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6.火车哐当去远方

Vol6.火车哐当去远方

00:00
56:31

小时候,在课本上,火车行驶的声音是“轰隆隆”的,那时候的火车,是课本插画上的绿色小方格。

长大一点,在电视里,火车是冒着浓烟穿过硝烟的,那时候的火车,是飞虎队抗日的战场。

过去的黄城,是没有火车站,到了现在,也没有,动车终归与火车不同,火车承载的是人生百态,而动车承载的,只有少数的几个形态,这也是为什么,曾经的我偏爱火车旅行。今天的我,想要说说火车,说说我与火车的故事。

2004年暑假,第一次离开浙江,从杭州坐火车去武汉。看着买过来的票,红色的,写着“新空调硬座”,年幼的我想:硬座?是不是像电视里面那样是硬木板的座位?后来上车了才发现,即使是硬座,座位也是软的,而不是硬木板的。那天的那趟车并不拥挤,老爸告诉我,夜里尽量把脚抬高,不然一晚上坐下来,小腿会肿的。一晚上火车的哐当声让我并不能很好地入眠。而且更悲催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吐了(没错,我晕火车了),把喝下去的绿豆汤全部吐了出来。人生的第一次火车之旅,10几个小时的硬座,在最后的呕吐中结束。

第一次的火车,让我知道原来硬座不是木头,原来火车里也是有空调的而不是挂着电风扇的,当然后来坐了绿皮车我才知道,火车也有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的。

2009年9月,我带着高考的结果再次离开浙江。跟大多远离家乡求学的学子一样,迫于昂贵的机票压力,火车硬卧是大多人的首选。一节车厢20多号,60多个铺位,下铺空间最大,价格最贵,成为大多人争抢的对象;上铺离车厢顶很近,基本上身高在165以上的人就很难坐起身,因此上铺成了绝大多数人不太乐意睡的铺位;中铺空间不似下铺那么大,但又不像上铺那样狭小晃动,因此很多独自一人出行的人会乐于选择这个铺位,便于存放稍贵重的物品。

那次长途旅行,耗时34个多小时,横穿了半个中国,穿过了数不清的隧道,我也在这卧铺车厢度过了两个夜晚,吃掉了两碗泡面两罐八宝粥。那也是我第一次发现,火车上的生活也会存在千奇百怪,只是那时候的我,还不会好好思考。

第一次没有长辈的火车,在山城的炽热的阳光中结束。在我后来山城往返浙江的旅途中,我没有再乘坐过这趟车,因为在所有往返重庆和浙江的车中,这趟车最费时,而后来的我,更多地是坐硬座,我不愿意多累近10个小时。同时也是硬座让我发现,火车才是这个中国形象的最佳缩影。

2010年7月,买了山城回浙江的卧铺票,意外的发现票价竟然只要140多块(学生票),就比之前坐过的硬座贵了十几二十来块钱。当检完票来到火车前才赫然发现,绿皮车,一直以来只闻其名不见其真容的绿皮车,原来K字头也有绿皮车,而这趟车正是在我买票的前一天才从红皮空调车改成绿皮车的。没错,你没看错,当时列车员就是这么跟我说的。当我看着每一对铺位上方悬挂的破旧电风扇的时候,当我看着车厢交界处破旧的烧水锅炉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

结束26个多小时的旅途到达杭州的时候,我的衬衣领口是一层黑色的物质,我的脸可以刮一层油下来炒菜。

第一次的绿皮火车,没有看到人生百态,看到的是自己的丑态,原来绿皮车比传说更加传说,也真的很便宜,当然它也给我后来多次的绿皮硬座打下了很好的心理基础。

开始旅行之后,坐火车越来越多地选择硬座,原因很简单——省钱,在无法买学生票的那些行程里,硬座和硬卧的价格差了好几百,这好几百又可以支撑下一段硬座。

大多数时候硬座车厢都是拥挤的,买了硬座票的、站票的、逃票的,都挤在一个只有108个座位的车厢里,以及两节车厢的衔接处。这里面有没买到卧铺车票但想着怎么向列车长恳求补个卧铺票的商务人士;有只能报销硬座车票的出差族;有拎着大包小包还牵着几个小孩看上去随时可能会被行李压死的妇人;有背着竹篮竹篓往返于城市与老家的西南山区的少数民族;有带着全部家当从大城市回农村或者从农村去大城市的在厕所门口席地打着牌赌钱的民工;有没买到卧铺票或者不愿意买卧铺票而成群结队看电脑或斗地主的大学生;有父母在沿海打工放暑假放寒假独自一人从老家去父母那边的留守儿童;当然也少不了“上联:香烟啤酒矿泉水烤鱼片了啊!下联:白酒饮料方便面火腿肠了啊!横批:腿收一下”的列车售货员。

