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值得读》 帮你挑好书。你好,这里是一心为你挑好书的“什么值得读”我是网易云课堂的摄影首席讲师叶梓,今天来给你推荐一本 我力荐了十年的好书,它改变了我的人生。
这些年人们接触了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从音乐到雕塑到绘画,再到摄影。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品被人们诟病,他们看不懂,搞不懂那些艺术家在想什么,觉得它一点儿也不美。2017年我在水立方举办的个展《漂》也引起了这样的批评。
艺术到底要不要照顾大众口味?这个自古困扰着艺术家的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
从艺术家的角度来看,许多正热爱或从事艺术行业的人,例如那些摄影师们,他们自己也正处在迷茫和矛盾的痛苦之中。他们想要借艺术来自由地表达自己,但又总是畏手畏脚、瞻前顾后地猜测、担心观众的反应。他们希望获得社会的赞许。想卖出自己的艺术,却又害怕因为迎合大众而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在大众和艺术之间应该怎样站位?今天推荐给你这本书的主人公,坚定地选择了艺术,她的故事改变了我的人生,她就是黛安·阿勃丝,这本书就是她的传记《黛安·阿勃丝传》。
摄影:黛安·阿勃丝
黛安出生在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从小在父母看不见的玻璃罩的保护下长大,她被严厉地禁止前往不远处的平民窟,却对那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她14岁就义无反顾的和阿伦相爱,18岁嫁给他,和他一起经营一家时装摄影工作室,她竭尽全力地做个好助理、好妻子、好母亲,直到35岁时和丈夫的感情出现裂痕,46岁离婚,48岁自尽。
她用摄影这种表达形式来反抗世俗观念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定义,她终身都在探索生命的真谛,以一种近乎撕心裂肺的方式,向这个世界展示她的真诚。而她的方法,是将镜头朝向人们最不愿看到的那个真实的世界——那些侏儒、畸形儿、异装癖、同性恋者、变性人。这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无法忍受的,但那确实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
她用照片去描述这些人,不是因为居高临下的“人文关怀”,不是因为哗众取宠的“歪曲利用”,她只是因为太多人选择了视而不见,而她坦然面对这个世界的残缺。她出入底层社会和边缘群体,她异常孤独,她极其努力地将那些畸形的、骇人听闻的东西诗意化,她的摄影风格一直游走在一种矛盾关系之间,她陶醉与照片背后的神秘感,她劝人们“要拍摄真实的事物……但真实是种幻觉。”其实和我们一样,战后美国的摄影也一度沉溺在肤浅的唯美的歌颂之中,而黛安的摄影,则为我们撬开了更隐秘的世界的大门。她的作品能够引发人们强烈的情感反应——作为艺术——没有比这更棒的了。
黛安·阿勃丝在授课
有时,为了生计,她也不得不为媒体去拍些普通人。即便她的拍摄对象是电影明星,黛安也会用拍摄畸形人的深刻力度去描绘对方,就像《先生》杂志的罗伯特·本顿所说,“这是黛安的个人风格——她那看似单纯、简单的方法使她镜下的任何人物都区域平等,不管是畸形人还是正常人,他们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畸形人”或“正常人”在她的词汇里已毫无意义——她也无意区分他们。”而这,就是黛安之所以称为黛安的原因。
于此同时,黛安非常讨厌精致的构图和光影关系,她崇尚混乱,在她看来,只有当一张照片的构图像是抓拍下来的,它才足够真实。比起画面的精致美感,黛安宁愿牺牲这种显而易见的美丽,去换取更深层的内涵。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自以为懂得艺术但却只能流于形式的人们对于黛安所拍摄的照片嗤之以鼻。
推荐《黛安·阿勃丝传》这本书的第一个理由是给摄影师或所有艺术家的,黛安·阿勃丝的故事,可以让我们获得一种对作题材和方法的启发。
摄影:黛安·阿勃丝
虽然黛安的作品真实、深刻,但她的作品并不被大众欢迎。
聪明、娇小、善良的阿勃丝极度缺乏自信,做事总是犹豫不决,她不善交际,也不知道怎么卖出自己的作品。她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观众们往她的作品上吐口水——事实上,那些观众也真的这样做了。每天早上艺术馆的管理员都要提前擦去她作品上的污渍。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新纪实摄影展”里,人们发疯似的逃离她的展厅,留下的全是负面评价:荒唐、丑陋、歪曲、恶心。即便她后来已经成为美国新纪实摄影的旗手级人物,她仍一刻都没有放弃这种被理解的渴望,最终,在无法摆脱的抑郁症的影响下,她在自己的浴缸里以割腕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黛安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她给我们展示的对艺术创作的坚持,和面对讥讽、反抗命运的勇气,是我向你极力推荐这本书的第二个原因。
