远谋划产业布局,就是要通过合作区的产业导入,建设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实现两地及周边区域协调联动高质量发展。“全‘新’全‘邑’组合突破了‘一对一’,已形成多区合力。” 成都高新区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以连接大邑县、新津区、四川天府新区等地区的天新大快速路为例,该线虽已在大邑县全线贯通,但因路线涉及各区,在接壤处还存在一些“断头路”。结对联动后,“断头路”的打通工作也按下了“加速键”——去年12月,成都高新区、大邑县、崇州市、新津区交通部门一起来现场调研并召开协调会,规划方案已被提上日程。

好的企业、产业进来了,如何留得住人,还需要优质均衡的资源配套。成都高新区在做好产业长远布局规划的同时,大邑县做好产业配套,开展项目集群攻坚。今年1月,大邑县召开工作会议,通过了核心片区道路、学校、医院等配套方案,配套建设已全面启动。

一系列重大利好持续——五星级北京君澜酒店入驻、北京示范幼儿园五色土幼儿园开建、滨湖商业水街完成方案设计,项目二期商业盒子已投入建设,西湖之心、西湖数字创新聚落、林盘总部等项目已启动策划……

“这些连锁反应,不仅仅是本地居民,周边居民都可受惠。”深耕沙渠的五矿大邑西湖未来城项目负责人观察到一个显著的变化:以前,大多数本地居民和企业家会把孩子送出去读书,但现在大家更愿意回来,“因为在家门前就有好学校、好医院。”

对企业来说,结对联动也意味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不仅仅是外商,我们自己也抢着加码投资。”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五矿新能源领域也有意向来此投资,目前正在协调集团资源前来考察。

未来,成都高新区与大邑县将在园区进一步探索工业上楼、零碳园区、智慧园区等先进产业园区开发路径。而城乡融合片区将打造一条人、自然、城乡融合共生的活力环,串联成都高新西湖科技园、稻乡渔歌、董场、蔡场四个城乡单元,立足区域优质生态本底,打造出精华灌区、精品园区、精美景区、精治社区,促进城乡产业、空间、要素互联互通、融合发展,将成都高新西湖科技园打造成为高新园区4.0。

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林盘

“1+1”示范区支撑

大规划承接产业外延,融合力促城乡消费新场景渐现

约8500亩稻田像一块碧玉,镶嵌在蜿蜒而过的西江河畔,田埂上树木林立,稻田旁的林盘里,坐落着一栋栋青砖灰瓦的川西民居……距离成都高新西湖科技园3公里开外,坐落着规划占地约1.5万亩的“网红村”——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在核心区的西边还分布着两片以董场、蔡场为主的乡村区域。

城市与乡村如何融合?如何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以成都高新西湖科技园为代表的城市建设区与以稻乡渔歌、董场、蔡场为代表的乡村振兴区形成的‘1+1’示范区,既是成都市区域结对联动示范区,还是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超大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在稻乡渔歌相关负责人看来,成都高新西湖科技园从传统工业园区升级为未来4.0版本的高新园区,意味着将有更多的高端资源和产业进来,这些产业内容需要更多场景承载地。稻乡渔歌不仅为产城发展提供沉浸式消费配套,更为企业提供林盘总部经济载体空间,实现“万企兴万村”发展愿景。

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林盘

而示范区的联动,则意味着核心区一产、二产、三产相互促进,形成差异化服务型消费的新场景。比如,对于大健康产业,企业可以将其产品在稻乡渔歌的度假村项目内进行应用,也可以在此地建立产学研企业研发运用中心,由此形成企业自有的“产供销”业务闭环。

再比如,合作区引入高能级企业,除了解决“家门口读书”的问题,还可以将孩子的第二课堂设置在稻乡渔歌园区内,感受丰富的劳动实践与自然农耕课程体系,既增进孩子们的自然学习体验,又促进自然教育产业生态圏的蓬勃发展。

稻乡渔歌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观景台

“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来看,好的优质企业资源进来,可以盘活一个地区。”上述负责人提及,在稻乡渔歌,一个林盘就是一个企业,就是一种量身定制的产业经济发展模式。未来,稻乡渔歌还有上百个林盘将逐一亮相,提供更多表达场景的同时,打造丰富的产业生态圈。也就是说,乡村不仅能提供更多产业展示场景,还可以作为重要配套留住人才,因此更需要在成都高新—大邑结对联动合作区的宏观规划中加以体现。

今年,稻乡渔歌将进一步挖掘优质资源和园区产业发展潜力,最大限度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功能,为成都高新西湖科技园企业做好产业联动互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71661552

    关注

  • 听友471661552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