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第二部分 师生慧命相续历程之回顾

第四章第二节第二部分 师生慧命相续历程之回顾

00:00
44:49
牟先生一生之哲学贡献可区分开两方面:一是消融儒释道三家,经由判教而建立【无限心】大系统,以成就【圆善】体系。另一是吸纳康德道德哲学的根源洞识,规划出儒家的道德的形而上学。
学者们之所以会对牟先生产生误解,以为先生所作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会通的工作是【知识化】【格义化】,归根究底,恐怕在于他们未有对康德哲学作为批判哲学来了解,并且也没有对儒家作为哲学来了解。在他们眼中,康德哲学与西方主张【两个世界】的独断唯理论并无分别,而孔孟学则只是【修心养性】之学,充其量不过是【内圣心性】学、【圣学】。他们只看到中国哲学与康德哲学于【言说方式】上的不同,根本不问及其哲学的核心。
学者们大多习惯只视儒家为个人修养之学、社会伦理学,一种中国式的人文主义;即使有从精神层面、甚而从超绝性去解说儒家所言心、性、天。但鲜有如牟先生那样从纯粹的哲学(理性本性之学)讲儒家学问,人们或误以为那是知识化,远离实践工夫、违背圣人之学的精神。岂知,儒家圣人之学要旨在【仁者人也】【人能弘道】,是包含一个道德的人类史为指向的。【也就是我们开始要思考预告的人类史(德性史)】,这种道德的人类史就必定要建基于基础哲学。明乎此,我们就不会误以为【道德的形而上学】只是一套知识化的系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