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迈入假人研究领域,刘志新扎根已有二十余年。
8年时间,女司机翻倍涨至1.62亿人,这让女性假人成了他绕不开又迫于攻克的课题。
一个假人而已,影响能有多大?
这样的疑问于刘志新而言,已不新鲜。而他的答案也早已能脱口而出:汽车安全的设计核心就是保护人。现在国内外汽车安全标准法规体系中,人们做的许多安全防护都是以男性为样本,这可能会导致女性的死亡率难以有效降低。
汽车消费市场“她经济”被车企热捧,远非只有热闹。
我国从2000年开始研制假人。2018年,工信部、国标委委托开展“中国假人”前期研究,解决汽车安全领域“卡脖子”难题,刘志新成为“中国体征碰撞假人项目”工作组的负责人,进行标准体系研发。
3月8日,第114届国际劳动妇女节到来。人们关注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的同时,车辆碰撞假人、心肺复苏假人等领域女性身影和女性视角同样要填补缺口。
在刘志新看来,目前我国的法规并未对中国假人、特别是女性假人进行强制约束。这意味着,目前只能依靠企业的自觉执法行为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这无疑增加了研发工作的难度和挑战。
女性假人≠男性假人缩小版
工作日的一个下午,刘志新一如平常走进研究室。作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资深首席专家,他长期从事汽车安全研发与测试技术与标准制定工作。
如今,女性假人难题已摆在自己面前多年,迫在眉睫。
弗吉尼亚大学应用生物力学研究中心研究表明,女驾驶员受到严重伤害的概率比男性高出47%,中度受伤的几率高出71%。
“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对女性驾驶员没有针对性的设计,才会导致受伤率和死亡率上升”,刘志新介绍,“人们常常以为女性假人是男性假人的缩小版,但其实不是的,她们的体型参数、身体结构、肌肉分布、骨密度都不一样”。
刘志新举例,女性平均身高较低,平均腿部长度较短,开车时乘坐的位置普遍更靠前。不过,现在安全气囊是依据男性假人的角度和身高设计,一旦发生车祸,安全气囊弹出角度、高度与女性驾驶员匹配度更低,女性驾驶员受到的保护就会减弱。
定制女性假人,正在走到台前。
2022年,瑞典的阿斯特丽德·林德博士团队开始制造女性假人,这个假人拥有更宽的骨盆、刚度更低的关节、更柔软的身体,这样更接近一名真正的女性。
刘志新说,在相同的碰撞条件下,女性的的颈部运动幅度更大,这种颈部大幅度甩动就像挥动的鞭子,人们将其称为挥鞭伤害。
这也使得,当下汽车安全设计对女性驾驶员受到的针对性保护不够。一旦发生追尾碰撞,女性受到的伤害风险是男性的两倍多。
刘志新分析,这个团队主要将女性假人用于追尾碰撞的研究中,这是一个重要切入点。但实际上,不仅仅是追尾碰撞,包括正面碰撞,女性的受伤率、死亡率也都更高。
研发烧钱,上百万元假人仍存“卡脖子”难题
女性假人的研发,比想象中更难。
经过多年研究,刘志新称,假人生物拟合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车辆安全性是否得到正确评估。由于多数国家法规不采用女性假人,因此国内外相关研究比较匮乏。
他解释说,假人就是拟人化的物体装置、测试仪器,涉及生物力学、人体力学,还有交叉学科,复杂性强,需要大量试验进行验证。如何让假人能够模拟真人进行运动响应,在结构上怎么去仿生,什么材料才能确保假人的响应和人体响应一致,如何设置加速度才能让材料产生有意义的关联损伤......其间种种,都是学问。
打开这扇门,需要大量基础数据进行支撑。但是从源头来说,针对女性的数据采集和研究本身很少。
成本也是如今研制女性假人的难点之一。
公开数据显示,数年前,沃尔沃制造了一名孕妇假人,模拟怀孕36周的孕妇开车,并据此开发相应的保护系统。这名孕妇假人的造价约合人民币140万元。
研发成本之外,女性假人的后期维护成本也很高。
刘志新说,混三五百分位女性假人的颈部标定蜂窝铝材价格昂贵、依赖进口,且由于其颈部减速特性指标众多,导致试验的成功率较低,造成很大的人力、物力浪费。
假人相当于一个砝码,要校准才能进行工作,这个蜂窝铝材相当于校准材料,假人每工作几次都要进行校准。
刘志新研究发现,当前中国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2-4倍。这同样离不开碰撞假人。由于汽车发源于欧美,碰撞假人长期被美国垄断,也是按照欧美男性人体型研发。相比之下,亚洲人和欧美人体型差异比较大,不仅影响了女性司机,也关系中国司机的安全。
“女性不是一种性别,而是一种处境”,正映照此时。
“中国人肋骨骨密度明显小于美国人,在同样的碰撞中更容易受到伤害,这种差异说明,以欧美人体为保护对象的汽车安全设计,并不能真正保护中国人体”。
