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脑为农田助长,科技“助涨”河南农业含新量|河南寻“新”记②

智慧大脑为农田助长,科技“助涨”河南农业含新量|河南寻“新”记②

00:00
10:00

编者按: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创新依然是高频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40多次。

在河南,创新驱动高居十大战略之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顶端新闻策划推出“顶端开场”两会特别版——河南寻“新”记。

特邀全国人大代表、顶端创作者“隔空连线”,共同寻找河南在文化、农业、科技等领域的新变化、新面貌,共话河南新发展、新成就。

连线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教授茹振钢

顶端创作者:鹤壁市浚县副县长王洪涛

作为农业大省,一直以来,河南承担着粮食“压舱石”的重任。

当前,河南农业有哪些创新?田间地头用上了哪些“黑科技”?

顶端新闻创作者、鹤壁市浚县副县长王洪涛,带领大家到中原农谷来寻“新”。

农田“健康”指标时时在线,“智慧大脑”来“助长”

“这个冬天,河南下了很多场大雪,在大家的普遍印象里,这样大的雪,可能会影响农田的长势,但通过数据监测,我们看到,几场大雪反而让田地的‘灾害指数’降低了……”在中原农谷核心区——平原示范区,“数智大脑”展厅的大屏前,工作人员介绍着。

除灾害指数外,屏幕上还有植物蒸腾计算模型、农药肥料投入使用情况、大气温湿度综合对比图、土壤肥力计算模型等数据。这些数据已与平原示范区农业相关部门进行了打通,农业部门通过收集的信息,可以更好地指导农业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具有科研价值的数据,也将会及时传送到位于平原示范区的神农种业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等机构,这对于我省农业创新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据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在新乡市建设万亩示范田,收集农情数据近1200万条,沉淀数据1.5亿多条,并形成多个农业数据算法模型。

那么,这些数据信息是怎么得来的?

展厅的另一侧,一套类似于“电线杆”的设备出现在眼前——这套设备的名字叫做“农业物联网数据传感集成杆”,会放置在田地里,里面集成了各种监测设备。

集成杆上,还有一块小屏幕,实时显示着PM2.5、温度、风速、光照等农业相关数据。“目前一套集成杆能监测的范围已达到2000亩,以后或将向新乡全市进行推广。”工作人员表示,如果监测系统能够得到推广,田间地头的情况将通过网络传送至大屏幕上,不仅能很好的实现农业数据管理,未来数据还能出现在手机里,农田有什么问题了,随时就能发现,降低人力巡查的成本。

“国”字头研究中心入驻,院士为科研团队“打分”

距离“数智大脑”展厅约5公里,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农业创新在这里有了更直观的体现。

顶端新闻记者了解到,中原中心成立于2023年3月,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布局的重要区域创新中心。

“我们通过遴选,邀请了相关领域院士、专家等组成评审专家小组,组织召开中原中心首批拟入驻科研团队评审会,评审遴选出粮食与经济作物增产增收、果蔬园艺作物提质增效、生物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方向的12支科研团队。”中原中心副主任涂洪涛表示,这12支科研团队将针对河南农业发展的薄弱领域进行研究,共同助力河南农业强省建设。

在中原中心一楼大厅,展示着许多科研成果。

“这是小麦新品系普冰资300,是利用冰草与小麦远缘杂交创制的,较对照增产15%以上,参加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与河南科林种业有限公司完成技术转让。”涂洪涛介绍,不仅是小麦,在果蔬方面,科研团队也是硕果累累,菠菜团队召开了河南菠菜产业研讨观摩会,建立了示范基地4个,示范新品种15个,推广新品种2万多亩;果树资源育种团队在宁陵推广梨新品种1000亩……

涂洪涛称,如今,在河南各界的支持下,中原中心硬件设施已基本齐全,建设了四层48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办公楼附近还有一栋宿舍楼,有70多个房间,随着科研人员和团队的入驻,未来,将会为河南农业发展输送更多人才,注入新活力。

【两地连线】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

围绕农业话题,王洪涛和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小麦中心教授茹振钢展开了“隔空对话”。

王洪涛:作为一名农业县的基层干部,我想向茹振钢代表提问。就农业新品种向市场效益转化这个工作,您对农村基层有什么建议,就政府和广大干部为农民和合作社开展服务工作,有哪些建议?

茹振钢:农业新品种有其领先时期,也有其落后的时期。越是新品种,在它领先时期,增产幅度很大、效益很高。土地肥力好的地方,或者是农村种植大户,要抓住科研工作者育成的好品种,在领先时期发挥作用,并且推广开来。

希望种植大户、土地比较集中的地方、农业生产大县等,要紧密地与育种专家结合,率先引入新品种,为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茹振钢

王洪涛:据报道,您于您的夫人原连庄女士曾有两次赌约,其中第二次是赌谁的新品种先投入种植,产生的效益最大,市场反响最好。想问一下,这次是谁赢了?有没有第三个十年之约?

茹振钢:我的夫人原连庄是大白菜育种专家,年轻的时候,我们因为各自埋头工作,经常出差,为了解决“谁当后勤”的难题,于是制定了第一个“十年之约”:谁先育成大品种,谁说话算话。

结果,十年后,我们育出的新品种都获奖了,算是打成了一个平手。

后来,我们又开启了第二个“十年之约”:谁给老百姓创造收益更高,谁说话算话。不过,十年后,我的品种推广开来了,她的品种也推广开来了,可以说是又打成了一个平手。

现在,我们都觉得,人生还有几个十年来争呢,如今已进入了新的阶段: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就这样,我们的第三个十年有了更大的收获——她培育的品种更多了,培育出了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的白菜,并且还培育出了甘蓝等其他类型的蔬菜新品种,而我培育出的品种也更多了,这都得益于我们的相互扶持。

王洪涛:最后我想问,这次全国两会,您最关注哪些话题?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建议?

茹振钢:我们国家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对于河南来说,要朝着农业强省的方向去努力。因此,我们培养的人才,要紧密结合种业生产、加工方面的需求,形成闭合圈。也就是说,要以加工为终端,倒逼前端的所有工作。

只有形成闭合圈,农业效益才能最高,农业科技成果运用才最有效。所以,高校培养的人才要和企业生产最需求什么样的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发挥企业设备上的优势和高校的育人优势,做到校企结合,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这是我十分关注的话题。

今年全国两会,我带来的也是这方面的建议,希望高校能与企业结合,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共同助力河南的农业强省建设。

策划:朱琨

统筹:赵强 高云

执行:顶端新闻北京特派记者 孙科/文 记者 侯建勋 时硕 李震/图、视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