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漫谈-如何练就一手好字

书法漫谈-如何练就一手好字

00:00
51:53

感兴趣文稿的听众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熏陶”(show-and-tell),回复“书法”可收到讲稿的文字及图文内容。

导语



书法这个题目,很难讲。不仅是因为中华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是因为本人才疏学浅是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来讲这样的专题。因此,站到这里给大家讲书法,可是说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创新中心主管给我安排这个培训任务,其发心是照顾我。考虑到我的年纪大、时间紧张,看我平常时有习字,所以就邀我给大家讲讲书法。这是好意,我十分感激。但是,众位不知道,讲书法实则是个“大坑”,而且深不可测。再者,我也知道自己这么想是想多了,把这事儿想复杂了。那我就先把这次培训简单地框定一下:就是在这里跟大家轻松地聊一聊①我所认知的书法,以及②如何练习写字。如果在座的某位想练字的有心人,听了我的絮叨,坚持练字,随着岁月的延展,慢慢地有了一手好字,也是本讲席的动机和目的。

书法在传统观念中的地位

1 字如其人

周汝昌先生在其著作《永字八法》第109页中提到

《永字八法》

周汝昌

中华人的古老传统,少女少妇初见尊长亲人,呈礼(俗谓“见面礼”),总是亲手做成的“女红gōng”,即“针线活儿”(如一个刺绣佩囊或“荷包”之类)。少男则要“见人”,先得拿出“字”来让所呈之人审鉴。受礼者就从这一件女红,从这一张字,来判断此女此男的心和手,那显示了她或他的性灵才思,品格气质。

吾家老人亦有老话儿,讲做“字是一个人的门面”。即便是在今天,你在发快递的时候,字迹工整,书法靓丽,快递小哥多半也会高看一眼,这都是书法在传统中的遗留。不仅在中国,可能在整个东亚儒家文化圈里都有“字如其人”的观念。

2 以书取仕

董其昌是明朝的书法家,有“淡笔尚书”之称。这是他在自己写的书《画禅室随笔》写的一段他和书法的因缘往事。

《画禅室随笔》

董其昌

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先是吾家仲子伯长名传绪,与余同试于郡。郡守江西 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

①董其昌其人

《明史》

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俗语。人儗nǐ之米芾赵孟頫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 刑侗顺天 米万钟晋江 张瑞图,时人谓,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②董其昌其字

书法在传统教育中的作用

1 六艺

禮記

學記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màn,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遊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兌命》曰:「敬孫務時敏,厥修乃來。」其此之謂乎!

①操縵——拨弄琴弦,指学琴的人调弦听音。
②博依——广为比喻,指诗的比兴而言。

参考译文: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学习音律,课内就不能学好诗文;课外不学好洒扫应对的知识,课内就学不好礼仪。可见,不学习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兑命》篇中说,“只有专心致志谦逊恭敬,时时刻刻敏捷地求学,在学业上就能有所成就”,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论语

述而篇

6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孔子说:“目标在‘道’,根据在‘德’,依靠在‘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游于艺,其实跟近代所提“游戏化教学”基本类似。

书法传统中,如何练习

1 书法学习的路线图

①孙过庭

《书谱》

孙过庭

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得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会通。会通之际,人书俱老。

如此论述甚多,比如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所论的三种境界。

②颜真卿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托名)颜真卿

予罢秩醴泉,特诣东洛,访金吾长史张公旭,请师笔法。长史于时在裴儆宅憩止,己一年矣。众有师张公求笔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师事张公,竟不蒙传授,使知是道也。人或问笔法者,张公皆大笑,而对之便草书,或三纸,或五纸,皆乘兴而散,竟不复有得其言者。予自再游洛下,相见眷然不替。仆因问裴儆:“足下师敬长史,有何所得?”曰:“但得书绢素屏数本。亦尝论请笔法,惟言倍加工学临写,书法当自悟耳。”