“东方女性相比于西方女性而言,盆骨的骨密度较高,而脊椎的骨密度较低”。
突破并不容易。刘志新说,碰撞假人及其相关技术标准为美国独家垄断,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国从2000年开始研制假人,更多的是模仿和探索,只是造出一个样子,没有考虑中国人的外在体征和内在体征。
尽管如此,中国假人、女性假人势在必行。“现在的局面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只能说我们第一步要保障有基础防护,接下来要强调防护的精准性,要把亚洲体型、女性司机更加精准地做好”。
刘志新表示,研制假人肯定会增加成本,但无论从汽车零死亡愿景,还是从社会责任来看,这都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上第一个碰撞试验用的假人诞生于1949年,半个多世纪后,故事正在改写。
2018年,工信部、国标委委托开展“中国假人”前期研究,解决汽车安全领域“卡脖子”难题,刘志新成为“中国体征碰撞假人项目”工作组的负责人,进行标准体系研发。
刘志新深知,要推动中国假人的研发,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确保假人模型在结构、材料、动力学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研究首先要突破那些制约我国发展的“卡脖子”技术,在这基础上,实现技术的继承和创新,进而推动整个行业进步。
他相信,通过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推动中国假人的研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的汽车安全研究贡献更多力量。
车企扎堆推粉红色,一种对需求的误解?
1888年夏天,一位名为贝尔塔·林格尔的女性驾驶汽车行驶了100多公里,亦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位汽车司机。
一百多年,越来越多女性不断进入汽车市场。在性别观念改变、经济地位提升和消费能力上升的共同作用下,女性驾驶员终于被“看见”。
根据公安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女性驾驶人数突破7000万人,到了2017年首次破亿,2021年女性驾驶人数已经达到1.62亿人,这一数字8年间实现翻倍。
正是由于极高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女性驾驶人数占比从2014年的23.5%逐年提升,2021年达到了33.7%。与之相对,男性驾驶人数占比从76.5%一路下降到66.3%。
近年来,随着女性购车消费力持续增强,各大车企纷纷瞄准女性市场,力图通过个性化的产品设计来赢得女性消费者的青睐。
其中,领克推出了领克06SHERO粉色特别版,拥有野莓紫撞色轮毂。吉利ICON巧克力有纯享白、真爱粉等多种颜色可以选择。
东风风行曾发布号称“中国首款女性定制SUV”——风行T5 EVO女神版,外观可以选配粉红色,内饰拥有红色饰条、彩色安全带、美颜化妆镜。
车企对“她经济”的热捧风头正旺,车展中越来越多粉色车型涌现。不过,这种着重粉嫩和少女感的思维方式让部分女性消费者困惑。“女生就喜欢粉色、白色,这何尝不是一种刻板印象?”
“小车刷一个粉色车漆就是女性车,这是彻头彻尾对女性用户需求的误解和不尊重。”此前已有车企高管公开批评道。
“她经济”正当其道,车企涌入女性赛道,而仅在车型外观、内饰颜色上改变,远远不够。
一家已经在A股上市的驾校向贝壳财经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他们培训过的300多万名学员,男学员和女学员在开车技术方面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别。根据内部数据统计,女学员在科目三实际道路驾驶技能考试当中,合格率高于男学员。
“拿到驾驶证后的实际开车时长,可能是影响技术的关键因素,开车20年的老司机就是比开车2个月的新司机更熟练,性别并不决定技术。”这一驾校首席技术官向贝壳财经记者分析。
2023年4月,我国首次完成了以女性假人为主角的碰撞挑战。如今,研发仍在继续。沃尔沃、欧拉等车企相继在车辆碰撞试验中启用女性假人。
不过,在这个领域,我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就如同《看不见的女性》扉页所写——
献给不屈的女性:
继续当一个难缠的人。
女性的真实需求需要被看见,不仅仅在劳动妇女节这一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