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大年初八,蓉城阳光正好。虽然是新春假期的最后一天,成都的各处文博景点依然人流如织,热闹非凡。新春假期间,成都再度迎来了火爆的文博热。去博物馆里过大年,也成为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城市的新习俗、新风潮。
武侯祠成都大庙会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四川博物院每日参观人数近万人,截至正月初七,参观人数达5万余人;成都博物馆线上预约爆满,一票难求,“风华万象”“满庭芳”等特展、常设展观者云集,迎新文化品牌“新春雅集”等吸睛无数,馆外也再次排起两圈长队,成都博物馆甚至启动应急预案,从14日开始,每日线上门票20000张增加至22000张;截至今日12点,金沙遗址博物馆共接待观众26.7万人入馆,较23年同期增长66.9%,文创销售产值286.2万;“2024武侯祠成都大庙会”也成为春节假期的人气热点,约有75万人次到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逛庙会、过大年;杜甫草堂博物馆“人日”当天,草堂内摩肩接踵,单日参观人次达到3.6万……
在成都博物馆门口排队的游客
成博交流宣传部主任王立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后台数据得知,观众中有60%为外地游客,他们来博物馆“学文化,看历史,探索天府之国的独特魅力”。春节期间的成都,举办了超480场次新春主题活动,不仅掀起了新年味、新风尚、新玩法的全民狂欢热潮,也向全世界游客敞开了怀抱。
“游喜神方”、祭先民、拜诗圣
“文博过年”,成都古老而新鲜的传统
“咚咚锵,咚咚锵……”大年初一早上8时48分,锣鼓声喧腾响起,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大门缓缓打开,身着古装戏服的川剧演员们一队队迈步而来。门口挤满了等着看仿古祭祀的市民游客们,他们熙熙攘攘于围栏之外,沿正门对面的影壁左右两侧雁翅状排开。
随着唢呐演奏出一曲《朝天子》,在富有川剧特色的曲牌声中,“仿古祭祀”的大幕缓缓拉开:文官、大靠、兵卒、武士、文武财神等,陆续盛装出场,紧接着,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也相继亮相。
这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每年初一“游喜神方”的传统,也成为大部分成都人大年初一的习惯。
水袖舞蹈、变脸吐火,随后祭祀队伍拉开“国泰民安 五谷丰登”的红条幅拉,迎来市民游客们一阵阵掌声和欢呼。不少人纷纷涌向一旁的“喜神方”大石,争相伸手触摸最上方的“喜”字。
今年71岁的老成都人毛阿姨喜气洋洋地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摸到了“一个边边”。毛阿姨说,自己还是个小孩的时候,父亲每年大年初一都会去游喜神方,“多早就出门了,一路从东门大桥那边走到武侯祠这里,转一圈再走回去。经常是他都回家了,我还没起床。”她说,后来自己也保持了父亲的习惯,每年大年初一清早出门,先去文殊院,再来武侯祠,摸摸石头上的字,“保佑我们全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西边的金沙遗址博物馆,盛大的祭祀典礼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纪念雕塑广场举行。自金沙太阳节举办以来,每年正月初一,金沙遗址博物馆都会通过这场气势磅礴的典礼,向先民致敬,也为如今生活在蜀地的人们送上祝福。迄今已举办十五届,成为一个古老又新鲜的传统。
“混沌开,阴霾散,天地祥,金阳现,万物昌,自此天下有余粮……”伴随声声庄严的祝祷,祭祀仪式的高潮——诵读祭文正式开始。紧接着,古蜀武士和圣女手捧洁白的象牙,跳起庄严的舞蹈,将敬畏之意宣告天地。
象牙舞之后,便是抛洒圣水和彩粮的环节。大祭司代表古蜀先民,用圣水和彩粮,将泽被天府、五谷丰登的祝福和吉祥播撒向众人。祭祀仪式结束后,大祭司走向围观的人们,摸摸孩子们的头,拉拉他们的小手,把平安的祝福传递给他们。
“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正月初七,相传是女娲造人的日子,称为“人日”。在成都与这个节日联系最为紧密的,当属诗圣杜甫。宋代以来,每年文人墨客纷纷来到杜甫草堂祭拜诗圣杜甫。如今,“人日”游草堂,凭吊诗圣,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新春文化活动,并成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人日”当天,市民游客前来祭拜杜甫
人日当天,在古朴肃穆的乐声中,手持宫灯、净瓶、花枝和书卷等物的祭祀队伍缓缓步向杜甫草堂大雅堂。在完成净手、洗礼、奠帛、礼祭、乐祭、舞祭的环节后,主祭人诵读祭文,并带领各界群众在司仪的唱礼声中向诗圣杜甫拜礼,以表达对诗圣深深的敬意。在工部祠门外,市民游客们则有序排队,向诗圣杜甫庄重鞠躬,敬献花枝。一群身着红色喜庆服装,头戴虎头帽等红色挂饰的小朋友们扮作“福娃”,喜气洋洋地向前来祭拜杜甫的市民游客们送上祝福。
潮流、技术、多元文化互相交融
助力成都文博火爆出圈
成都包容万物的城市氛围,也体现在新春期间各类文博活动中。比如“2024武侯祠成都大庙会”主题灯展,通过运用AR、VR技术,为观众们打造了一个叠加在现实灯光场景之外的沉浸式“三国元宇宙”。记者跟随工作人员的引导扫码,将手机镜头对准灯组和天空后,等待片刻,便看到在手机屏幕上的彩灯景观之外,有动画的七彩祥龙从门阙两侧飞出,白衣飘飘的诸葛孔明从天而降,手摇羽扇出现在画面一侧。
