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一个一言难尽的国家。
在网络的江湖上,至今仍然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话说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防止日本法西斯重蹈元朝和清朝自北向南统一中原的覆辙,蒋介石审时度势,主动在上海对日军发动猛烈进攻,企图将日军进攻方向强行改道为自东向西,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淞沪会战”。
事实证明,蒋介石的设想“天衣无缝”,但南京国民政府内部山头林立的政权结构加上一盘散沙的组织能力,直接导致战役开始后很快一发不可收拾,惨烈的伤亡后更是一溃千里的败退。
10月27日,蒋介石下令参战部队全线撤至苏州河南岸,仅留一个团坚守四行仓库,企图通过坚决抵抗的“表演”呈现给即将到来的“九国公约会议”,最终赢得列强对中国的“国际支持”。
面对蒋介石的一片苦心,深受感动的西方列强给予了道义上的坚决支持,实质行动则啥也没有,直到欲壑难填的日本法西斯彻底突破了它们的底线,才终于愿意跟中国站在了一起。
蒋介石的一系列操作,深刻说明了“弱国无外交”的正确性,指望西方列强主持和平简直是痴人说梦。但对于弱国而言,不切实际的指望从来都是无可奈何下的被迫选择,对于今天的乌克兰而言,情况似乎尤其如此。
虽然早知道美国等西方国家一贯看情义为抹布,视节操如手纸,但却没想到俄罗斯的炮弹还没有呼啸而至,美国撇开责任的声明就捷足先登。而且俄乌兵戎相见后,美国也确实履行了“不干涉”的“中立”操作。眼见美国见死不救,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盟各国纷纷装聋作哑,昔日称兄道弟的西方国家瞬间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任凭本就摇摇欲坠的乌克兰更加雪上加霜。
然而,即便成为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乌克兰依然没有破罐子破摔,虽然富可敌国的寡头们早已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但依然有军队和民众进行着坚决抵抗。虽然真假消息满天飞,战况进展扑朔迷离,但此起彼伏的枪炮声以及层出不穷的爆炸声和火光,有力证明了乌克兰在被西方国家习惯性抛弃后,并没有自暴自弃。
在静夜史看来,乌克兰的坚决抵抗,除了无路可退的客观因素,更重要的原因在于:
只有抵抗,才能真正实现“双赢”局面。
也许,此刻的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乌克兰这样无论如何做都能稳赢不亏。毕竟,如果乌克兰打赢了俄罗斯,维持了主权和领土完整,那么俄罗斯必将遭遇沉重打击,短期内不敢再对乌克兰有“非分之想”,所以旗开得胜的乌克兰必将昂首挺胸地跨入北约俱乐部的大门,成为北约各国不可或缺的好兄弟好伙伴。
而如果乌克兰不幸一败涂地,全境沦为俄罗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因为俄罗斯本就是安理会五常之一,所以乌克兰自然也顺理成章地阔步迈入安理会,享受着其它国家惭凫企鹤的目光。
可以说,输赢都是赢的乌克兰,不是凤毛麟角,而是打着灯笼都不好找,隐身效果堪比歼-20战机,“隔壁”的印度和湾岛都快馋哭了。
只是,就像某些“优质”剩女经过美颜后自我感觉杠杠好一样,乌克兰的所谓“双赢”,看起来美不胜收,但现实情况却是一地鸡毛。毕竟从本质上说,在北约和俄罗斯于乌克兰大地上忙着龙争虎斗时,乌克兰却比日俄战争时期宣布“局外中立”的清政府还憋屈,因为乌克兰早已卖无可卖。利用价值的迅速归零,最终导致的是乌克兰的无足轻重,所以当前的乌克兰早已连谈论输赢的资格都没有了。
之所以导致如此尴尬的局面,静夜史认为和乌克兰“特立独行”的区位有莫大关系,而因为“一方热土养一方人”,所以东欧黑土地上孕育出来的乌克兰民族精英,最终在东西方的深刻影响下应时而动,走上了一条“弃俄投美”的不归路。
虽然同属于东斯拉夫三兄弟成员,但乌克兰因为被第聂伯河南北切割,再加上西接巴尔干,东临高加索,北望东欧腹地,南濒黑海波涛的区位,使得乌克兰从一开始就“南北尴尬,左右为难”。
由于各方势力的东去西走、南来北往,乌克民族的形成也比俄罗斯及白俄罗斯更晚,而在乌克兰民族形成的历史空档,东部的沙俄及西部的波兰-立陶宛联邦是乌克兰大地上的主角。
为抵抗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残酷压迫和克里木汗国的蚕食,东乌克兰在1654年与沙俄“结盟”,从此俄罗斯元素注入乌克兰基因。