仆自停裴儆宅,月余,因与裴儆从长史言话散,却回长史前请曰:“仆既承九丈奖诱,日月滋深,夙夜工勤,耽溺翰墨,虽四远流扬,自未为稳,倘得闻笔法要诀,则终为师学,以冀至于能妙,岂任感戴之诚也!”长史良久不言,乃左右盼视,怫然而起。仆乃从行归于东竹林院小堂,张公乃当堂踞坐床,而命仆居乎小榻,乃曰:“笔法玄微,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讵可言其要妙?书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予,可须思妙。”

乃曰:“夫平谓横,子知之乎?”仆思以对曰:“尝闻长史九丈令每为一平画,皆须纵横有象。此岂非其谓乎?”长史乃笑曰:“然”。

又曰:“夫直谓纵,子知之乎?”曰:“岂不谓直者必纵之不令邪曲之谓乎?”长史曰:“然”。

又曰:“均谓间,子知之乎?”曰:“尝蒙示以间不容光之谓乎?”长史曰:“然”。

又曰:“密谓际,子知之乎?”曰:“岂不谓筑锋下笔,皆令宛成,不令其疏之谓乎?”长史曰“然”。

又曰:“锋谓末,子知之乎?”曰:“岂不谓末以成画,使其锋健之谓乎?”长史曰:“然”。

又曰:“力谓骨体,子知之乎?”曰:“岂不谓趯笔则点画皆有筋骨,字体自然雄媚之谓乎?”长史曰:“然,’。

又曰:“转轻谓曲折,子知之乎?”曰:“岂不谓钩笔转角,折锋轻过,亦谓转角为暗过之谓乎?”长史曰:“然”。

又曰:“决谓牵掣,子知之乎?”曰:“岂不谓牵掣为撆,锐意挫锋,使不怯滞,令险峻而成,以谓之决乎?”长史曰:“然”。

又曰:“补谓不足,子知之乎?”曰:“尝闻于长史,岂不谓结构点画或有失趣者,则以别点画旁救之谓乎?”长史曰:“然”。

又曰:“损谓有余,子知之乎?”曰:“尝蒙所授,岂不谓趣长笔短,长使意气有余,画若不足之谓乎?”曰:“然”。

又曰:“巧谓布置,子知之乎?”曰:“岂不谓欲书先预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生体,令有异势,是之谓巧乎?”曰:“然”。

又曰:“称谓大小,子知之乎?”曰:“尝闻教授,岂不谓大字促之令小,小字展之使大,兼令茂密,所以为称乎?”长史曰:“然,子言颇皆近之矣。工若精勤,悉自当为妙笔。”

真卿前请曰:“幸蒙长史九丈传授用笔之法,敢问攻书之妙,何如得齐于古人?”张公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谓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于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纸笔精佳。其次变化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矩。五者备矣,然后能齐于古人。”

曰:“敢问长史神用执笔之理,可得闻乎?”长史曰:“予传授笔法,得之于老舅彦远曰:吾昔日学书,虽功深,奈何迹不至殊妙。后问于褚河南,曰:‘用笔当须如印印泥。’思而不悟,后于江岛,遇见沙平地静,令人意悦欲书。乃偶以利锋画而书之,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自兹乃悟用笔如锥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沉着。当其用笔,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功成之极矣。真草用笔,悉如画沙,点画净媚,则其道至矣。如此则其迹可久,自然齐于古人。但思此理,以专想功用,故其点画不得妄动。子其书绅。”

予遂铭谢,逡巡再拜而退。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真草自知可成矣。

书法之美,落到实处无非线条和结构之美。此为练字、观书之准则。“锥划沙”更是千古用笔之谜,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③赵孟頫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2 硬笔书写的一些经验

①择笔
我用的钢笔

我用的笔尖

我用的墨水

我临赵孟頫的洛神赋

②临帖

推荐柳公权《玄秘塔》,练习楷书

推荐王羲之《集字圣教序》,练习行草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阿宗ARVIN_oz

    厉害😄

  • 沐芳芳

    功德无量🙏

    刘立勋 回复 @沐芳芳: 谢谢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