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黄土地》 作者 张明文

《那片黄土地》 作者 张明文

00:00
07:20

老家的那片黄土地/至今还在我的梦中时时出现,扯不清的血缘联系/让那片贫瘠的土地留下了我/清晰的足迹,在金城求学的那几年,每每放长假/或假期不回家的时候,我都会兴冲冲的去老家/找寻一份浓浓的乡情。

祖上具体是哪的人/已无从考证,只记得明末由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下一路向西,被诸多的人群推移着/走走停停,那是中国第三次大的人口迁移,先祖最后选择了故乡那个小山村,山村不大,到现在也就二百多户人家。依山傍水的西北民居/依次排列着,每到掌灯之际远远看去/犹如大剧院的灯火一般/煞是壮观。村中有一个泉眼,据说有四百多年了,夏天清凉透心,冬日却温暖沁肺,小村的人在泉眼边修了一个祭台,每到初一十五,或是过年过节/都要由族长带着村中所有的男人去祭拜,这个习惯从啥时候开始/已记不清了,但小村的每一个人对那眼泉水的敬意/却从来没有懈怠过。

从晋中大地到黄土高坡的迁徙,好像从没有停止过,民国初期又一支张姓族人由山西搬至内蒙,现在包头,恰克图还有张姓移民在生活,大都做着不大不小的生意。解放后,村里好多人纷纷背井离乡/去他地讨生活,去新疆的最多,大概有百十来号人,他们大多流落到/北疆和东疆地区,经过五十多年的奋斗,都有了不错的生活。当年的那部分人渐渐老去,但对黄土地的眷恋/却从来没有放弃,每每回乡扫墓祭祖之际/都会带一两个孩子回来,给他们讲祖辈的发展演绎,小村的日新月异,他们把对黄土地浓浓的乡情/深深地嵌进了/后辈们流淌的血脉中。

村口有一个废弃的城堡,据说是清朝末年/为了躲避陕甘回民暴乱/几个村子联合修建的,马家军的铁骑望堡长叹,久攻不下,村里的男人扛枪抬炮(土炮)/誓死保卫家人村落,女人照看老人呵护孩子,做饭善后,在那个艰难的日月,那份扯不断的黄土地/又承担了多少说不尽的相思情。每次回去/我都会去城堡四周转转,高高的堡墙/如今已是残垣断壁,微风吹过之时/还依稀能闻到淡淡的火药味。村里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八十年代初,一位在省里做官的乡党/给小村安装了自来水和电灯,小村变得不再寂寞,小汽车开进了村,各类电器也如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在那个特别的某一天/一个个接踵而来。小村出了县官,省官,画家,书法家......

每年都会有大批的海外华人/去洪洞县寻根祭祖,大槐树已成为/继伏羲故里、黄帝陵之后的/第三处人文始祖文化基地。他们踏着寻根的路一路走来,带着虔诚/带着思念/也带着先祖深深的思乡情,他们像飘落在五洲的柳絮一般追寻着、牵挂着。我常常在想,我的祖上/当年是以怎样的心情/踏上了那条不归路,走西口走过了陕甘,走西口又走过了大漠,带着希翼带着冲动/也带着那捧黄土,迁徙迁徙再迁徙,为了生活为了族人,也为了国学与礼仪的传承。节衣缩食,忍冻受饿,只为了那一个个/难圆的强国梦,思乡情。

生长在海边的人眼睛望着大海,而生长在黄土地的人却永远也割舍不下那份泥土情,我又回到了金城求学时的古道边,穿梭如流的羊皮筏子夹杂着汽笛的轰鸣又勾起了我深深的乡情。舍不下黄河的咆哮,忘不了铁桥的雄伟,更放不下黄河百里风景线的缠绵。耳边依稀响起那首老歌“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