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知名阿根廷足球明星梅西在香港引发的舆论风波,仍在持续发酵。
此前,梅西和目前效力的美国迈阿密国际队在来港踢友谊赛时,并没有如主办方以及出资支持的特区政府所希望的那样出场比赛,也没有在赛后安抚失望透顶的球迷。
这一做法在香港乃至整个中国都引起了舆论的热议,以及对梅西的批评。
而从英国《金融时报》一篇关于此事的最新报道来看,梅西香港的这次风波,还令一些美国人,尤其是关心美国足球运动发展的人感到紧张。
因为他们同样对去年7月来美国踢球的梅西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给不温不火的美国足球带来深远的改变。
但梅西和引进他的迈阿密国际队如今在香港经历的这场“公关噩梦”却在提醒这些美国人,不能将这种希望都押注在梅西一个人身上。
毕竟,迈阿密国际就是太仰仗梅西的个人影响力去做营销了,指望着他能在俱乐部首次的国际之旅中成为其金字招牌,结果当他在香港出了问题后,整个俱乐部的品牌声誉都搭进去了。
一名致力于将欧洲足球引入美国的人士还对《金融时报》表示,梅西一受伤,大麻烦就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在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已经上演过了。
另一方面,《金融时报》该文章认为香港之行演砸是“每一个环节”都出了问题,并将更多的责任指向了迈阿密国际俱乐部,以及俱乐部的共同持有人、前英格兰球星贝克汉姆,认为以贝克汉姆的经验根本不该让事态发展成这样。
对于梅西,该报则认为他已经36岁了,还有1000场比赛要踢,说他“不是机器”,肯定是要保存体力的,俱乐部也怕他真的受伤了,波及联赛。但这种可能也反映出梅西在香港惹出争议一个要因。
因为从这种观点来看,不论梅西还是迈阿密国际,可能都不觉得香港的比赛很重要,重要到梅西需要亲自上场,所以即便与主办方签了上场合同,他们还是用“伤病”糊弄了过去。
但他们却从未想过那么多香港的球迷之所以要去看一个在美国的足球联赛中都排名靠后的球队,完全只是因为梅西,因为梅西会上场,哪怕他真上不了,只要赛后能绕场一周和球迷挥挥手,很多人也能心满意足。
但梅西和迈阿密国际却把事情做得太绝了,包括后来在日本表现出的那种反差。
至于梅西个人层面,其实去年7月美国《纽约客》杂志曾在梅西开始在美国踢球后,写过一篇值得玩味的文章。
从该文章的讲述来看,梅西之所以选择来美国踢球,似乎是因为美国的水平较低,他不会因为在欧洲踢球时那样,想划个水就被球迷嘘惨,甚至他就算划水,都可能仍然是这里的最佳。
然而,当他在香港面对那么多热爱他的球迷花钱来看他时,却似乎连划水都没有划,而是直接躺了。
来源:环球时报新媒体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