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围绕“共话中试服务 助力成果转化”,成都市中试平台服务供需对接暨科技成果转化十大榜单发布会举行。
活动上,举行了成都市中试平台及概念验证中心授牌仪式、成都市中试服务联盟揭牌仪式,发布了《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白皮书》,揭榜成都市2023年十大技术转移机构、2023年十佳技术经理人、2023年十大科技成果转化案例。同时作为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成都市中试平台服务能力首次进行了现场发布,中试需求方及平台运营方也发布了需求,分享建设经验,实现精准对接。
中试平台和为技术成果转化扬帆
中试平台是加快科技创新的助推器,是科研与市场的连接器,是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成都已快马加鞭“跑”起来。
“我们将加快布局建设中试平台,作为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的重要举措。过去一年,成都建成备案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共40家,其中中试平台30家、概念验证中心10家,分布在13个区县,覆盖8个产业生态圈,对科技成果转化和助推产业建圈强链,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钢介绍了2023年成都中试平台建设的具体情况及成效。
陈钢表示,今年,成都将深化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一号工程”,聚焦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加快中试能力全覆盖,从完善平台布局、提升中试能力、优化中试生态等方面入手,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就近就地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现场,还举行了授牌仪式,对首批30家中试平台、10家概念验证中心进行了授牌,对成都市中试服务联盟进行了揭牌。
此外,活动上还发布了《成都市科技成果转化白皮书》,揭榜成都市2023年十大技术转移机构、2023年十佳技术经理人、2023年十大科技成果转化案例。
如何让更多有中试需求的科技企业及机构精准找到平台?成都市中试服务联盟现场进行成都市中试平台服务能力发布。据了解,《成都市中试平台及概念验证中心服务能力手册》集纳了30家备案中试平台、10家概念验证中心的服务能力,让有中试需求的相关企业及机构可以“按图索骥”,精准获得所需的中试服务。
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成都市中试服务联盟理事长唐丽表示,有需求的企业及机构还可登录“科创通”平台,线上获取相关中试平台服务,“我们还将不断拓展相关名单,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中试平台持续赋能成果转化
成都各领域中试平台的加快建设,为营造更好的城市中试生态增添新动能。活动上,高新区、青白江区作为区县的代表,蜂鸟智造智能硬件中试研发科技服务平台、现代中医药概念验证中心作为平台代表分享了它们各自的经验。
比如,成都高新区已建、在建46个中试平台,聚集工程师1175人,服务成果转化项目756个,服务收入5.3亿元,助力中试项目获得融资超18亿元。再比如,青白江区已建成7个区级中试平台,3个入选市级首批中试平台,60余个中试项目实现在地熟化。
去年,四川大学唐成康博士研发的呼吸式捕蚊机在成都大运会上“大显身手”,这背后离不开蜂鸟智造的助力。扎根中试服务领域多年,蜂鸟智造可以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的智能硬件提供完善的中试服务,“更重要的是,我们还能够为技术团队提供包括检验检测平台、孵化场地、中试创投基金、产业资源、应用场景等在内的多样创新资源,能够多维度赋能智能硬件产品加快转化。仅去年一年,已助力50余个成果实现产业化。”蜂鸟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柏辉介绍道。
概念验证也是加快成果转化的关键一环,它不同于简单的奇思妙想,而是长期研发实践中感性思维理性化的结果,项目验证包括技术科学性、市场价值和法律法规层面。“例如,国医大师廖品正教授有一副治疗眼底疾病的处方,经概念验证中心分析后,发现传统知识产权保护及成果转化路径比较难行。通过市场分析,发现市场空白,于是我们采用药械组合模式,解决了产品化和产业化难题,并成功孵化公司。”成都中医药大学天府中医药创新港管委会副主任张定堃说道。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