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为何惨死日本?汪精卫毙命之后,炸他坟墓的又是谁?

汪精卫为何惨死日本?汪精卫毙命之后,炸他坟墓的又是谁?

00:00
15:00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44年11月10日,大汉奸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去世。

死前,汪精卫留下了遗言,希望自己能够随葬南京中山陵。

汪精卫一生做尽了卖国求荣的事情,临终之际,竟然还如此恬不知耻,认为自己有资格葬在中国的土地上,实在是可笑可恨。

卖国求荣

汪精卫的死因是旧伤复发,他在1935年曾遭遇过一次刺杀,其中一枚子弹击中脊柱。

不过,这个小人倒是命大,这场刺杀没能让他当场死去。

但那枚留在他身体里的子弹,一直压迫着他的神经。

在几十年后,这颗子弹还是取了他的性命。

1935年11月1日,那是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召开的日子,汪精卫在众人簇拥之下来到现场。

当时,汪精卫已经暗中倒向了日本,就在这一年的六月份,汪精卫批准了《何梅协定》的签署,将华北的领土主权拱手让给了日本侵略者。

至于为什么要做出这种数典忘祖的事情,汪精卫自己表演的大义凛然,口口声声说自己所做一切全是为了曲线救国。

但说到底,汪精卫卖国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对日本侵略者感到恐惧。

汪精卫曾经讲过:“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的时候,汪精卫还发表过一番更令人瞠目结舌的言论:“和呢,是会吃亏的,就老实的承认吃亏,并且求于吃亏之后,有所以抵偿……战呢,是会打败仗的……”

简单来说,汪精卫从来就不相信中国人能够赢得抗日战争,面对日本的威逼利诱,他屈服了。

除此之外,汪精卫卖国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权力的争夺。

国民党一直都不甚团结,在孙中山去世之后,蒋介石和汪精卫之间的权力斗争,更是愈演愈烈。

面对蒋介石这个老狐狸,汪精卫是始终处于下风的。

他希望能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政治盟友。

而日本人看穿了汪精卫的战略野心,更看穿了他软弱摇摆的性格,所以很快联络到汪精卫。

汪精卫明知道投靠日本是卖国之举,但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他竟然还是不顾一切,心甘情愿的接受了日本的扶持,站到了全国人民的对立面。

刺杀疑云

而从他选择走向日本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他的结局,一个汉奸是不配苟活于世的。

1935年的时候,汪精卫的投降倾向还没有彻底的暴露,他还是国民党内名正言顺的二号人物。

但是,国民党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投降主义,还有种种压迫民众的行径,已经引得社会上许多人不满。

无论是汪精卫还是蒋介石,都知道自己并不安全,所以平时行事小心谨慎。

不过,大型会议,他们两人还是必须出场的。

11月1日,公民党召开四届六中全会。

那一天九点半,开幕式结束之后,诸多国民党官员便按照位置坐好,准备来一张大合影。

而蒋介石和汪精卫这两个主要人物,自然得坐在最显眼的位置。

不过那天,众人等了许久,却没见蒋介石出现。

后来,还是汪精卫出来向大家转达,说蒋介石突然身体不适,让大家自行合影即可。

众人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汪精卫更不在意。

毕竟,蒋介石不在的话,他便是在场地位最高的,高兴还来不及。

因为合影的人数众多,所以,当时的场面非常混乱。虽然警卫竭力维持秩序,但礼堂内依然喧闹不堪,刺客更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混到了人群之中。

正当汪精卫享受众人吹捧的时候,人群之中忽然传来一声大喝:“严惩卖国贼!”

