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词格律的内容

一、诗词格律的内容

00:00
13:10

走进中国古诗词的世界,感受革命领袖毛主席将深邃思想融入诗词的非凡手法。长征、六盘山等作品不仅反映了历史的变迁,还展现了古诗词格律的巧妙和力量。探索结构、韵律和对仗的规则,解码中国文学的经典之美。

00:02:06:长征:毛泽东笔下的伟大史诗,艺术与思想的完美结合

00:04:14:红旗慢卷西风:诗词格律中的平仄格式与对仗技巧

00:06:16:红军长征:胜利的喜悦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00:08:21:《红军长征:气吞山河的革命壮举》——歌颂红军的辉煌历程与乐观主义精神

00:10:21:红军战士的英雄壮举:长征中的胜利喜悦与乐观精神

00:12:27: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交融:长征诗的艺术典范


一、诗词格律的内容
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体裁的重要形式。我国古代诗人如李白、杜甫、柳宗元、刘禹锡,李贺、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运用这种形式写出了许多优秀的篇章,在我国古典文学遗产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有巨大的影响。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继承并发展了这些体裁,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爭中,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不朽诗篇。这些诗篇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阶级斗爭和路线斗爭,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是反对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锐利武器;是引导全国人民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指路明灯;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的光辉典范。为了有助于加深理解毛主席运用这种形式所写的光辉诗篇的深刻思想内容,这里先简要地说明一下诗词格律的内容。
诗词格律的内容都包含一些什么呢?首先让我们读一读毛主席写的《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


七律· 长 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万水千山只等闲。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岭逶迤腾细浪, 仄仄平平平仄仄
乌蒙磅礴走泥丸。 平平仄仄仄平平
金沙水拍云崖暖, 平平仄仄平平仄
大渡桥横铁索寒。 仄仄平平仄仄平
更喜岷山千里雪,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三军过后尽开颜。 平平仄仄仄平平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 平平仄
望断南飞雁。 仄仄平平仄
不到长城非好汉, 仄仄平平平仄仄
屈指行程二万。 仄仄平平仄仄
六盘山上高峰, 平仄平平
红旗漫卷西风。 平平仄仄平平
今日长缨在手, @仄平平仄仄
何时缚住苍龙? 平平仄仄平平
读了上面的诗和词,可以看出诗词格律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字数和句数。诗词有固定的字数和句数。如<长征>这首诗是七律,每句七个字,一共八句,共五十六字;《六盘山》这首词分前后两阕(普确què),前后阅各四句,前肉每句的字数不同,后阕的字数相同,共四十六字。
(2)押韵。诗词必须押韵。如《长征》这首诗的韵脚是“难、闲、丸、寒、颜”。“难nán、寒hán”的韵母是an,“闲xián、颜 yán”的韵母是ian,“丸wán”的韵母是uan,全诗押 an韵;《六盘山》这首词前阕和后的用韵不同。前的韵脚是“淡、雁、万”。“淡dàn”的韵母是an,“雁yàn”的韵母是ian,“万wàn”的韵母是uan,前阕押 an韵。后阅的韵脚是“峰、风、龙”,“峰、风fēng”的韵母是eng,“龙lóng”的韵母是ong,后阅押eng 韵。
(3)平仄。诗词有一定的平仄格式,这是它的主要特点之一。如《长征》这首诗所用的平仄格式,是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七律的第一种格式(见下文页15);<六盘山》这首词用的是《清平乐》这个词牌的平仄格式。
(4)对仗。律诗中间四句要用对仗。所谓对仗,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如《长征》诗中三四两句是对仗句,五六两句也是对仗句。
上面说的是诗词格律的主要内容。毛主席所写的诗词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拿《长征》这首诗来说,运用《七律》的形式,写出了这首传诵世界的伟大史诗。它以五十六字,极其生动精练地描述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革命壮举-—长征。全诗音韵和谐、气势磅礴。开头点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主题,写出了红军藐视困难、履险如夷的英雄气概。中间运用两个对仗句,对“万水千山只等闲”做了形象的描绘。
“五岭、乌蒙”两句紧承千山。五岭连绵起伏,用“逶迤”二字如实地写出了它的绵长;乌蒙宏伟高大,用“磅礴”二字逼真地描述了它的雄伟。然而在红军的眼里,却不过是微波细浪,在革命战士的脚下,统统变成了小小泥丸。“腾细浪”和“走泥丸”生动地表现了红军不怕一切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金沙、大渡”两句紧承万水。“金沙水拍云崖暖”艺术地刻划了金沙江两岸悬崖入云、水势奔腾激荡的奇险景象,含蓄地概括了巧渡金沙江的战斗。一个“暖”字不但写出了五月温暖的天气,也恰当地传达了红军渡江的胜利心情。“大渡桥横铁索寒”传神地勾画了大渡河惊涛骇浪、铁索横亘的险恶环境,暗示了夺桥战斗的激烈紧张。一个“寒”字,不仅写出了铁索桥的奇险无比,也使我们联想起夺桥战斗的惊心动魄。一暖一寒,两相对照,用红军战士在不同战斗环境下的特定威受,反映了红军踏平一切险阻的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后两句写长征的最后历程,同时也是对长征胜利的总结。“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字里行间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深刻地表现了工农红军万众欢腾的情景。
全诗以“不怕”领起,历述动人心弦的战斗历程,最后以欢笑作结。形象奇伟,笔力雄健,最生动地反映了红军长征这一惊人的革命壮举,集中地表现了工农红军藐视一切艰险、征服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最完美的结合。
通过对《长征》诗的分析,说明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这本小册子主要是讲诗词格律,因此下文的引例,只从形式上加以说明,不再作内容分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蔡雨田

    要弄清楚平仄和押韵还要多学习有时间会来听的

    爆竹声声响 回复 @蔡雨田: 欢迎慧听和指导

  • 蔡雨田

    响响的播讲越来越好更稳了,这个专辑对喜欢诗词的朋友很有帮助

    爆竹声声响 回复 @蔡雨田: 您的欣赏和鼓励给我以强大的前进动力

  • 西西雅a

    爆竹声声响 回复 @西西雅a: 您的点赞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