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高龄”电梯故障频发,排险更新要走出民间博弈的僵局

封面评论 | “高龄”电梯故障频发,排险更新要走出民间博弈的僵局

00:00
03:45

□蒋璟璟

“急速下坠、被关轿厢、关门夹人……这些情况不少人都遇到过,搭乘电梯成了‘高危’动作。”有小区业主这样描述小区电梯的糟糕状况,据悉该小区电梯使用距今已超过20年。记者近日采访发现,这些“高龄”电梯在运行时状况百出,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出行安全。同时,对于“高龄”电梯,无论是维修还是更新,都面临诸多难题,比如小区公共维修基金不足、产权人主体缺失等。

谈及现代住宅小区,早有过来人现身说法,谈及“小区房龄超过十年,居住体验直线下降”云云。应该说,类似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一个最典型的例证,或许就是电梯。我们知道,一些“上了年纪”的小区,其电梯很多都属于年久失修状态,高龄服役乃至超龄服役的不在少数。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电梯惊魂”频频上演,乘坐可靠性无从谈起,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似乎都岌岌可危。如何就这批高龄电梯进行系统性排险,成为必须直面的紧迫课题。

事实上,但凡是机械装置,都有一个使用寿命的问题。按照现有法律法规,并没有针对电梯强制报废的规定。但根据某些推荐性的“标准”,一般都是建议报废年限为15-25年。对已达到报废年限而暂不更新的电梯,依规应该由电梯检测机构对该电梯进行技术鉴定。经鉴定可继续使用的,检测周期缩短为6个月……

现实中,很多高龄电梯根本就处于“勉力维持”“凑合糊弄”的状态,其日常故障不断,时时坏、时时修,可谓“久治不愈”,其日常完备率,低到不可容忍的地步。根据官方数据,至2023年4月全国运行15年以上的“高龄”电梯达到73.68万台。实践中,“高龄”电梯普遍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说“急速下坠、被关轿厢、关门夹人”等等,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居住安全。理论上,通过业主授权动用公共维修基金的方式,可以实现对电梯的更新。但实际的情况,显然棘手得多。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层小区高龄电梯更新难,与老旧小区“新装电梯难”,有着类似的逻辑,那就是利益和意见难以协调,“搭便车”现象无法杜绝,于是乎,索性就局面僵持不下了。另一个必须承认的事实是,时至今日,很多交房入住已久的小区,其依旧未能形成以“业主大会”“业委会”为主体的末端治理架构。由此,对于高龄电梯的排险、更新等重大议题,自然也就没有必要的发起和推进的动力……为此破题,不妨参照老小区加装电梯的做法,强化职能部门协调引领的主动性,避免因民间自发博弈陷入空耗和失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