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谢文敏:建议推进布局建设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全国政协委员谢文敏:建议推进布局建设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00:00
05:33

2024年全国两会之际,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带来了一份关于推进布局建设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提案。

三年前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地区要立足自身优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布局科技创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使之成为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汇聚地。

谢文敏。图/受访者社交平台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科教大省、生态大省、农业大省,在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武汉市是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是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承担着“立足中游、引领中部、服务全国、链接全球”的区域功能。

发挥湖北武汉比较优势,创建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于完善国家科技创新空间布局、引领示范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

提案中,详细阐述了创建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必要性、可行性及意义。

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布局的迫切需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推进,科技前沿竞争日趋激烈,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全面展开,国际分工体系面临系统性调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为推动中部地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需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提升具有综合优势的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级和引领辐射功能,打造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科技创新支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域创新枢纽、“一带一路”创新网络的核心节点。

武汉市具备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础条件。武汉市在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中部省会城市中,创新资源和创新实力均排名前列,在2019年首次国家创新型城市评价中排名全国第五,在2023年全球城市集群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列全球第十三、全国第五,在“2023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中位列全球第十、全国第五。2022年4月,武汉市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和成渝之后,国家批准建设的第五个科技创新中心。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中游增长极,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的核心交汇点,在城市能级、枢纽地位、科教资源、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拥有充足的智力资源、丰富的创新平台、优良的研发能力和规模化的产业创新集群,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集聚央属科研机构23家,国家实验室1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个,在鄂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批18家,新型研发机构达到466家,数量居全国前列。7所在汉高校及32个学科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在校大学生110多万人。

创建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意义重大。创建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利于提高武汉市的整体科研水平,将进一步释放湖北省科技创新潜能,促进武汉市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武汉国际化大都市和国际交往中心创新能级,强化武汉市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节点链接功能,有利于以武汉市为中心推进长江治理与保护科技创新,将构建形成我国沿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科技创新中心横向布局,辐射带动中部地区转型发展,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创新互动,推动解决“中部塌陷”“南北差距”问题,促进我国区域均衡发展,成为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典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