随后便是三声枪响,汪精卫应声倒地,鲜血如注。

众人反应不过来,乱作一团。

后来是张继、张学良先反应过来,冲上去截住刺客。

汪精卫身边的两个卫士也赶忙冲上去,其中一名卫士对着刺客连开两枪,导致刺客重伤。

众人这才手忙脚乱地把汪精卫给抬去了医院。

这次刺杀,可是让汪精卫吃了好大一番苦头。

张学良年曾回忆起这件事,认为当时开枪的卫士有疑点。

因为,刺客已经被死死钳制住,本来应该留他一条活命,以待审讯,卫士此举有杀人灭口之嫌。

不过,因为事情已经过去太久,现在死无对证,只能成为一个永久悬案了。

蒋介石同样也觉得事情不对。

因为,他和汪精卫的矛盾,人尽皆知,汪精卫一旦被刺,蒋介石就是头号怀疑对象。

据在场人回忆,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后来还找到蒋介石,撒泼大闹,又对蒋介石说:“你不要汪先生干,汪先生可以不干,为什么派人下此毒手?”

气得蒋介石脸色铁青,下不来台,当即就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刺客救活,审出真相。

抢救刺客的时候,蒋介石也曾派人去讯问,但刺客口风很严,什么都没有讲。

最后,由于伤重不治,刺客还是死在了医院。

不过,后来,国民党方面还是查明白了真相,这件事,还真不是蒋介石动的手。

刺客名叫孙凤鸣,是一名记者,1905年的时候出生在江苏,后来,随父亲搬迁到东北。

九一八事变之后,一腔爱国热情的孙凤鸣,加入了十九路军。

对于孙凤鸣这样一个经历过国仇家恨的人来说,他对国民政府很难有什么好感。

孙凤鸣

毕竟,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之所以如此凄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蒋介石等人的不作为。

甚至,面对日本的侵略,蒋介石、汪精卫这些国民党高层,不思保家卫国,反而一味的求和,任凭侵略者践踏国家尊严。

孙凤鸣看着国土沦丧,内心满是怒火,无法容忍这些尸位素餐的人继续统治中国。

后来,几经辗转,孙凤鸣离开了十九路军,来到了上海。

在这里,他认识了许多和他一样,对国民政府心怀不满的仁人志士。

他们常常聚集在一起,讨论如何改变国家现状。

视死如归

由于当时蒋介石对日本表现得太过奴颜婢膝,众人一致认为,想要抗日,必须要先铲除蒋介石这个祸害。

而要铲除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搞刺杀。

可是,蒋介石自知不得人心,所以,平时出入都是层层护卫。

他们这些毫无根基的人,想要接近蒋介石,难如登天,又要如何完成刺杀呢?

众人经过讨论之后,认为可以利用新闻记者的身份。

1934年,他们在南京成立了晨光通讯社,作为自己的活动根据地。

这些人都是当时社会上,相当有能力的一批人。

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的通讯社就打出了名气,时常能够出入高官政要的家中采访。

国民党的大型会议,他们也能够得到入场券。

孙凤鸣也就借此,渐渐成为了南京城里小有名气的记者。

做好了这些前期铺垫工作之后,他们开始认真的谋划对于蒋介石的刺杀。

没错,他们一开始,根本就没有把汪精卫定为目标。

1934年、1935年,他们分别策划了两次刺杀。

不过都因为蒋介石身边的守卫太过严密,所以没能成功。

到了那年冬天,他们又接到了国民党召开四届六中全会的消息。

众人一致认为,这是最好的行动时机了。

蒋介石就算再谨慎,到了混乱的会场,也总有松懈的时候。

在这个计划之中,孙凤鸣主动提出,自己要去当这个刺客。

众人心有不忍,因为,这个计划明摆着是有去无回的,无论孙凤鸣是否得手,蒋介石都绝不会放过这个刺杀自己的人。

但孙凤鸣已经下定了决心,他已经经历了太久的国家动荡,见证了太多的人间惨剧,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愿意用生命去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就这样,1935年11月1日,孙凤鸣用记者的身份顺利的进入了会场。

而他的手枪,则被拆卸成零件,藏在一个挖空的相机之内。

进入会场之后,趁着众人都在寒暄的功夫,孙凤鸣匆匆走进厕所,打开相机,把手枪组装好,藏在自己的大衣之内。

因为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所以,孙凤鸣在出来之前还吞服了大量的鸦片,根本就没有给自己留下活命的机会。

