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众生的同分妄见,可以类比一个人的别业妄见,一个眼生翳障的人观见妄境的道理, 同理适用于一国人的共业所见。这个眼有翳障的人所见的圆影,既是因眼病妄见而生;那么,这一国人所共同见到的不祥灾象,同样是由共业中的瘴厉恶缘而生起,二者都是无始以来的妄见所生。同理类推,阎浮提三千洲中以及四大海、婆婆世界, 并至十方诸有漏国土及诸众生,同样是由这本觉圆明无漏妙心之体上, 因一念妄动而生起见闻觉知的虚妄分别见病,缘于外境, 于是和合妄生,和合妄死。如果能够远离诸和合缘和不和合缘, 就可以灭除一切生死的因,从而圓满菩提的不生灭性, 也就是清净本心, 也名为本觉常住。
“阿难,你虽然已经悟知本觉妙明的真心,其真性本来就不是因缘所生,也并非自然所成,但你仍然未能明了这个本觉明元妙心也并非和合以及不和合而生。阿难,我现在还用前面所说的眼见四种尘境问你: 你现今还是以一切世间诸法都是妄想和合的诸因缘性而生起的道理,而自生疑惑,那证得菩提心也应是和合而起。如果是这样, 那么,你现在的妙净见精, 是与明’和呢,还是与‘暗’和? 是与'通’和呢, 还是与‘塞’和? 如果是与“明’和, 那观见明相之时,当明相显现出来的时候,究竟在何处杂和‘见性’呢? 当见明相之时, 见性和明相仍可分别辨明各自原来的形像,如果二者是杂和,应该是个什么形像呢? 如果说杂和后的形像不是见性, 那样的话,见性没有了,如何去见明相呢? 如果说杂和后的形像即是‘见性’,那样的话,明相没有了,又如何去见其所见的明相呢? 如果说见性本自周遍圆满, 则在何处与‘明’和呢? 如果说明相本自周遍圆满,就不应仍能与见性相和。如果说见性必定异于明相,杂和就应当失去各自本有的属性, 这样也就失去了“见性’、明相’的名义。若因杂和而失去了明相、见性的名义, 再说见与明和就失去了意义。其他如见与暗、通以及塞合,也是这个道理。
“其次,阿难, 你现在的妙净见精,是与‘明’合呢,还是与暗’合? 是与‘通’合呢,还是与‘塞’合? 如果是与‘明’合, 待到“暗’时,明相已经消失了, 这时见性就应该不与‘暗’合,怎么能够看到暗呢? 如果看见‘暗时, 可以不与‘暗’合,那么与“明’合时,就应该不是见到明。既然不是见到“明’,又怎么能说与“明’合,怎么能了知这是‘明’而不是‘暗’呢? 其他如见与“暗’、通’以及‘塞’合, 也是这个道理。
阿难对佛说:“世尊,依我的思维,难道这妙觉元明的见性与所缘尘境及心之念虑功能是处于非和合状态吗?” 佛说:“你现在又说,这本觉妙性并非和合相。我现在问你:如果这本觉妙明的见性并非和合相, 是不与‘明’'和,还是不与“暗’和? 是不与‘通’和,还是不与‘塞’和?如果是不与‘明’和,那么在“见性’与‘明相’之间就必然有边界。你不妨仔细观察,哪个范围是“明相’? 哪个范围是‘见性’? 属于‘见性’还是属于“明相”,自哪里作为边界呢?阿 难,如果在‘明相’的边际之内,一定没有“见性’,那么,‘明相’与“见性’就不相及,自然就无法知晓那明相的所在,边界如何建立呢? 其他如非与‘暗’“通’以及“塞’和,也是如此。
“还有,如果这本觉妙明的见性不是和合相, 是不与‘明’合,还是不与‘暗’合?是不与‘通’合,还是不与‘塞’合?如果是不与“明’合, 那么,‘见性’与‘明相’相互对立,永远不相接触,就如同耳朵与‘明’永远不相接触一样。见性尚且不知明相所在的地方, 又怎么来甄别“见’与“明’是和合相还是非和合相呢?其他如非与‘暗’、‘通’以及‘塞’合,也是如此。
“阿难,你还未明白世间一切虚浮不实的尘境,所有虚假幻化之境相,都是当缘聚处出生,随缘散处灭尽,不过是幻化虚妄之相而作种种的假名分别,其真实体性乃是妙觉圆明之体。如此乃至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都是因缘和合而有虚妄境相之假名为生, 因缘离散而有虚妄境相之假名为灭。世间众生实在是不懂得这些虚妄境相的生灭去来,原本其真实体性乃是不生不灭、常住妙明的如来藏性, 也即是常寂不动、周遍法界的妙真如性。在这真常妙性中去寻求生灭去来、迷悟生死的诸幻化相, 了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