虽然乌克兰一再强调两国平等,但现实情况是乌克兰根本没有话语权,于是沙俄顺理成章地同化乌克兰,除割占了乌克兰大片土地,更不断在东乌克兰推行种族换血,大大提升了俄罗斯族的人口比例。
然后在波兰-立陶宛联邦盛极而衰后,异军突起的沙俄向南消灭克里木汗国,向西3次瓜分波兰,逐步实现了乌克兰的“统一”。
所以,乌克兰的历史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局,毕竟如果不承认沙俄的贡献,那么乌克兰将不复存在;但如果承认沙俄是大哥,那么乌克兰的地位将无从谈起。
所以乌克兰只能承认沙俄,但俄乌关系却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由于苏俄在苏波战争中的马失前蹄,乌克兰再度东西撕裂,直到1939年苏德瓜分波兰后才再度实现了统一。
1922年苏联建立后,东乌克兰作为粮食主产区成为苏联粮仓,大量的乌克兰粮食在满足苏联需要的同时也大量出口西方,为苏联工业化购置工业设备。
这种设定成为1932年乌克兰大饥荒的重要因素,而这场被乌克兰精英认定为苏联推行种族灭绝的事件,而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在“大俄罗斯”主义的死灰复燃下逐渐成为大号的俄罗斯,于是俄乌关系冷若冰霜。
所以苏德战争爆发后,大量乌克兰人箪食壶浆以迎德军,甚至加入德军反击苏联,他们的行为在战后遭到了苏联的猛烈报复,俄乌关系一落千丈。在这样的情况下,1954年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更像是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种族同化”。
待到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不期而至,俄乌关系彻底反目,所以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马失前蹄,乌克兰和俄罗斯等加盟国迅速挣脱,并陆续走上了一路向西的道路。
本来改旗易帜后一路向西作为昔日苏联加盟国的共同愿望,在此起彼伏的“同去!同去”中充满着快活的气氛,但问题是西方国家对其它国家“照单全收”,对俄罗斯却总是那句“出门右滚”,于是俄罗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只是,俄罗斯重拾武器坚持斗争无可厚非,却严重影响了乌克兰等国家的前程。毕竟作为西方国家代表的北约和欧盟对昔日的苏联卫星国甚至加盟国大开绿灯,本质上就是要以咄咄逼人的“东扩”,不断挤压俄罗斯在东欧的战略回旋空间,但俄罗斯绝不允许北约的炮口直抵俄罗斯家门口,所以乌克兰作为北约和欧盟“东扩”的必经之路,也是俄罗斯寸土必争的地方。
从2004年“橙色革命”以来,乌克兰的一系列动荡,基本都是发生在俄罗斯与北约针锋相对的大背景下。而乌克兰作为第一当事人,除了和风箱里的老鼠一样两头受气,根本无计可施,因为更早之前的1994年,乌克兰已经选择了自废武功。从此以后,世界再无“苏联二哥”,有的只有“二姐”,号称“欧洲子宫”。
因为当年同在苏联屋檐下,于是当苏联解体,根据“原归属地”原则,乌克兰分到了近30%的苏联遗产,尤其是继承了176枚SS-N-24型和SS-N-19型巡航导弹、2500枚战术核武器、1272枚洲际导弹核弹头、170个核弹发射井,44架具有核武器投放能力的战略轰炸机,一夜之间就成为美俄之后的第三核大国。
但由于核武器严重阻碍乌克兰的“一路向西”,更重要的是独立后的乌克兰尴尬的综合国力根本不足以供养庞大的战略力量,于是在面对美俄携手抛出的橄榄枝,寡头操控的乌克兰很快作出了“自愿放弃核武器”的历史性决策。
1994年1月14日,美俄乌3国总统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了撤除乌克兰境内所有核武器的协定,规定乌克兰在10个月内,销毁核弹头,废除攻击力。
到1996年6月1日,乌克兰成功地“自废武功”,真正成为远近闻名的无核国家。然后,失去尖牙利齿的乌克兰,再度跌入东西撕扯的地狱。
因为美俄等西方国家的出尔反尔,家徒四壁的乌克兰只能变卖家产,直至卖无可卖。
如今的乌克兰,最尴尬的地方不在于贫穷的外表下,老掉牙钱数量严重不足的武器根本不足以保家卫国,而在于乌克兰为了反俄的历史恩怨以及一路向西的美好愿望,已经到了一意孤行的地步,而这种导致东西撕裂进而引发历史记忆错乱的操作,让乌克兰人连基本的国家民族概念都傻傻分不清了。
这样的乌克兰,能打赢俄罗斯还好,如此一方面重塑乌克兰凝聚力,重拾大国信心,更能得到北约等西方国家的充分肯定,无论如何都是百益无害。