唯一遗憾的是,当天他并没有等到蒋介石。

蒋介石直觉很准,当天,他莫名其妙的感到不安,为防意外,他干脆没有出现。

迟迟没有等到目标的孙凤鸣,决定转移目标,把枪口对准了国民党的二号人物汪精卫。

这是一次成功的刺杀,三颗子弹,一颗擦过了汪精卫的眼眶,第二颗击中他的手臂,第三颗则打入了汪精卫的脊柱。

孙凤鸣为这个任务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汪精卫却活了下来。

但他也谈不上幸运,因为,这颗子弹让他遭受了近十年的折磨。

身后之事

1944年,这颗子弹的旧创,终于引发了多发性脊骨肿瘤。

弥留之际,汪精卫还惦记着自己的身后事,非要葬到中山陵附近。

当然,日本方面还是决定满足汪精卫这个要求。

虽然,当时的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可汪精卫毕竟是他们精心挑选出来的一枚棋子。

汪伪政府和日本政府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利益往来。

把汪精卫葬在中山陵附近,正可以强调汪伪政权的正统性。

很快,日本人用专机把汪精卫的尸首送回了南京。

经过一番仔细商讨,最终,墓地的位置选在南京的梅花山,距中山陵不过咫尺之遥。

这场葬礼,从仪式到具体的丧礼用具,规格极高。

据说耗资巨大,日本人甚至还强迫南京群众,前来为汪精卫送葬。

同时,还买了好几天的头版头条,厚颜无耻地宣传汪精卫所谓的功绩,倒是也充分满足了汪精卫对自己葬礼的期望。

不过,一场葬礼并不能证明什么。

就算汪精卫的葬礼办的再盛大,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汪精卫是个卖国贼。

而卖国贼和侵略者,都是不会长久的。

1945年,日本投降,汪精卫那豪华的陵墓,也迎来了末日。

南京光复之后,许多民众纷纷向蒋介石上书,要求毁掉汪精卫的陵墓,绝不能让这种人玷污了南京的土地。

何况,他还敢葬在国父的身边,简直是对中国人的羞辱。

蒋介石自然也不能接受,汪精卫还葬在南京。

所以,他直截了当的下了命令,派出工兵营,直接毁掉汪精卫的陵墓。

这一次,可没有什么体面尊严可言了。

工兵营为了效率,直接带了大量的炸药,布置在汪精卫的陵墓周围。

炸药点燃之后,只听一声巨响,日本人为汪精卫斥巨资修造的陵墓,便轰然倒塌。

随后,众人毫不留情的撬开棺材,把汪精卫尚未完全腐坏的尸体拉出来。

在汪精卫衣服的口袋里,居然还找到一张精心叠放好的纸条,上面写着“魂兮归来”四个字,也不知是何人所为。

片刻后,卫兵将汪精卫的尸体送去了火葬场。

火速焚化之后,骨灰便直接倒在了路边的河沟里。

南京城中,人们得知汪精卫的陵墓已经炸毁,都欢呼雀跃,甚至放鞭炮庆祝。

一生想要成为人上人的汪精卫,最后落得这样的结局,也算是恶有恶报。

1987年,在孙凤鸣的故乡江西铜山,人们为孙凤鸣和他的妻子竖起了纪念碑。

主持揭幕仪式的,是86岁的华克之。

他是1935年那场刺杀案的策划人之一,也是在国民党搜捕下,唯一一个逃出来的人。

他替他的朋友们,看到了抗战的胜利和祖国的复兴。

在孙凤鸣的纪念碑上,人们为他刻下了这样一首诗:

“生无私人怨,死因国事非。心向知音决,泪为生民挥。言重季布诺,技胜张良锤。精卫非精卫,替死此魑魅。功败于垂成,千古共心摧。”

汉奸永世遭人唾骂,而英雄则永远被人们铭记。

参考资料:

余子道《汪伪政权全史》

赵杰《孙凤鸣—为国而“勇刺”汪精卫的人》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75169rmfm

    谢谢你带给我们的历史信息。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