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秦和:建议公务员招录中取缔职业院校生歧视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秦和:建议公务员招录中取缔职业院校生歧视政策

00:00
09:44

2024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时。记者从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处获悉,今年她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建议》指出,职业教育是不同于普通教育的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直接面向行业企业、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偏离了这个方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都难以落实;无论再多的投入,职业教育也难以办好。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情况看,以就业为导向是共同的经验,也是最重要的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先后召开多次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许多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可以说,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各个阶段,党和国家都注重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部署。多年来,职业院校培养了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同时也要看到,职业教育依然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短板,是最为薄弱的环节。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经济下行、青年就业问题凸显的严峻挑战,对办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

秦和表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对标就业导向这一要求,以下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中等职业教育大幅萎缩,举步维艰。目前在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普遍以升学作为重要目标。换句话讲,如果中职学校不能提供升学服务,将难以招到学生。总体上看,以就业为目的的中等职业教育,几乎坍塌。

二是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亟待健全。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企业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目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对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既缺乏刚性要求,也缺乏扶持措施。总体上,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是旺盛的,但普遍能力不足、动力不足,缺乏可持续性。

三是职业院校盲目追求升学升格的倾向尚未从根本上扭转。客观上,随着产业升级的推进,需要一部分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历层次。但从整体而言,我国仍需要相当规模的中职和高职毕业生。但在办学实践中,受文凭主义、社会用人、政策导向等因素的驱动,地方政府和职业学校普遍希望甚至盲目追求提升办学层次,对人才培养工作与劳动力市场的匹配度的关注不够,甚至出现本末倒置。从劳动力市场的反馈看,许多职业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发展后劲不足,甚至难以适应岗位需求。

秦和称,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牢牢把握职业教育的定位,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改革,理顺体制机制,积极创造条件,扭转职业教育的升学导向,大力培养能够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

为此,秦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校企合作不能停留于号召,也不能仅仅是通过行政手段让企业和学校“拉郎配”。推进校企合作,关键是理顺办学体制,切实将企业和学校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鼓励支持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当务之急,要创新办学体制,支持和要求中央企业率先举办职业院校;支持通讯、物联网、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领域的龙头民营企业举办职业院校;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民营企业与示范性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在学校治理、招生招工、人才培养、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通过这批企业的引领示范,切实理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将校企合作扎实开展起来。

第二,打造管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办好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多年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单从数量和比例来看,成效是显著的。但目前的问题是,“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偏低,许多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建议抬高“双师型”教师的准入门槛,从行业领先企业的总工程师、工程师和技术骨干中,遴选优秀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同时,从职业院校中遴选优秀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生产过程,在实践中经受锻炼,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尤其要打破“事业”和“企业”的体制机制壁垒,为“双师型”教师双向流动创造条件。

第三,改善完善课程教材体系。课程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职业课程应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专业基础课程,相对宽泛一点,属于打基础性质的,主要是所学专业涉及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第二类是岗位认证课程,主要针对具体岗位的需求。这两类课程相互支撑,不可替代。学习第一类课程,主要是为了获得学历证书;学习第二类课程,主要是为了获得岗位认证证书。基于以上定位,建议对现有职业院校的课程教材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在此基础上加强职业教育专业教材和岗位认证教材建设,防止简单用岗位认证教材替代专业教材。鼓励行业领先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编写职业教育教材。对职业教育课程教材,要定期进行修订,及时更新相关行业的最新进展。支持高水平企业编写岗位认证教材,为企业招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服务。

第四,大力加强实习实训。职业院校学生到岗后能否直接上手,有赖于扎实的实习实训。一方面,要为职业院校建设或提供实习实训场地设施,便于开展实践教学。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学生还需要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直接参与生产实践过程。学生在学校实训基地参加的实习,绝不能代替到企业的顶岗实习。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将实习实训基地直接建在职业院校或相关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纳入人才培养过程,严格标准,严格管理,避免“走过场”。

第五,完善政策支持保障体系。办好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需要有系统的政策保障。要督促各地不折不扣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按时拨付经费,保证职业院校运转。无论政府举办的职业院校,还是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都要一视同仁给予办学经费支持,对经费使用纳入严格监管。对举办职业教育的企业,还要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在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招录、职称职务晋级等方面,要坚决取缔任何形式针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歧视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职业人才、职业院校毕业生大有可为的良好氛围。以就业为导向建立健全职业院校办学能力评估制度,坚决遏制盲目追求升学升格的倾向,将评估结果作为招生、拨款、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