只是,乌克兰早已没有了战略价值,在得不到西方国家支持的情况下,想要单枪匹马地干翻俄罗斯,乌克兰表示压力山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乌克兰似乎只剩下沦陷并从属于俄罗斯这条路,进而成为五常之一。
只是,乌克兰能不能万众一心坚持到“全境沦陷”,进而打包成为俄罗斯领土分割的一部分,乌克兰自身也没有信心。更重要的是,乌克兰不抵抗后“望风归附”注定被俄罗斯鄙视,进而被轻易“同化”,而如果坚决抵抗,被俄罗斯拿下后注定又要面临更严厉的“镇压”。
总之,失败后的乌克兰,拥有的不是五常席位,而是失去整个国家。
因此,摆在乌克兰面前的,不是赢了进北约,输了成五常的“双赢”局面,而是向西无路,向东无门的“双输”环境。如果乌克兰不是在无脑精英的领导下昏招迭出,尤其是自废武功放弃核武库,乌克兰的今天不会这么尴尬和凄惨。
那么,乌克兰的遭遇,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静夜史认为当然是有个锤子的启示!
虽然大家都是一米几,中乌两国都是世界民族之林的一部分,两国也曾有过频繁而密切的交往,这并不意味着乌克兰的遭遇能成为我们“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镜子,因为中乌从来不是一路人,不仅是民族的天差地别,更有国家性质的南辕北辙。
说白了,中国是大国,乌克兰是小国。就像你不能指望狮子从老鼠身上学到求生本领一样,大国的生存方式注定了乌克兰不能成为我们的参考。
中乌两国最接近的时刻,是1950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此之前的中国,受尽了帝国主义的强取豪夺,没人相信新中国的成立会有多大的改变。
但当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及其劣势的武器装备将以美国为首的17国联合国军打得满地找牙,国际社会为之震撼,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空前提升,这是新中国在1954年能以五大国身份参与日内瓦会议的根本因素。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辉煌胜利后,美国将新中国视为强大对手予以遏制,苏联则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援华,短短数年时间里便帮助新中国建立了强大而完备的工业体系,甚至包括核工业。
而后,因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政策,中苏两国彻底交恶,新中国的国际环境空前险恶。
在这样的情况下,深谋远虑的毛主席等领导人坚持自力更生,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奋斗,陆续研制出了“两弹一星”的巨大成就,尤其是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1颗氢弹的横空出世,使我国拥有了对等反击的强大实力,这是新中国敢于在1969年珍宝岛事件中与苏联硬碰硬的最大底气。
而中苏的针锋相对也彻底震撼了美国,并推动了中美关系在1972年的正常化,从此苏联在越来越被动的国际环境中每况愈下,并最终在1991年土崩瓦解。
而苏联的解体,又让中美关系急转直下,从此为了对抗美国的围追堵截,中俄选择“背对背拥抱”,抱团取暖形成抵抗西方国家的强大力量。
相比于乌克兰只能向东向西或者当场去世的选择,我们的选择似乎更少,那就是为了生存,必须时刻战斗。因为我们的体量注定不可能“小鸟依人”地成为随波逐流的大国附庸,5000年文明积淀形成的强烈自尊心,注定了中华民族时刻以近代史的屈辱为耻,并时刻在为伟大的民族复兴而不懈奋斗。
所以,我们站起来了,更要强起来,用胸怀天下的“一带一路”倡议,擘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
尽管任重而道远,但既然开始,就不会再停下。这是时至今日依然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乌克兰根本无法比拟的。
所以,乌克兰不可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反而是我们的自强不息,必将成为心存侥幸的乌克兰的榜样和标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