“除了大家熟悉的明月峡、剑门关之外,还有刘备登基的武担山、祭祀姜维的平襄楼、有庞统祠堂的白马关等。”武侯祠博物馆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工作部主任吴娲介绍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三国文化及其文化遗存,与市民游客们发生更多联系,让历史活起来。”
人们围绕着酷炫的“机甲关公”
还有酷炫的“机甲关公”,也在今年新春期间火爆出圈,四周总是围满了观众。该作品由老解放卡车零件翻模改造而成,高达9.7米,重约4吨,将变形金刚元素与武财神关公形象融合,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发展潮流融合,运用科技外壳表达关羽“忠义诚信”的思想内核。人们拿着手机寻找最佳角度,争相与关公合影。
2024年金沙太阳节的一大新特色,就是在传统的呈现中,融入了几分来自南美的印加风情,这也与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的“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相呼应。
在金沙太阳节现场,一座以秘鲁彩虹山为灵感创作的彩色花山下,两只憨态可掬的羊驼仿佛在悄悄露出微笑;那条有着金色向日葵造型的长拱门,其设计灵感是因为向日葵乃秘鲁国花。另外还有一组以智利国花风铃花为原型设计的“呼吸花灯”互动装置,格外受年轻人的喜欢——当你走到这巨大花朵下时,感应到来人的装置便会如大伞一般缓缓张开。
据介绍,今年的金沙太阳节共安排了200多场演出,包括古蜀祭祀、主舞台文艺演出、狂欢大巡游和人偶互动等,在每日不同时段上演。除了音乐剧《金沙》之外,还特别邀请来自古蜀发源地——岷江上游地区的“蚕丛部落多声部组合”,表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尔麦多声部民歌。以及来自南美洲的音乐人李诺,用排箫和盖那笛等乐器,为大家献上秘鲁第二国歌《山鹰之歌》,为沉浸在印加文明的观众,送来地道的南美风情。
天南地北来成都
感受春意蓉城、千年文脉
这几日,深冬的成都暖阳高照,各处的梅花开得正艳,特别是浣花溪旁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吸引了各方游客前来赏梅花、祭拜杜甫。
杜甫草堂盛装打扮的小“福娃”
在杜甫草堂前,记者遇到了从杭州专程来到成都过春节的市民张先生一家,他们在这里赏梅祈福、看展游园,欢度新春佳节。这趟行程除了祭拜“诗圣”杜甫外,他们还特意为这里的梅花而来。“此前就听说草堂的梅花富有诗意,而站在杜甫雕塑前,看着红梅点缀在他周围,更具诗意和成都独特的美感。”张先生说。
各大博物馆推出的展览,彰显了多元灿烂的文明魅力。四川博物院“龙行中华—2024年春节贺岁特展”,通过60余件/套与龙有关的精美文物以及丰富图文资料,勾勒出龙如何从原始崇拜最终演变成全球华人精神图腾。蟠龙盖兽面纹铜罍、龙纹夹层银杯、高浮雕青龙石刻等文物带领“龙的传人”,一起寻觅中国龙,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
蟠龙盖兽面纹铜罍
成都博物馆“风华万象:16—20世纪典藏珍品艺术展”汇集300余件中外传世珍品,让观众可以一览时代浪潮下东西方审美艺术变迁、传统装饰美学的历史演变以及工艺迭代中的传承创新;“满庭芳——金银器里的宋代生活”特展则荟萃了来自河北易县大北城窖藏金银器、玉器、琥珀制品,与以彭州宋代窖藏金银器为代表的四川地区出土金银器共计120余件/套,共同呈现两宋时期高超的金银器工艺水平与形制特色,彰显宋代生活的风尚与审美意趣。
明孝靖皇后十二龙九凤冠
“太震撼了!既感受到了古蜀的文化,又体验到了过年的氛围!”在金沙遗址博物馆花灯下,江林招呼着老公、孩子一起拍照。江林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人是从江西来成都旅游的,今天已经是来成都的第五天了。“因为女儿很想来看大熊猫花花,我们也想在成都周边玩一玩,所以我们大年三十吃了年夜饭,初一就马不停蹄地出发了。”
在成博参观的游客
来自西安的王女士告诉记者,此次带着儿子来成都及周边游玩,过去几天,他们去了成都博物馆、武侯祠、三星堆等地方。“儿子对博物馆、古代文化非常感兴趣,我们西安是历史古都,成都也是有千年文化的城市,所以这次特地带他过来感受成都的文化特色。”王女士说,“今天来金沙遗址他看到了很多出土的金器、玉器、象牙器,这一次的‘文博之旅’他玩得很开心,也希望他能够从中了解更多不同地区的文化,增长他的见识。”
金沙太阳节“芙蓉花开”灯组
从山东来成都过年的宋阳铭则对太阳神鸟啧啧称奇。“这几天在成都经常看到这个图案,直到来到这看到真实的太阳神鸟,觉得太神奇了,非常好奇当年的古蜀人怎么做出这么精致的金箔的。”他告诉记者,自己此次带着妻子、女儿女婿一家四口,一起来到成都的儿子家中过年。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成都了,但宋阳铭依旧对这座城市充满着新鲜感。
“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体验,尤其是过年期间,成都各个景区都举办了特别多的活动,非常有过年氛围。”宋阳铭特别提到,在除夕当天,他们一家人还去到四川天府新区观看了无人机表演,“现场人特别多,特别热闹,这个年过得真红火!”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乔雪阳 编辑 李瑞峰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