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前言

000 前言

00:00
07:22
前言

他只字不识,但他的语录被尊称为“经”--《坛经》,这是佛教除释迦牟尼所说的语录之外,唯一被称作“经”的佛学著作。甚至,近代大学问家钱穆认为,它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白话文作品。
他是一位樵夫,可是,像王维、白居易、柳宗元、苏东坡、黄庭坚……无数大文学家、大艺术家都对他推崇备至。
他是被人称作“南蛮子”的边氓,然而,贵为女皇的武则天以及唐中宗数次下诏请他进宫,要礼拜他为大唐国师,却被他拒绝了。
他仅仅在寺院卖了八个月的苦力,却一跃成了禅宗第六代祖师,千百年来,他的思想智慧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还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
他,就是慧能。
慧能(公元638-713年。亦称惠能),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思想家。他出身贫寒、目不识丁,却在24岁时,以行者之身,成为佛祖释迦牟尼血脉嫡传的佛教第三十三代祖师爷。而后,他又遭人追杀,被迫隐姓埋名15年..
是他将达摩撒下的禅的种子培育成了参天大树,并使之蔚然成林;是他实现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玄学佛教生活化,贵族佛教平民化(都市佛教山林化),义理佛教实用化;是他对传统佛教进行了重大改革,高扬“顿悟成佛”的大旗,恰似风行草偃,不但使得禅宗其他流派尽归其宗,而且,他所创立的禅法,几乎成了汉传佛教的代名词。所谓中国佛教,其特质在禅。其后,禅宗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大师辈出,五家七宗相继建立,开创了光耀千秋的辉煌局面。
有人问庐山归宗寺的道诠禅师:“什么是禅?”他回答:“待到雪消后,自然春到来。”
康熙皇帝指着桅帆叠影、舳舻相继的长江问:“这条江上有多少条船?”
镇江金山寺方丈香磬禅师伸出两根指头:“不多不少,两条船。”
康熙追问:“一眼望去,江船何止百条、千条,怎么能说只有两条?”
“一条为名来,一条因利去。”香磬禅师说。
白居易对禅心空灵不理解:“心中污浊不可有,清净念头也不能存留吗?”兴善惟宽禅师说:“金屑虽贵,入目成翳。”
乾隆要到常州天宁禅寺视察,方丈眼开禅师说:“我们就以坐禅来迎接圣驾吧。”--僧人在禅堂坐禅之时,任何人不得打扰,包括皇帝在内。
乾隆知道眼开禅师是开悟的祖师,要封他当国师。眼开禅师展颜一笑,双腿一盘,两眼一闭--死了。
这就是禅,禅的智慧,禅者的态度,禅者的风采。
以慧能为创派祖师的禅宗,在盛唐时期的异军突起,使得整个东方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无不受其影响,受其渗透。画蕴禅意品自高,禅是诗家切玉刀。中国传统文化从诗歌到绘画,从音乐到雕塑,正是因为禅的介入,引发艺术领域火山爆发、高原崛起式的突变,从而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禅宗的崛起,不但启悟了道家的根本变革,而且直接孕育了新儒家学说--理学。人们评价新儒学是“阳儒阴佛”“儒表佛骨”“懦外佛里”,这其中的“怫”,指的正是禅。不是吗,从新儒学先驱李翱到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无不受禅宗的影响,他们大都是以儒家的语言,阐述禅的精髓。朱熹晚年将自己开办的书院,直接以佛教修行场所--“精舍”来命名。更有甚者,他教导学生的方法也是一半时间读书,一半时间静坐。--后人戏称:“半天当儒生,半天做和尚。”
禅宗远在唐、宋时期便传到了邻国。越南独立的开国元勋,就是一位禅师。日本把禅宗当作其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可以说,禅的精神,渗透到了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西方也多次掀起禅学热潮,坐禅中心遍布欧美…..
--慧能在思想史、文化史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慧能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成为享誉青史的一代宗师,被西方人称作“东方耶稣”,这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很是令人回味!
种种文献记载,慧能闻听了《金刚经》中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开悟了。毋庸置疑,六祖慧能系天纵英才,然而,他的天赋,他的思想,与他特殊的经历密切相关。他三岁丧父,从小以打柴为生,正是苦难的塑造与大自然的启发,使得他具备了从生活中领悟禅机、由自然现象契入宇宙真理的基础。因此,本传记透过神秘的宗教色彩,从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的角度来描述慧能的形象,并从中探索出慧能独特禅学的渊源。也就是说我力图描绘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怎样像释迦牟尼那样顿悟成佛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