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围绕发展大局,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作出了部署,明确了“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有两层重要含义:一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要增强一致性;二是非经济性政策也要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的范畴,进一步强化政策之间的统筹。
“通俗地讲,宏观政策就是讲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但实际上,宏观政策涉及的面很宽,包括科技政策、就业政策、改革政策,还有民生领域等方方面面。”徐洪才说,如果这些政策各自为政,可能出现“碎片化”。
“有一个词叫‘合成谬误’,就是说,从各自的角度出发都是正确的,但合在一起是错的,表现在政策之间就是相互打架、不一致。”徐洪才表示,“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要求各项政策不仅要一致,围绕一个统一的目标,还要协同发力、相互支持,形成一个同向、正向的共振。在具体工作上,更加注重政策安排的轻重缓急,打好政策组合拳,维护好稳定可预期的宏观政策环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表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需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即各地区、各部门在履行好自己职责的同时,围绕党和国家的事业大局,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出台政策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认识上统一了、提高了,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他认为,一些政策颇有出台必要,也与经济无关,但在落地过程中,却有可能影响经济,乃至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提出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
但真正的难点也在这里,国家发改委作为经济协调部门,很难协调非经济部门。“非经济性政策包括哪些?有没有界定?我认为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统筹机制,发挥好评估、把关、协调的作用。”张燕生表示,这需要两个层面的统筹,首先,国务院各个部门出台政策前,要做好综合性、全局性评估,充分考虑是否有利于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在此基础上,国家发改委牵头的政策文件评估机制再进行评估。各部门出台的文件和政策都要机制作出评估后,确定对宏观经济稳定和市场预期稳定不会带来明显的抑制效应才能实施。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