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一如道德经 第73章

佛道一如道德经 第73章

00:00
08:23
-第 73 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
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解析: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意思是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敢”就是
逞强,以为自己有多大能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杀”不要简单的理解为杀头,更可悲的是活着
却如行尸走肉。像我们一辈子痛苦不断、烦恼不
断,到最后都只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就是“勇于
敢则杀”。所以,这一句说的就是我们这些世俗
人,如果我们看了还在笑,以为是说别人,那跟
阿 Q 有什么区别?
“不敢”不是懦弱,而是守柔。“活”不是
简单的活着或生活,而是“长生久视”。所以,
“勇于不敢则活”就是要“至虚极,守静笃”,
把以往向外抓取的心收回来,转而守住自己的
心,别让他乱跑。
“此两者,或利或害”?现在要我们回答,
估计都会说第一种是害,第二种是利。但这只是
书面答案,相当于闭卷考试一类。当回到现实生
活中实行开卷考试的时候,大家的答案全部反过
来了,因为大家都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任劳
任怨地实施第一种方案,都在“勇于敢则杀”的
道路上厮杀。到了这时候,人们就好像中了魔咒
一样,根本就不由自主。其实,这就是我们的业
力所为,真的不能怪我们,因为我们只是业力的
奴隶。
我们理智上选择第二种,而实际行动中全部
选择了第一种,这就像“老天爷”跟我们开了个
天大的玩笑。那么,“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到底是喜欢什么、厌恶什么?谁知道其中
的玄妙?其实,大自然这个“天”是不做任何选
择的,十法界就那么自由自在的运转,我们利也
好、害也好,对它没有半点妨碍。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没有天理了吗?有啊!
真正的“天”就是我们自己,既然一切都是我们
自己选择的,我们自己决定的,谁还能干涉呢?
这就好比我们的左脚不停地往前迈,却希望右脚
停下来,这可能吗?
“是以圣人犹难之”,看看,就连圣人这样
的大智慧者都感到为难呢,为什么呢?一切都是
我们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因果业力,圣人也不可
能人为地改变我们的业力轨道啊!毕竟因果是不空的,自己造的业只有自己来承受。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大自然从来不争,
但谁能把大自然胜了?“不言而善应”,大自然
从来不说话,但所有的一切是不是都在给我们示
法?“不召而自来”,大自然从来不需要我们召
唤,依然是法尔如斯地运转,春天几时迟到过?
太阳几时休息过?
“繟然而善谋”,大自然看起来好像无所作
为,所有的一切是不是都是它成就的?这么一解
释,估计大家对“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
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已经没有多少
疑问,然而,更大的疑惑是:“天”怎么这么有能耐呢?当我们没有办法解答了,就人为的塑造
一个大力神:天主、真主、上帝等等,于是宗教
就诞生了。
而佛陀和老子的伟大就在于他们也看到了
大力神,再往前追一步,发现这个大力神竟然是
我们的自性!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网”是什么?就是十法界的“场力”,万有
引力只是其中的一丁点,这个问题可以借助现在
的互联网去理解。整个天网那个无形的、巨大无
比的场力也可以叫做业力,这么看来,我们平时
对“业力”的理解是多么肤浅!业力无形无相,
却遍满法界,万事万物都受它的控制,所以说“疏而不失”。
说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该回过头来,看看自
己这个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吃早饭的业报身,是
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可怜!所以,我们要改变,
我们要修行,大自然就是最高深的师父,它常在
我们身边,我们要向它请法,不断地消解小我,
直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特别补充:修行贵在持之以恒。有时候三五
年还是原地踏步,有时候却一个月能底十年的修
行,这大概就是量变到质变的道理。而且,修行
没有先后可言,有些看似修得很好了,但可能这
辈子也就这样,有些人虽然起步晚,进步却非常快。坦率地说,本人的修行速度就超越了绝大多
数同修。但难以置信的是,我带教的人中竟有超
过我的,没办法,各自的因缘福报不同。再说,
修行的起步阶段学邪法是正常的,没关系,只要
能归到正道上,邪法就是我们的垫脚石。可怕的
就是执着于邪法为正法,犟死牛,不回头。对这
类人,就只好等他们在三恶道呆够,“刑满释放”
后再去度他们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