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位于山西忻州的阎锡山故居游客如云,人来人往。这时,售票员突然看见一个老人不买票就想进去,马上大喊道:“同志,你还没买票呢,买了才能进去!”
谁知老人听见此话后却愣住了,随后就泪如雨下。买票后,他进入大宅内进行游览,望着门匾上的“稳妥草庐”四个字出神。
与其他游客新奇的目光不同的是,老人的眼神充满着怀念与眷恋。他不是别人,正是阎锡山的第五个儿子——阎志慧。
为什么阎锡山的儿子回到故居还要买票?他又是因何事回到童年的老宅呢?
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西北王
清朝末年,军阀混战,民众苦不堪言。1911年,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了起义,迫使清帝退位,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也就是中华民国。
然而好景不长,袁世凯创立了北洋军阀,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再一次复辟了封建帝制。那么阎锡山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
阎锡山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家境优渥,早年曾赴日本留学。在日本,阎锡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1905年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
武昌起义时,他立刻率领山西官兵响应起义,为辛亥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孙中山也评价他:“武昌起义竟能成功,实在是阎军的功劳,山西的力量。”
此时的阎锡山还算得上是一个有为的革命青年。然而北洋军阀成立后,阎锡山迅速倒戈,奉袁世凯为“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复辟后,封他为山西的大将军。
此时的阎锡山似乎还留有一点作为革命志士的心思,总是劝袁世凯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最终无果。
袁世凯仅仅当了83天的皇帝就迅速倒台,阎锡山再次倒戈向国民党,但由于国民党内部有人反对他加入,遂作罢。
1927年6月,北伐战争如火如荼,阎锡山又见风使舵,投靠了蒋介石,担任北伐军第三集团总司令。
北伐战争讨伐奉系军队时,阎锡山就顺势而入,掌握了晋冀察绥4个省份的军政大权,成为了盘踞一方的“西北王”。
此后,阎锡山一直深谙“中庸”之道,绝不与任何党派或势力彻底“撕破脸”。抗日战争开始后,他更是“在三颗鸡蛋上跳舞”游走在,蒋、共、日三方之间。
正如他常说的一句话一样:“冬天穿袄子,夏天穿背心,需要什么来什么。”虽然阎锡山墙头草一样的性格受人诟病,但的确成为了官场上的“不倒翁”。
1946年,蒋介石不顾民意,执意发动内战。然而这次阎锡山选错了边,誓死追随蒋介石的他日子并不好过。
面对势如破竹的解放军队伍,阎锡山坚持要留守太原,还对亲朋好友说:“宁在山西牺牲,不愿他乡流亡”的口号,企图负隅顽抗。
可惜这次他还是食言了,国民党兵败后,他随着蒋介石一同退往到了台湾。但蒋介石怎么会让这个“老狐狸”好过,一直在政治事务中排挤他。
最终阎锡山辞去身上的所有事物,隐居在了台北郊外的几所“草庐”中,深居简出,远离政治漩涡。
子女都与阎锡山多有不合
阎锡山虽然在政治中大展拳脚,但他的孩子们却似乎没有遗传到他的政治才能。
阎锡山十几岁就娶了第一个妻子徐竹青,感情甚笃。但由于二人一直没有孩子,30岁时,他的父母又做主为他娶了一房14岁的小妾。
之后的十几年间,小妾为阎锡山生下了1个女儿和5个儿子,一共6个孩子。徐竹青也因为阎锡山变心而与他分居,再没有踏进过闫家的大门。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阎锡山的大儿子和三儿子不幸夭折,只有4个孩子平安活到长大。
二儿子阎志宽长大后,于书香世家出身的女孩赵秀金结婚,阎锡山十分高兴。婚后,赵金秀下一儿一女,生活也算是其乐融融。
好景不长,不久后抗日战争爆发,夫妻俩只好躲到成都避难。1940年,阎志宽突发癫痫,送到医院时已经不治身亡,年仅21岁。
阎志宽去世后,阎锡山悲痛欲绝,更多地将父爱转移到了四儿子阎志敏与小儿子阎志慧的身上,希望他们能够继承他的家业。
阎志敏从小就对电子技术有很大的兴趣,阎锡山便常常为他收集一些电子设备,期望儿子能在电子领域有所成就。
然而阎志敏也辜负了老父亲的期望,执意要裴清源的女儿结婚。这个裴清源是谁呢?他是民国有名的大汉奸,阎锡山坚决不同意这门婚事。
