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答红星新闻:十年来城六区常住人口下降15%,用减量倒逼城市转变发展方式

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答红星新闻:十年来城六区常住人口下降15%,用减量倒逼城市转变发展方式

00:00
03:42

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有关情况。

北京是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北京是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夏林茂在回答红星新闻记者这一提问时表示,十年来,北京市全面实施新版城市总体规划,严格控增量、疏存量。持续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30平方公里。首都功能持续优化提升。

北京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夏林茂

夏林茂介绍,北京用减量来倒逼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城市深刻转型,实现了减量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重点有几方面工作。

一是科技创新。北京的科技创新力量很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数字经济,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培育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服务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还有一批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比如医药健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同时,提升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在全国率先形成了服务业占GDP比重在80%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在80%以上的“双80%”服务经济发展格局。

二是“腾笼换鸟”。疏解腾退空间在优先保障中央政务功能、补齐便民服务短板的同时,也为高精尖产业、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大的承载空间。比如,曾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的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现在变成了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利用原有的空间,累计引进160余家金融科技的服务企业,这个例子生动体现了在“腾笼换鸟”方面取得的成绩。

三是改革开放。一年一版本迭代升级营商环境改革举措,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推进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先行先试,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2023年,全市新设企业增长20.3%,总数突破211万户、创历史新高。

夏林茂表示,十年间,北京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4万亿两个大台阶,人均GDP、劳动生产率、万元GDP能耗水耗等多项指标在全国省级地区一直处于最优水平,走出了一条减量刚性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