摄影:黛安·阿勃丝
她的勇气,在和拍摄对象的互动中也表现地非常明显。为了寻找拍摄对象并得到他们的支持,黛安总是挂着相机在街头闲逛,敏锐地观察并寻找拍摄对象,沟通、说服对方成为她的拍摄对象。这些都被这本传记纪录了下来。
“她胸前总是挂着相机,风雨不误。”
“她背着相机,一个人走在地铁里,在这里,她见过驼背者、截瘫者、兔唇的男孩、拉皮条的十几岁的小女孩……到后来,她甚至一眼就能断定打她眼前走过的人是什么身份。”
“她曾打算拍摄那些住在大中央火车站、用报纸包着脚取暖的流浪汉们。她还与一个落魄女子成了朋友……后来,她又认识了一个满脸胡子的瞎大个儿,他过着一条破旧的军毯,自称月亮狗。”黛安说,“给盲人拍照很奇特,因为他们不知道掩饰自己,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表情如何,所以他们没有假面可言。”
阿德尔曼回忆说,在反对越战的抗议游行中,“她绝对不会像我们这些人那样急功近利,那样前前后后地奔忙——因为我们企图报道整个活动——她只是站在游行队伍的旁边,对准她感兴趣的某一张脸拍摄……”
摄影:黛安·阿勃丝
诚然,在这本传记中你能感受到作为一个普通人,黛安如何的脆弱、嫉妒爱情、渴望幸福、害怕孤立。她无数次的拒绝个展和出版画册的邀请,因为她根本就没有这个自信。有时为了得到媒体的拍摄项目,她甚至会夸大她所面临的经济困境——虽然她确实是一贫如洗。
但你更能从这本书里感受到,黛安身上的勇敢和敏锐。她坚持自己的拍摄风格,她风雨无阻地拍摄,目标明确,未曾放弃。如果你也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黛安的故事可以给你一个参考。
前面说的是艺术家,下面来说说普通大众。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通过了解黛安·阿勃丝的人生,你或许能够明白那些艺术家正在搞些什么,你或许终于能放下一些狭隘的成见,用更宏大和包容的眼光去看待那些艺术作品。这将为你打开一扇门,让你有机会能接触到更深层的无比美妙的体验。
摄影:黛安·阿勃丝
这本传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黛安,她不是艺术神坛上高高站立的精神领袖,她和我们一样,是矛盾的综合体,是自卑的摄影师,是两个女儿的称职的好母亲。从她身上,我们能获得太多感悟,学到太多宝贵的东西。不管你是不是摄影从业者或爱好者,不管你是不是对艺术感兴趣,我都强烈推荐你阅读本书,感受黛安这认真活过的一生。
回顾起我和这本书的缘分,是有些奇妙的。读大三时,我已办过个展,也给摄影家协会做过讲座,自命不凡。我自认为从学校里的摄影老师漆汉勇那里得不到什么启示。老师跟我说,我也教不了你什么,你要不来我家吧。我拘谨地坐在他单身宿舍里简陋的沙发边缘,他只递给我一本书。那天他和我聊了什么我一点儿都想不起来了,脑子里全是那本书里怪诞至极的画面。那时候我太年轻,半懂不懂地读完后我几乎忘了它,但在多年之后,当我走上了纪实摄影的路,当我将镜头从唯美的虚假世界转向了残缺的真实生活,我才发现它给我种下的种子每一天都在生长,一点一点的带给我新的指引和前进的力量。
摄影:黛安·阿勃丝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推荐的《黛安·阿勃丝传》。如果你正对那些奇怪的艺术家和读不懂的艺术而感到好奇,如果你缺乏创作的方向、方法和勇气、如果你也对纪实摄影感兴趣但不知该从何做起,如果你需要一些灵感来突破你的困境……我都推荐你好好读一读《黛安·阿勃丝传》,就像她对我所做的那样,黛安也将指引你在黑暗中前行。
喜欢本期节目的话,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让更多人对摄影艺术有所了解。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听这一期 一心为你挑好书 的《什么值得读》。
【自由摄影师】【新媒体视频导演】2月5日新班开始招生
打开网易云课堂网页或APP,搜索:自由摄影师、新媒体视频导演
【课程咨询】请加微信:hello-kato
加入摄影早自习【微信群】
1、添加叶梓私人微信:leonyee7(暗号:喜马拉雅)
2、发送“申请入群”
【摄影自习室】知识星球(APP)搜索:摄影自习室
【微博】@叶梓
【微博超级话题】#365天拍摄计划#
【QQ群】639460659
更多有趣摄影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与音乐和绘画不同的是:无论是文学还是摄影,其灵魂归根结底必须是愤怒的!
老师讲的太棒了,受益匪浅
摄影师叶梓 回复 @1351813llyn: 谢谢😊
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 顶尖的伟大的艺术家常常是孤独的,他们的伟大也常常是在死后才被承认和盛赞。 向伟大的艺术和艺术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