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召开,心梗两大国际难题中医药给出新答案

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召开,心梗两大国际难题中医药给出新答案

00:00
04:27

急性心肌梗死,俗称“心梗”,是急救工作中最常见、最凶险的急症之一,因其突发性强和死亡率高,让无数人“谈梗色变”。事实上,就算送医及时,心梗患者在经过抢救脱离生命危险后,也要面临“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这两大难关,而这也是当今国际医学界迫切想要解决的难题。

2024年2月24日,在石家庄举办的第二十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杨跃进教授分享了《通心络防治AMI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研究突破——从微血管/心肌的双重/双向保护,到CTS-AMI研究临床疗效》的学术报告,极大解决了“心肌无复流”和 “再灌注损伤”这两大国际难题。

杨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临床上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国际首选的治疗方案是再灌注治疗,其中包括急诊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等。然而部分患者在治疗之后,心肌缺血的症状仍然存在,心脏功能也得不到很好地恢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介入或溶栓治疗仅仅疏通了心脏的大血管,而在我们的心脏中,还存在着许多微小血管,它们是将血液运送到心肌细胞的“最后一站”。由于心梗导致的缺血、缺氧,这些微小血管很多已经坏死,无法再向梗死区的心肌细胞运送营养,这便是“心肌无复流”。同时还有部分患者虽然恢复了心肌灌注,但心肌损伤反而加重,这就是发生了“再灌注损伤”。

目前在国际医学界,对于“心肌无复流”和 “再灌注损伤”这两大难题仍然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及方案,而通心络的最新研究结果,为全球范围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杨教授此次在会上公布的研究,共纳入了全国124家医院发病24小时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797例。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可显著降低30天主要心脑血管事件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30%;研究1年时通心络持续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远期预后提供了有效治疗药物。

通心络为何能有如此奇效?这与其内在理论基础有关。中医的“络”与西医的血管概念具有同一性,脉络即血管的分支,其中包括微血管、微循环。在中医数千年的积累沉淀下,吴以岭教授团队首次构建了对心脑血管病防治具有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的脉络学说,并提出其核心内容——营卫理论,揭示了脉络病变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治疗原则。创新中药通心络胶囊就是在营卫理论的指导下研发的,其具有调脂抗炎抗凝,保护血管内皮;稳定斑块,解除血管痉挛;保护微小血管,改善心脑缺血三大作用机理,尤其在保护微小血管方面即改善“心肌无复流”更是发挥出色。

据了解,该研究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项目的子课题,共历时五年。2023年,该项目的研究论文还登上了影响因子高达120.7分世界顶级医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在国际医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理查德·巴赫教授在《JAMA》编者按中提到,该研究对于世界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是急性心梗治疗20年来的一项重大突破。

一年一度的国际络病学大会,不仅是国内外医学领域专家学者共享最新医学成果的交流平台,更是让世界认识中医药的重要途径。希望未来我们能在这场举世瞩目的学术盛会上,见到更多有关中医药的创新成果,同时也让世界进一步领略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