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老妇逝世,28年后孙子发现一张“破纸”:奶奶身份大有来头

湖北一老妇逝世,28年后孙子发现一张“破纸”:奶奶身份大有来头

00:00
14:03

1984年3月,湖北阳新县,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妇因病去世。她的名字叫贾春英,生前她一直和自己的小孙子潘平住在一起。

28年后,她的孙子潘平早已长大成人,十分想念自己的奶奶。于是他特意回到老宅,一是因为怀念故土,二是为了整理奶奶的遗物。

在整理奶奶留下的书籍时,一张泛黄的“破纸”飘了出来。出于好奇,潘平将“破纸”捡了起来,看清字后,他顿时惊呼出声:“什么?双枪女侠贾春英?”

平平无奇的农民奶奶竟然是赫赫有名的女英雄?为何这几十年没一个人知道这件事呢?

旧社会的“童养媳”闹革命

潘平从记事起就与奶奶贾春英一起生活,一直到他15岁时奶奶去世。

在记忆中,奶奶虽然会给他讲一些革命故事,但总体来说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怎么会是“双枪女侠”呢?

怀着疑惑的心情,潘平翻阅了许多共产党人的相关史料,终于在文字中得以窥见奶奶的革命历程。

1912年,贾春英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贫困到什么程度呢?她的全家人都寄居在地主家的一处破路院子中。

贾春英的降生,对于这个赤贫的家庭来说是一种噩耗。狠心的父亲不愿意养活这么一个“赔钱货”,不顾母亲的哀求,把贾春英送到了远方姑妈家里当童养媳。

在那个落后的年代,童养媳其实就是长大后可以传宗接代的“佣人”。所以贾春英从3岁起,就要帮姑妈一家干活。

直到13岁那年的一天,那天的阳新镇下着大雨,可姑妈执意要贾春英上山砍柴。雨天山路湿滑,她一脚踩空,从山坡上滚落了下去。

一个年轻人见状,立马将她扶起来,这才发现这人是贾春英的表哥罗冠国。罗冠国读过书,是一个进步青年,见到她被如此磋磨,领着她找姑妈兴师问罪。

听到表哥为自己争取权益,贾春英忍不住哭了起来。她拉了拉表哥的衣角,对他说道:“表哥,你别吵了,这就是我的命。”

罗冠国看着表妹瘦小的身影,忍不住对她说:“没有一个人的命是注定的,如果你想摆脱这种命运,就来找我。”

原来罗冠国是共产党的一员,此次回到阳新县就是为了传播革命理论思想的。贾春英听到表哥这样说,就鼓起勇气去找了他,却发现罗冠国在为其他人讲马列主义。

见她来了,表哥招招手让她坐下一起听讲。在表哥的话语声中,贾春英逐渐明白了什么叫“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穷人的苦难不是天注定的,而是来源于地主豪绅的剥削。

回到家的贾春英心潮澎湃,她在之后的日子里反复咀嚼表哥的思想。最终选择从家里逃出去,跟着表哥闹起了革命。

1927年3月的一个晚上,15岁的贾春英正式在镰刀斧头的红旗下宣誓,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行走在湘鄂赣地区的“双枪芙蓉”

加入共产党后,罗冠国任命贾春英为阳新县的妇女代表,任务是向妇女们传播解放思想。

她出色的完成了这个任务,每到一个村里就仔细询问当地人民的生活情况,深受大姑娘小媳妇们的喜爱。

于是在3年后,18岁的的贾春英担任了鄂东妇女主任一职,常常走上台为群众们开动员大会。然而她的行事作风引起了当地反动派的不满,扬言要“给她一个教训”。

为求自保,贾春英学会了骑马,还练就了双手开枪的好本领,当地的革命群众都怀着敬意称呼她为“双枪女侠”、“双枪芙蓉”等。

为了歌颂贾春英的美名,当地群众为她编写了一曲民谣:“上打咚咚鼓,下打砰咚咚。两边齐打起,迎接双枪女芙蓉”。这首歌谣至今还在当地流传。

由于贾春英的有勇有谋,帮助红军发动了许多次武装暴动,当地方反动派都称她是“不要命的女土匪”。

也正因如此,贾春英得到了彭德怀的称赞。彭老总感叹地说道:“谁说女子不如男啊,我看有很多男人还不如贾春英!”

