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破3亿!春节最“寒碜”电影,却让全国人民痛快了

2天破3亿!春节最“寒碜”电影,却让全国人民痛快了

00:00
10:16

2天角逐,《第二十条》靠口碑逆袭。

关于《第二十条》的讨论,一条接一条登上热搜,被吸引的大批自来水,争相在朋友圈安利。

其实,今年春节档可谓神仙打架,电影豆瓣一开分,就是8分左右,《飞驰人生2》开分8.2,《第二十条》开分8.0,而7.8分的《热辣滚烫》也贴近8分线。

而其中,《第二十条》作为鲜有的现实主义题材,在众多主打喜剧励志的选手里,显得似乎格格不入。

其实在上映前,就算有张艺谋及众多票房保证,因为主题过于严肃,很多人就不看好这部电影。

但《第二十条》用实力说明,老谋子果然还是老谋子。

有人感叹,前一秒哭,后一秒笑,看个法律主题电影,居然比喜剧还上头,张艺谋,可真有你的。

能把法律电影拍成喜剧合家欢的人,也就只有国师。

“第二十条,是我电影里笑声最多的一次”

《第二十条》逆袭,也是张艺谋式春节档的一贯操作。

在定档之初,相比贾玲的减肥噱头,沈腾+韩寒的回忆杀王炸,《第二十条》显得相当低调,甚至“寒碜”。

在合家欢的春节,公然亮出“法律”专业术语,再加上赵丽颖那张广为传播的悲泣图,很多人都质疑,《第二十条》到底适不适合春节去看。

看片名,名字叫第二十条,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连学法律的人或许都勾起了背法条的PTSD。

论搞笑,各种社会人物的宣传海报,尤其是赵丽颖那张迎在风中的哭脸,跟搞笑似乎也是八杆子打不着。

仅从电影简介上看,《第二十条》像极了妥妥的社会电影,甚至是那种看起来叫好不叫座的文艺片。

这种宣传配置下来,不少影评博主,已经把《第二十条》pass出过年必看清单了,毕竟,谁也不想大过年的看完闹心。

所以,这个电影能口碑逆袭,超出了很多人的意料。

在对手众多和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没想到电影还是爆了。豆瓣开分8分,后续还有继续拉升票房的希望。

导演亲口说,这是一部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是“自己拍的电影里,我觉得笑声最多的一次”。

一个听起来如此严肃的主题,张艺谋是怎么变成喜剧合家欢的?

就一个词:极致颠覆。

《第二十条》里,选用的故事牵涉3个案件、5个家庭,其中的人物形象又是跨越老中幼不同年龄段,涵盖多样群体。

为了让案件不晦涩,电影的演员选角,也都自带喜感。

比如马丽,作为受害者的家属,却因为自带搞笑气氛,“活儿没成怎么走出成功的步伐了呢”、“我咋心这么慌呢”,每隔几秒出现一个笑点,总能让观众不自主的笑出声。

乔杉饰演的小卖部老板,每透露一个秘密,就得朝检察官要红包,美其名曰“抽奖活动送中华”,没想到最后送的却是中华牙膏,还是酒店样品装的那种,几句话就把市井气演活了。

从小家到大家,小家负责调节气氛,大家则充满了悲悯情怀。

与其说是社会片掺点喜剧,更不如说是喜剧里加点社会议题,以“喜剧”这个老少咸宜的方式,在插科打诨中慢慢给观众抛出个严肃司法议题。

极致颠覆是电影里最大的看点,也是观众不反感的原因,正是这些有条不紊的设计,让张艺谋有底气说出:

希望《第二十条》能走进千家万户。

无数影帝影后,竟都甘心做小配角

有看过的人说,《第二十条》像是现代版的《秋菊打官司》。

也有人说,片子里大量的对话,巧妙程度有点像《让子弹飞》。

同时,这部片子教育意义也很明显,围绕“正当防卫”的主题,电影意义不低于《我不是药神》。

能在一部电影里看出这么多好片的影子,显然《第二十条》有点东西,具备春节档电影好看的必要条件:剧情的刺激、搞笑的痛快,主题的正能量。

这些点,确实是《第二十条》能够逆袭的原因。

但刀哥觉得,它还有两剂只有张艺谋能下的猛药,让电影更爆。

1、小人物也有高光时刻

从小人物生活的鸡零狗碎中找到笑点,再找点高光,这事儿老谋子向来擅长。

张艺谋曾坦言,他喜欢《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等作品中的主角,因为她们代表着陕西人的性格,“一根筋,很执着,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一根筋的行为、一直坚持的固执,就产生了戏剧性。”

《第二十条》,同样是继续各种小人物上高光。

雷佳音饰演的检察官,在自己生活一地鸡毛时,还能顶住重重压力,最终站出来为生民请命。

杨皓宇饰演的张贵生,一直去上访,目的就是为了“讨说法”。

赵丽颖更为颠覆,本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遭遇不公投诉无门时的爆发力与感染力,让人忍不住一次次落泪。

他们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角色,聚在一起却想干一件大事:

探索正当防卫的合法性。

和去年的《满江红》一样,这次的《第二十条》,同样是集齐明星一条龙,多达21位实力派演员,包括《狂飙》、《漫长的季节》原班人马;搞笑界顶流范伟、马丽、潘斌龙等,各自代表故事中的一环。

虽然看起来是大杂烩,但单拎出来每一个角色,都称得上主角,更衬托出角色的悲剧命运。

搞笑+大情怀=张艺谋式爆款。

这也是为什么,一帮影帝影后来演,却还都心甘情愿做配角。

2、张艺谋式的现实主义喜剧

做好一部合格的商业片之下,张艺谋还放出了不少“私货”。

谁说国产电影只允许歌颂,不允许揭露?刀哥看完后印象最深的几句台词:

“让老百姓绝望的,不止是黑恶势力”。

“法,不能为不法让步。”

“法律,是让坏人作恶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论台词、论尺度,都可以说是春节档电影之最,这部影片,并没有回避社会现实中的阴暗面,用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直指社会不公、权力滥用等问题。

张艺谋说,陕西是一个色彩浓重的地方,所以他的早期作品也特别注重色彩,这就是土地带给人的影响。

但在这个片子里,却完全褪去了所有颜色,甚至连滤镜都不让加。“把手段收起来了,和那种张扬的、浓郁的完全相反。”

褪去了滤镜,不代表电影寡淡,相反,小人物更真实的一面,暴露出的是社会的大问题,回答的也正是观众们最关心的问题,“为什么好人总没好报,为什么见义勇为不被提倡?”

电影最后坚信正义和公平,最终会战胜不公。在一部合格的喜剧片之下,不止于讽刺或批判,还能让观众感受到力量感,这才是张艺谋最“毒辣”的地方。

永远被质疑“江郎才尽”,

为何还能称霸春节档?

拍《第二十条》之前,张艺谋身上也背着不少“黑料”。

虽然《满江红》是去年春节档冠军,但口碑却有极大争议,大众没少用“一镜到底”梗来嘲讽。

国庆档的《坚如磐石》,超过10亿的票房虽然不低,但也被不少人诟病剧情太过晦涩。

没想到这次,《第二十条》让他翻盘了。

和以往单纯拍喜剧、或者拍现实题材不一样,这一次,张艺谋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词:

痛快。

《第二十条》拍得痛快吗?

毫无疑问,无论是影帝影后们的表演,还是密集的剧情反转,人们总会在某一时刻感觉到“痛快”。

首先,剧情的反转及结尾很痛快。

在人们心中,“现实主义题材”和“喜剧”往往是对立的。

但以悲剧加剧沉重,不如用喜剧分解沉重。

就像影片里,很多该严肃的口吻和镜头讨论沉重话题,张艺谋都换成了用诙谐和幽默的台词,消解了观众很多负面情绪,所以“前一秒哭,后一秒笑”。

其次,各种不起眼的细节,也让人觉得痛快。

电影中涉及到的案件,其实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正当防卫、见义勇为、扶危助困……各种社会议题,保证每个人看都有代入感。

罗翔曾讲过一个“粪坑案”,在社交媒体上大火,其实,如何区分“互殴”和“正当防卫”,又怎样防止“防卫过当”,一直是网友们最为关心的议题。

这次,张艺谋用了一种最喜闻乐见的方式解释,让孩子看到了快乐,成人也摸透了法理人性。

张艺谋透露,《第二十条》此前做过观众测试,发现该片引发的笑声是《满江红》的两倍。

张艺谋式爽片,从来都不是靠单纯堆料的尬笑,也不是讨好观众的卖笑,就像他解释自己为什么做喜剧:“真正的喜剧,都是从困境里来的。”

喜剧根植于电影内容中,糅合在情节里,既不影响电影的内核呈现,又能寓教于乐。

无论悬疑,还是现实主义,核心总有张艺谋的方法论在。

在嬉笑怒骂中,暴露出底层潜规则、公义和法治,同时用一个个普通生动的故事,帮助观众理清对人性、对社会模糊地带的认知:

原来,公平正义这四个字,并不是假大空的概念。

就像贾玲的《热辣滚烫》,观众说看完想立刻去报个拳击班,有人说看完《第二十条》,也想去当个法学生。

好的电影,能做到这一点就已然足够。

结语:

“频频创新,怕不怕翻车?”

同样是陕西老乡的董宇辉,曾在《第二十条》上映前如此问张艺谋。

张艺谋听完却不在乎地笑了,“我也有翻车的时候,好几部吧,网友应该比我熟。”

当时,还没人能想到《第二十条》的口碑能如此逆袭。

好在,最后张艺谋赌赢了。

无论形式、风格怎么变,永远不变的,是大牌为剧情让位,内容以人民为中心。

泥沙俱下的喧闹中,从电影口碑就能看出:

接地气,永远是爆款公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莫尔强

    龙年了,喜马拉雅ai语音也该有所进步才好,不可以满足于这种又土又傻还经常读错字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