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第十五品解读】持经功德分: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有什么区别?

【金刚经 第十五品解读】持经功德分: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有什么区别?

00:00
03:52

001第十五品“持经功德”解读


本品的内容整体很好理解,但有一个字非常有意思——就是“劫”。说到“劫”,我们大概率都会想到劫难,渡劫,一般形容很难过去的坎儿。


在本品的开头部分,佛说道:“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这里的劫,如果理解为劫难就有些说不通。那这个劫是什么意思呢?这其实是个古代印度的时间单位,指的是很长的时间。有多长呢?在印度的神话中,有创造世界的大神梵天,一劫就是梵天的一日,大约等于人间的四亿三千二百万年。不过在佛教的典籍中,这个字指代的时间就没有这么明确了,劫指的是很长很长不可计数的时间。


佛用劫形容时间长,用恒河沙形容布施多,用身体和性命形容此种布施之重,用了如此多的比喻,最后依然导向奉持佛法、潜心向善、与人讲法才是最重要的布施。思考、领悟、勘破虚妄、放弃执着心才是最重要的修行。


而这一品中,还提到了“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这两个概念。这是佛教两个重要的分支。“乘”这个字指的就是交通工具。“大乘”也就是说,能用这个交通工具,将众生从烦恼此岸度往解脱、觉悟的彼岸,因为度的是世间众生,所以需要一个很大的交通工具,所以叫做“大乘”。那么“小乘”就很好理解了——只需要一个很小的交通工具就可以从此岸到彼岸了,也就说明度的人很少,所以小乘佛法度的人只有自己。


所以,佛在这一品中说:“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所以若是修行小乘佛法,因为度的是自己,所以是没有完全抛却“我执”的,也就会执着于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和寿命的相状,所以他们也不会为人讲解佛法,帮助他人离苦得乐。所以修行小乘者,只有自己能离苦得乐,所得福报功德就相对有限。而大乘的理念是度世间众生,无执着于四相,能度己亦能助人,所得福报功德则更为广博,不可计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