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为了理想,走得再远也值
4-1·
在朱富山的主持下,以清渠乡合作为中心,连同老鸦村等几个小型合作社一起,合并成清渠高级社。高级社工作组的工作很快落实下来,老鸦村的农民们从没有土地到拥有土地,从私有制到集体化的初级社,又从初级社走向高级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路走来。成立高级社后,参加劳动实行劳动日、工分制。社员按劳动力的强弱评定工分,月底、年底各家各户以工分多少分粮分红。这样一来,必须有个公正、公平的人来当记工员。
社里在社员里选来选去,找不到合适人选。有的公正,但不会记帐,有的会记账,但私心重。还有的又公正又会写几笔字,但年事已高,脑瓜子糊涂,算不清账。最后想来想去,大家一致推荐欧阳海来当这个记工员,群众们都说欧阳海诚实厚道,绝不会做弄虚作假的事。他虽然小时候只上过一年多的学,但这几年劳动之余,一直没放弃过自学,学着读报纸,学着做算术。最重要的是他勤奋、认真,只要他接手的事,就算有些吃力,但多花些工夫,一定会弄得清清楚楚、完完整整。
在全社社员推选会上,当大家几乎是全部举手同意时,却有两个人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个是欧阳海的父亲欧阳满:“我不同意海伢子当记工员。他还是个伢崽子,文化又不高,很多事糊里糊涂地拎不清,这工分账关系到大家的辛辛苦苦的血汗所得,担着很大的干系,要被他记成一本乱账,到时候该多的少了,该少的多了,那可不是小事情。”
欧阳满并不是思想格调高,想替自已的儿子谦虚一把,而是确实怕自已的儿子难以胜任这项工作。他的前半辈子饿怕了,觉得粮食是世上最金贵的东西。现在虽说日子好过了,可大家伙是要凭着他这--本工分账去分钱分粮的,那一错可就不得了。
另一个反对的是当年的保长赵世仁。他一直觉得这几年走的是霉运,都是从七年前欧阳海这个伢崽子带人放走他地窖里的人质开始,那成了他人生一辈子最大的一项罪责,为那件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
事没少挨批斗和游街,被人咒骂、吐睡沫。近两年对他的批斗虽然松了不少,虽然自己也被划归为广大农民群众里的一分子,被称为高级社的社员,看似平等了,可平等得了吗?自己以前过的是啥日子?这帮穷鬼们过的又是啥日子,现在呢?倒是平等了,平等得这帮穷鬼们差点骑到自已头上拉屎拉尿了。
因此,赵世仁表面上虽然小心做事、低调做人,可心底每时每刻都想找欧阳海的磕绊,每时每刻都不愿意这个伢崽子顺风顺水。此时听欧阳满说完,他也站起来说:“我赞成欧阳老弟的话,我也觉得让海伢子担当此任有些不合适。他还没成人,文化又浅,字写不出几行,账算不出几笔,这行当对他来说也太吃力了点。再说了,全社人把成年累月的血汗全交在这样个伢崽子手上,着实让人心里不踏实。”
邹小翠却呼地-下子站起来说:“没成人怎么了?记工分又不是评劳力,非要十分劳力才有资格记工分?只要有颗公正的心,有双勤快的手就行。他是没上过什么学,可现在若论能写会算,全社社员里也不一定有几个能胜过他。有什么不踏实的,难不成他还把别人的工分记到自己账上了?”
赵世仁说:哎哟,你个大姑娘家家的,也不嫌羞,还没嫁过去就替人家说起话来了?若说能写会算,我家大发比他强多了。”
邹小翠羞得一跺脚:“你……。”起身捂着脸冲出了会场。
这时朱富山发话了:“开会就开会,人人有发言权,不要提人家的私事嘛。我看这样吧,少数服从多数,既然大部分人都同意欧阳海当记工员,就先让他干着,若不合适,会随时调整。”
4-2
生产集体化跟私有化最大的区别就是靠个人自觉。十几个、一三十个人在一块地里干活,要锄草都锄草,要翻地都翻地。谁多干两锄头、谁少干两锄头,谁锄的行子宽,谁锄的行子窄,哪个也不会那么在意,但时间长了,大家心里自然就有-本账,评定劳力工分时,家评为十分劳力,也叫满劳力,十一个劳动日就记十分。依次下来是九分八分,甚至三分、四分的劳力都有。妇女、儿童、老弱病残的拿三四分、五六分都很正常,若身强力壮的大男人被大家评个五六分是很丢人的。更重要的是被评为几分劳力并不仅仅是面子问题,而是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分多,月底、年底分的粮食红利就多,-家人都指望着这些工分过一年四季的日子。
赵世仁父子解放前都是肩膀怕担四两双手不握锄把的主儿,刚解放时分的土地几乎不会耕种,翻的地像鸡爪刨过的,插的薯秧死了一大半,种子又埋得太深,幼苗钻不出士。后来农民协会的同志手把手地教他们,才逐渐能把自己的地伺弄得马马虎虎的了,但关起门来时却常发牢骚:他妈的这都是什么世道,-帮子穷鬼们是翻身得解放了,却让我们少动一锄头都吃不到、喝不到。现在一听说要成立高级社,要走集体化道路,父子俩开始还有些抵触,可马上又释然了:这样倒好,这不是吃大锅饭吗?混在-帮子农民里面,出工是假,磨洋工是真,既有工分拿又有平均数的粮食分,何乐而不为呢?
刚入社时,赵世仁父子听说要按劳动表现评工分,于是很卖力,两人都被评为十个工分的劳动力。等劳动力工分一经评定,再干活时的偷机取巧就冒出来了。半天时间别人去地头上方便一次,他们至少要去三次;人家直直腰、说两三句话,他俩至少要直着腰说上+句八句;人家一锄头挖下去半尺深,他们摆着架式不出力,锄头下去划不破地皮;人家锄三尺宽,他们锄一尺宽;人家干得满头大汗,他们两父子神定气闲。
开始别人也没说什么,可时间长了,大家难免有意见,都到欧阳海这里来反映,要降他们的工分。开始,欧阳海说:“我会提醒他们的,看他俩以后的表现再说吧。”
社里的人没特殊事是要天天出工的,上工了有的对欧阳海点个卯:“海伢子,我来了”,有的干脆连卯都懒得点,反正大家在一起干活,欧阳海自然看得到谁来了,自然会记上工的。只有赵世仁每天上工或下工必须走到欧阳海跟前:“海伢子,今天我可出工了哦,给我记上。”欧阳海回答“记上了”还不罢休,赵世仁必须看着海伢子立马落笔在纸上写了才算数。
这天下工时赵世仁又盯着欧阳海给他记工分,欧阳海说:“世仁大叔呀,现在虽然是集体化了,但其实跟干自已的活是一样的,要出工出力才行,集体的收成好,大家才能多分粮、多分钱。”
赵世仁说:“伢崽子,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说你老叔出工不出力?我哪个月没别人的劳动日多,哪天比别人干的活少?”
欧阳海说:“我只是提个醒,虽然都在一块地里干活,不分个你我,但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赵世仁“哼”了一声转身就走,边走边扔下-句话:“幸亏你只是个记工的,若是你当大干部了,只怕要把我姓赵的当牛马使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搬来我的小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