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之美,源自越冬的历练
作者 | 一风 朗诵|江南金蝉子
春天的花,披着浅浅的寒意,泛出幽幽的清凉的香。那若近若远、若淡若雅的气息,似乎还带着寒冬的余味。
世间一切的美,总是来自一种精神与灵魂的超越。
千年之前,佛驮跋陀罗翻译出《大般泥洹经》之后,倡导“除了一阐提(断了善根的人)之外,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弘法思想。跟他学禅修的徒弟竺道生则认为“泥洹不灭,佛有真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就是说,“一阐提”也可成佛。徒弟否定师父,即刻在佛教界引起巨大的冲击。那场师徒辩论的结果,徒弟被驱逐道场。那孤独而远去的背影,丝毫没有因为被师父抛弃而懊悔气馁。
竺道生来到苏州虎丘山下,聚石为徒,独自参悟。当他对着石头讲解《涅槃经》中“一阐提”经句时,坚信“一阐提也有佛性”,那些听经的石头皆颔首点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佳话,就此诞生。善于思考,敢于超越师父的竺道生,最终创建了最负盛名的《顿悟成佛论》。
一时断了善根的人,不能认为他的善根就永远断绝。如同一时还没有成熟的人,就不能认定他永远不会成熟一样。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不能因为某个人对我们说了句不中听的话,就认定他是个永远的坏人;也不能因为某个人对我们说了句夸赞的话,就定义他是个永远的好人。待人如读书,在阅读中了解,在了解中受用。
古人读书,常常一边读一边找。读经典的思想,以滋养自己精神的同时,再找思想之间的“缝隙”,给自己创造思考的空间。缝隙就是不严谨的地方。找到缝隙,精心思考加以补缺,这就是做学问。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承的是世代读书人对前人思想缝隙的寻找和补缺,再以奋不顾身、敢于超越前人的君子情怀,接力发展绵延至今。
学以受用在师道,师道尊严在于理。尊师的意义,在于通过老师的引领,树立以超越老师为目标的理想,而不在于做一个只能听话、却不能也不敢超越老师的好学生。如同当下盛开的满目春花,如果那些蛰伏土壤之中的花种,不具超越寒冷的历练,又怎能越过寒冬,在春天里独领风骚呢?
春天在四季的天候里,气温适宜,花香鸟鸣;风雨宜人,花团锦簇。这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犹如善意的父母在培育孩子的时光里,不代替孩子体验生活的苦与乐,不压制孩子发挥自身想像的潜力和能力。给予孩子的,始终是引导和鼓励,还有肯定和提醒。“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是自然的法则,是时代进步的规律。孩子超越父母,在于拥有宽松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空间,不在于“我都为你好”的自欺欺人和道德绑架。
如果说循循善诱是一种美德,那么鼓励超越就是一种功德。超越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善良。精神有了超越,能让自利变成利他。善良有了超越,能让小善转化为大善。生活的空间里,没有超越的精神,家境就会保持原生状态,难以锦上添花。社会的空间里,没有超越的善良,人人都会自私自利,趋利避害。
花事有因果,春来无短长。你有怎样的心境,就有怎样的生活;你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明天。
作者简介
作者:一风,原名李业峰,退役军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文汇出版社出版“一风文丛”:《格桑花开》《生活暗示》《心里的那条河》《天空的眼泪》等。本文首发:江南金蝉子(jinchanzi2017)
朗诵:江南金蝉子,真诚相待,真声品读,臻美佳作,真情入怀。公众号:江南金蝉子(jinchanzi2017),蝉声语语(chansheng2018)。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