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年表第三

六国年表第三

00:00
04:23

六国年表第三


太史公审阅《秦记》这篇文献,读到其中关于犬戎部族击败周幽王、周朝都城迁往洛邑的记述,以及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而被封为诸侯,他开始察觉到秦国僭越的苗头已经显露。《礼》规定:“天子可以祭祀天地社神,诸侯只能祭祀其领域内名山大川的神明。”然而现在的秦国仍然保留了戎翟民族的习俗,崇尚暴戾的武力手段,削弱仁义等道德教化。尽管秦国位列天子诸侯之下,但在祭祀仪式上却与天子的郊祀等同,这使有道德的君子们深感担忧。当秦文公跨越陇山,抵抗夷狄部族的入侵,尊崇陈宝,在岐、雍地区进行建设,随后秦穆公修正政治,其势力东扩至黄河西岸。此时,秦国与中原的齐桓公、晋文公等诸侯首领地位和影响相当。
此后,各诸侯国的臣子掌握了政权,大夫们代代获得爵禄,六卿取代了晋国的权力,在征伐和会盟等活动中,他们的威势甚至超过了诸侯。田常杀害了简公,以齐国宰相的身份单独掌权,对此各诸侯国却表现得平静,没有出面讨伐,天下的战功在一些方面变得竞争激烈。
随着韩、赵、魏三国逐渐瓜分了晋国,田和也消灭了齐国的姜姓并夺取了齐国,六国的兴盛自此开始。这些国家致力于增强军力并吞并敌国,纵横家关于政治得失的学说由此崛起。矫称君命的现象如同蜂拥而至,誓言和盟约之间缺乏信任,即使设置质子、剖析符节也无法约束某些行为。秦国最初只是一个小国,位于偏远的西部地区,中原诸侯国纷纷拒绝,将其视为戎翟等部族。然而,到了秦献公时期,秦国经常在诸侯国中崭露头角。尽管从德义角度来看,秦国不如鲁国、卫国采取暴戾手段,从兵力角度来衡量,秦国也不如韩、赵、魏三国合力强大,然而秦国最终能够一统天下,其中的原因并非仅仅因为其地理位置险要,形势对其有利,或许还有上天的助力。


有人认为:“东方象征万物开始生长,而西方则代表万物的成熟和结束。”兴起事业的人通常会出现在东南方,而追求实际功利的人常常出现在西北方。夏禹的兴起发生在西羌地区,商汤在亳地创业,周家的天下称王是通过以丰、镐作基地,讨伐殷朝而实现的,秦国称帝是因为从雍州开始兴盛,而汉家的崛起起源于蜀汉。


秦国已经如愿地称帝,焚毁了天下的《诗》《书》,各诸侯国的历史记载遭受更严重的破坏,这是因为它们对秦国存在一些批评的原因。《诗》《书》之所以能够重见天日,是因为它们多数被保存在普通人家中,而历史记载则主要集中在周朝朝廷,所以被毁灭得更彻底。这实在是遗憾!非常可惜!只留下《秦记》一部文献,却没有记录日月变迁,且其文辞简约不够完备。然而,战国时期权谋变革也值得大量记录,为什么一定要局限于古代文献呢?秦国取得天下的方式主要靠暴力,但社会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书赚》中说“要效法后代的王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时代与自己较为接近,习俗的变化相对类似,议论也较为浅显,易于理解和实施。然而儒家学者们受限于自身所闻所见,忽视了秦国建立朝廷的历史相对短暂,没有认真研究其发展的始末,在批评秦国各方面时都过于嘲笑,不敢称赞,这和那些只用耳朵尝味道的人没有什么区别。实在令人可叹!


我基于《秦记》,在《春秋》之后续写,从周元王元年开始,表列了六国时代的历史,一直到秦二世三年,共计二百七十年,记录了政治的兴衰变迁。未来有君子,可以使用此书来浏览观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