由于开展革命工作的需要,贾春英与红军女将胡筠,在湘鄂赣地区组建了一支高达千人的女子游击队伍,带领她们穿梭在崇山峻岭之间运送物资,当地百姓称她们俩是红军“双芙蓉”。

一次行军的路上,女子游击队遇到了一对正烧杀抢掠的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为了保护当地百姓,游击队提前埋伏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等到敌人一来,就开枪扫射。

国民党队伍没想到会被偷袭,全部人员都被歼灭。女子游击队守卫了当地的百姓,也缴获了许多国民党的枪支和弹药。

然而到了1934年,另一朵“芙蓉花”胡筠不幸被杀害,只剩下贾春英继续与反动派作斗争。

1935年。湘鄂赣地区由于战乱,与中央红军失去了联系。贾春英一人一马带着信出发,靠双枪数次击败敌人,将信完好地交到了党中央的手上。

1936年10月,伟大长征结束,可贾春英却因为叛徒的出卖被捕入狱。不久后西安事变爆发,为了抗日日寇,国共再次进行合作,也因此贾春英被释放出狱。

出狱后,一名叫潘涛的游击队员负责护送她。一路上,她与潘涛数次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次年,贾春英在同志们的见证下与潘涛结婚。1939年,新欢燕尔贾春英发现自己怀孕了,组织考虑到她的身体,便将她调动回阳新老家。

1940年初,贾春英与潘涛的儿子呱呱坠地。欣喜的她迫切地盼望着丈夫的归来,潘涛也写信为她汇报战场情况。信中写道:“国家还没有安定,家庭怎么能团聚?……等到抗战胜利的时候,我回家的时候就到了。”

谁知这一去竟然是永别。就在他们的儿子刚满一个月的时候,贾春英接到了潘涛壮烈牺牲的噩耗。

原来潘涛在一次游击战中,不幸正面遭遇了日军,苦战5天5夜后被残忍杀害,年仅28岁,日军还将潘涛的头颅割下来示众。

听闻消息的贾春英悲痛欲绝,尽管深爱的丈夫去世,但革命事业还是要继续。贾春英收拾好心情,决定一边抚养孩子,一边收集情报。

隐姓埋名 归园田居

解放战争开始后,贾春英再次进入地下情报系统工作。在组织的交代下,她常常扮演成农妇,为组织传递情报。

1949年4月,贾春英生了一场很严重的病。但在得知老战友曹栓需要渡江战役的情报后,她还是拖着病体四处为解放军收集情报。

在收集情报的过程中,曹栓曾经数次差点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到,是贾春英急中生智才把他从“虎口”中救出,顺利地把情报交给了中共中央。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委任贾春英为阳新县妇女主任,但在一年后,她却因为枪伤复发而婉拒了。

自此,她带着儿子来到丈夫的老家湖北潘彦村,像个普通农民一般隐居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1984年从春天,病痛缠身的贾春英在睡梦中离世,享年72岁。在她隐姓埋名的几十年里,她从未像党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其实,当地潘彦村的许多人都知道,贾老太太曾经参加过革命。但那时参加革命的人有许多,所以也没什么稀奇的,所以也没人知道,贾春英就是当年名震中国的“双枪女侠”。

贾春英的儿子潘兴嵩回忆道:“我总是央求母亲给我讲革命故事,每当她讲到一些血腥的事情时,我都吓得不敢睡觉。但我也从未想过母亲的身份竟然这样伟大。”

孙子潘平也告告诉记者:“奶奶常常告诉我要为报效祖国而努力,也常常和我讲她和爷爷的革命经历,可从未给我讲过她的真实身份。”

潘平还讲到,有一次贾春英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遇到了敌人,敌人拿着机枪向她扫射,然而她临危不惧,翻到了马肚子下。

马听到敌人的枪声,吓得撒丫子狂奔,就这样一路闯过了敌人的封锁线。要不是潘平找到了贾春英的奖状,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贾春英曾经的壮烈经历。

如今得知了贾春英的真实身份,潘兴嵩与潘平父子打算重走她当年的革命路线,收集她与潘涛的足迹与事迹。

“如今母亲去世二十多年了,我竟然现在才得知她的身份。”说到这里,潘兴嵩的声音哽咽了。他决定向贾春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进行捐款,宣传她的革命事迹。

后来,贾春英的红色传奇又被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但据潘平所说:“奶奶故事里的细节简直比电影中的还要精彩。”

现在的潘家人一心传承贾春英的红色基因,势必要将她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给后人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结语

在回顾贾春英这位英勇无畏、传奇般的双枪女侠的一生时,我们不禁被她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英勇的斗志深深打动。

她从一个贫苦的童养媳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抗日英雄,用双枪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贾春英的事迹不仅展现了一个普通女性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勇敢和坚韧,更彰显了一种坚定的信仰和对国家的忠诚。

她面对困境不屈不挠,面对敌人英勇无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她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但她始终坚守着初心和使命,为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她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在今天,我们纪念贾春英,不仅是为了缅怀她的英勇事迹,更是为了传承和发扬她的精神。

让我们铭记贾春英的故事,学习她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和英勇斗志,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汪汪

编辑:汪汪

参考文献:

[1]余玮. “双枪春姐”贾春英 [J]. 中国老区建设, 2016, : 56-57.

[2]吴志菲. “双枪女侠”贾春英的铿锵传奇 [J]. 党史纵览, 2015, : 47-52.

[3]徐丽婵. 湘鄂赣苏区的“双枪女芙蓉” [J]. 世纪行, 2015, : 46.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