几乎每一个拿站票和逃票的人,总是精神高度集中地观察每一个座位,一旦某个座位的人离开,他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去占领这个位置,哪怕这个人只是去解个小手或者几分钟后就有新上车的有这个位置车票的人,争取到短短几分钟坐的机会便是幸福的,毕竟站票的价格跟硬座是一样的,毕竟站票的车票上也写着“新空调硬座”,遇到好心人,便会挪挪自己的屁股,在自己本就不足的座位便为你留出一点点空让你能够坐。而我,也曾是这样一个时刻盯着座位的人。

2011年7月,第一次一个人的旅行,湘西凤凰。从山城坐火车到铜仁,没有硬座票了,舍不得多花100块坐卧铺,一咬牙,人生的第一张站票车票拿到了手中。一个晚上,将近十个小时(是的,火车晚点了)。在经过几个小时精神高度集中的抢占几分钟空闲座位的战斗后,最终将一张报纸铺在一个座位旁边,坐在报纸上晃了一夜。

第一次的站票火车,还是夜车,充分体会了火车旅行的辛苦,却也让我对火车旅行更加充满了好奇,这一路到底会遇到些什么样的人。

一次浙江回山城的火车,硬座。坐在我旁边的是一对母女带了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半夜婴孩撒尿,直接尿在车厢的地面上,沾湿了我的鞋子。想要发火的我,看到孩子母亲经历沧桑的脸和充满歉意的神情,到嘴边的话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最后直到我下车,我都能看到车厢地面上那一滩尿迹。

海晏开往格尔木的绿皮火车,上车补票,站票。车上大多是穆斯林和藏传佛教徒。我坐在一个穆斯林兄弟的装着棉被的麻袋上,吃着他们给的好吃的,听他们说他们民族的故事。

拉萨回上海的火车,硬座,50个小时(是的,它又晚点了)。可爱的驴友,专业的摄影师,收货返回的商人……第一天,开心地玩游戏,第一晚,坐在位子上累累地睡了;第二天,较开心地玩游戏,第二晚,雨衣在座位底下一铺,整个人钻到硬座座位的底下,就这么躺着睡了一夜,真的是太累。迄今为止最漫长的旅行,也算是变相体验了一把买不到卧铺票硬座回家的新疆同学的感受。

敦煌到嘉峪关的绿皮火车,硬座。只有4节车厢的精短小绿皮,头顶小电扇“呼哧呼哧”地吹着,窗外一片苍茫的戈壁,没有窗帘可以遮挡车外的炎炎烈日。列车员休息的半节车厢用布挡着,可以看到车尾开着的大门。

除去火车本身,有时候,火车站之于旅行也是难忘,甚至是终身难忘。海晏那个简陋的车站,没有候车室没有售票处,列车到站十分钟以前不开门,让踩着淤泥淋着高原寒雨的我直接冻成傻逼;漠河火车站,没有厕所的火车站,最近的厕所在火车站外面,当零下40度的天气,肮脏的厕所……接下去我不忍再写,我哪怕用的词再龌龊也描写不出我见到的那个厕所和我当时想要呕吐的感觉。

对于旅行来说,火车应该是很好的旅行方式,不同的人抱着不同的心情和好奇去乘坐火车。无论是硬卧、硬座亦或是站票(不好意思我没坐过软卧),那些所经历的有些东西以及从不同角度接触到的这个社会的折射面等等,对个人的价值观、性格、待人接物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样对于心性和肉体的磨练。

这些,我想,大抵就是旅行的其中一些意义,也是火车旅行的魅力所在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