见父亲如此激烈的态度,阎志敏只好为爱离开中国,与妻子一同前往美国求学,并在美国定居,阎锡山的身边只剩下了最疼爱的小儿子。
所幸小儿子阎志慧聪明能干,还考上了军官学校,大有继承家业的意思,阎锡山非常高兴。
1949年阎志慧随父亲前往台湾,可随着蒋介石对阎锡山的猜忌越来越严重,他只好把阎志慧送往日本。
可巧的是,阎志慧的二嫂赵金秀也带着孩子生活在日本,阎志慧决定嫂子是单亲妈妈,不容易,就常常帮衬赵金秀。一来二去,两人就互生情愫。
当阎志慧将消息告诉父亲的时候,阎锡山坚决反对。
“弟弟娶了哥哥的遗孀,叔嫂乱了伦理,传出去还不得被别人戳脊梁骨啊!”阎锡山愤怒地大骂阎志慧,并且断了对夫妻二人的援助。
经济来源没有后,阎志慧和赵金秀的日子很快就支撑不住了,两人都是在不缺钱的环境中长大的,没有钱的生活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一番纠结之后,阎志慧决定带着赵金秀前往美国,投奔四哥阎志敏。可美国那么大,他哪里找得到四哥的身影。
为了养活一家人,阎志慧只好卖苦力生活,他卖过保险,甚至打过零工。最后只能靠着当卡车司机维持生活。
亡故于异乡
两个儿子在美国打拼的同时,阎锡山在台北郊外一住就是10年。期间从不过问政治,闲暇时间就带领部下一起开垦农场,养殖动物,或是在屋内读书写字。
晚年的阎锡山撰写了一本《三百年的中国》,里面讲述了阎锡山对未来发展理念的展望,以及他自己的一些政治理念和制度,构想了一个完全理想的社会。
阎锡山对编纂这本书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甚至不顾吃饭睡觉也要完成这本书。有一次吃饭的时候,阎锡山还指着两根豆芽对秘书说:“你们怎么就只给我放了两根面条。”
可见阎锡山的确是将所有心思都放在写作上了,以至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不知其味”。
1959年,阎锡山犯了一次严重的心脏病,在医院治疗了一个多月。但因为惦记他那《三百年的中国》还没有完成,没有修养就急匆匆地开始写作了,医生劝他住院他也坚决拒绝。
此时的阎锡山已经77岁了,身体每况愈下,1960年《三百年的中国》终于完成,他顾不上休息,立马开始撰写自己的新书。
可阎锡山似乎忘了他不再是那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了,他已经78岁了。果然,因为操劳过度,阎锡山又患上了重感冒,期间心脏病发,病情十分严重。
离世前,他悲哀地对秘书说道:“我不能再回到太原了,我深感遗憾。”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因抢救无效病逝,一代枭雄的人生就这样落幕。
阎锡山死后,只有他的四儿子阎志敏回到台湾为他奔丧,小儿子阎志慧没有回来。原因是阎志慧家中生活困难,连一张飞到台湾的机票都买不起。
此后,阎志慧一直留在美国生活,甚至还辗转到巴西开过小酒吧。酒吧倒闭后,阎志慧选择回到美国,在一家保险公司就职。
退休后的阎志慧开了一家小商店,也能攒下来一笔小钱,他一直想要回到山西老家看看,但由于中美关系恶化,一直没有回去的机会。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1992年,阎志慧的经济终于宽裕了些,这时他已经成为了65岁的老人,妻子赵金秀也早已去世。
在子女的支持下,阎志慧回到了中国,回到了故乡山西忻城。可当他来到儿时的故居时,却发现这里早已经成为了游客的景点。
望着穿着新潮的年轻人与古老的宅邸,这种对比让阎志慧一阵愣怔。随后他就想凭着儿时的记忆到自己的房间看一看。
然而这时一位售票员叫住了他,让他买票后才能进去参观,阎志慧控制不住地泪流满面。不知他是在哭物是人非,还是在为回到故乡激动地哭泣。
参观过后,阎志慧又回到了美国,虽然他很想留下,但是这里已经没有了他的亲人。如今看到政府把这座故居修缮的很好,他彻底放下了心。
此后的阎志慧再也没有回到过中国,2011年3月,他心脏病发,于美国加州病逝。他的子女也都在美国成家,彻底成为了美国华裔。
结语
阎锡山的一生可以说是十足的“变色龙”,总是在各个势力之间左右摇摆。但他也的的确确发展了山西,对抗战有过一定功劳。
不知是不是阎锡山的这种个性影响了孩子,他的孩子全都是固执的性格,不然也不会纷纷离他而去,以至于晚年的他只好寄情于写作。
如今时光流转,又过去了几十年,阎锡山的功过也留给了后人来评说。只是不知阎锡山看到他的故居做了景点,而且他的子孙来到景点还要买票,会有何感想。
作者:汪汪
编辑:汪汪
参考文献:
[1]陈为人. “在三颗鸡蛋上跳舞”的阎锡山 [J]. 同舟共进, 2012, : 55-59.
[2]韩文宁. “乱世狐狸”阎锡山 [J]. 百科知识, 2012, : 48-50.
[3]原馥庭,尹晴. 阎锡山:从“山西王”到远离政治的台岛岁月 [J]. 文史博览, 2011, : 10-15.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