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江西崇义县近期出台“零彩礼”“低彩礼”家庭礼遇机制,推进婚俗改革,通过给新人家庭提供子女入学、交通出行、健康体检等正向激励,为爱“减负”。据悉,“零彩礼”“低彩礼”夫妻、“零彩礼”“低彩礼”岳父母为礼遇适用对象,规定“零彩礼”“低彩礼”标准为:男方给女方的聘礼、礼金为零或不超过3.9万元。根据该举措,“零彩礼”“低彩礼”夫妻的子女持礼遇卡可在学前、义务教育阶段,在全县范围内按照第一顺序择校入学。
为了整治高价彩礼乱象,近年来各地可谓想尽办法。从社会面大趋势看,“彩礼价码”螺旋式上涨,确乎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极为复杂的成因。要打破这种异常顽固的“单边涨势”,仅仅依靠民间的自发博弈、自主调节,断无可能。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动用公共行政资源来自上而下推动移风易俗,越发成为基层治理的紧迫课题。但从过往实践案例来看,这一领域的工作开展,挑战重重、举步维艰。
地方主政者推进婚俗改革,之所以经常有“心有余,力不足”之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抓手不多”。这其实不是“孤例”,而是几乎所有“移风易俗”事项都会遇到的问题。其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毕竟诸如“婚嫁”“彩礼”等,都属公民私人事务,公共权力、公共规范很难直接介入此类“私域”——以往也有个别地方发红头文件给“彩礼”限价的,可从实际效果看,非但收效甚微,还引发了极大的反弹。以此为戒,各地纷纷转而寻求一种替代性的柔性引导方案。
江西崇义县的“零彩礼”“低彩礼”家庭礼遇机制,就属于这其中的最新尝试。其内在逻辑,简单明了。简而言之,就是以“利益激励”来换取相关家庭对“高价彩礼”的放弃……这看起来合情合理:移风易俗是地方政府的履职目标之一,为此自然要投入必要的公共资源,来谋取相应的公共影响力。但真正关键的追问在于,看似政府与民众的利益转移,是不是涉及到了“公民与公民”间的利益分配呢?“低彩礼夫妻子女可优先择校”,无疑触碰到了这一敏感点!
毫无疑问,在任何地方,优质学校的学位,都属于是稀缺资源。为了维护一种形式上的公平,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地基本都会采取“按户籍划分学区就近入学”的规则。而崇义县“低彩礼夫妻子女可优先择校”的新玩法,显然改变了原本的规则体系,其对预期稳定性和制度公平性所带来的冲击,肉眼可见。有人可“空降”优先择校,那么就必然会有人被挤出、被剥夺机会。换而言之,这是不是把彩礼“移风易俗”的激励成本,转交给原本不相关的第三方来买单呢?
整治彩礼乱象和维护教育公平,都很重要,很难说谁更重要,机械地为之做价值排序乃至轻重取舍,都是极其冒险的。 “低彩礼夫妻子女可优先择校”,在极端场景下,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某些家庭为了让子女上个好学校大搞阴阳账本、在“名义彩礼”上弄虚作假的情况。一个草率而简陋的新规,留下了巨大的投机套利空间,注定后患无穷。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