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乡村里的“中华战舞”舞者讲述:花半年时间练习,在村民心目中形象高大

潮汕乡村里的“中华战舞”舞者讲述:花半年时间练习,在村民心目中形象高大

00:00
13:28

【龙行龘龘|九派新闻2024春节特别报道⑭】

逢年过节,潮汕地区便会跳起英歌舞。

英歌舞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具有独特的步法、身法、槌法、阵法。既似土风,又似武舞。它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构成了磅礴、威武、强壮、豪迈的气势,给人以力与美的震撼。亦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中华战舞”。

这是大型集体舞,舞者双手各持一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健壮有力,节奏强烈。

九派新闻联系到潮汕地区三个不同村子里的英歌舞队伍成员,一位28岁教练称,他从11岁起就对英歌舞入迷,放弃了原来的职业,选择回没有英歌舞队的村里组建队伍。英歌舞不但赋予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让他们对生命充满热情。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1】槌一吼,动作一舞,兴奋不已

陈先生 男 28岁 揭阳普宁市华溪村

鞭炮一响,鼓一响,槌一吼,动作一舞,兴奋不已。这是英歌舞演出时带给我的直观感受,只要想一想,四面八方都是人,一面鲜艳旗帜写着:华溪英歌舞,它饱含激情,又是为村里和给乡亲们振方,心中充满荣耀。

我是华溪村英歌舞的领队和教练,我从2005年开始跳,到现在已经10个年头。

我们村里的英歌舞是我一手组建起来的。一九八几年的时候曾经有一个队,但是后来没有传承下来,我十一二岁的时候,非常喜欢英歌舞,但困于村里没英歌舞队,只能到别的村去看,等到19岁读书出来的时候,我就自发组织起来,现在我们队伍有100多个人。

主要是村里的年轻人自发报名,从读初中的孩子,到二十四五岁的青年人,大家都很踊跃。我们村里有1万多人,我们很受人尊敬,给人的感觉是很专注团结,有些家长过年看到我,会问我,“教练啊,你看这孩子,明年去英歌好不?”

我都会答应下来,现在我们队伍人数很多,一共一百多个孩子,分成两个队,所以在动作和组队编排上要有所创新,传统的英歌排不了那么多人。

因为有些孩子年龄比较小,体力动作跟不上,我们每年都会花半年去练习准备,就为了初一、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的表演,以及中秋节等其他节日的表演。每年六月份就知道参加的人数会有多少,有多少人出去读书或者打工,放暑假的时候就两天练习一次,平时就一个礼拜练习一次,一次两个小时。

头槌是李逵,二槌是关胜,这些角色扮演选择经验丰富的人,而舞蛇者时迁—探路人,要更加精挑细选,一般都是小孩,要灵精。

拿一条绳子、裤带,他就会舞给你看,舞蛇者是不用教的,学不来要看天分的。他自己会舞起来,我们这一行,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是不是能舞蛇。

我们队伍的舞蛇者是13岁。他的弟弟12岁,在队伍里敲锣,也是年纪最小的。

我们属于快板,节奏更加紧凑,视频是感受不到这种震撼的,你要来现场看,只要锣鼓一响,左右都是人,围着看,你也会很兴奋。

以前有句古话,鼓声一起,服装和脸画上去,锤敲到手都不会疼。

我非常热爱英歌舞,对它入神。原因说不上来,从11岁看到英歌舞跳起来的时候,就被这种舞所吸引,它包含了武术、喜剧、舞蹈等元素,拥有一种令人惊心动魄的美。

19岁的时候,我去广州做电商,产生了想要在村里组织一个英歌舞队伍的想法,起步非常艰难,我去隔壁村看和学习,看视频学习,每逢周末,广州揭阳两地跑,去教授和组织。后来,我直接放弃电商回到家乡,一心一意地创办英歌舞队。我回看我的选择,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怀疑,但是队伍到现在已经10年,属于上岸了,甚至不用我怎么操心了,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们不做商演,我不做英歌舞教练和领队的时候,在家乡经营着一家饭店。我爱人很支持我,但是家里人不支持,虽然我爸不鼓励我,但每当表演,还是会叫亲戚朋友来帮忙照顾队伍里的小朋友。

出门前,我都会跟孩子们说,“不要紧张,也不要丢面子,穿上这身衣服就要认真地跳。”

【2】英歌赋予我自信

小二 男 22岁 汕头潮阳凤岗乡

我在2017年初次接触英歌舞,2018年第一次演出,之后每一年都有参与表演。

我们的团队叫凤岗英歌队,历史可以追溯到1943年,团队成员在18岁到30岁之间,以前基本上都是男性队员,今年有了些创新,加入几名女队员,扮演顾大嫂、孙二娘等角色。最初的队员只有二十几个,随着时间队伍慢慢壮大,这几年英歌舞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现在整个队伍加起来接近90人。

大家都是自主报名,然后由教练来挑选。每个队伍选人的标准都不太一样,我们团队是敲慢板的,慢板流派主在游神的时候演出,最大的区别是跟观众的距离会更近。动作相对于快板和中板幅度会更大,会要求基本功扎实一些,加上我们村里游神会比其他村时间较长一些,别人一般是一天,我们是连续三天,所以对队员体能方面的要求比较高。

可能有人觉得自己平时经常打篮球,经常运动,学英歌舞会轻轻松松,但其实英歌舞是一种偏爆发性的运动,体力消耗很高,加上我们慢板英歌对马步这种基本功要求很严格,有些人练了一两个晚上就坚持不下去了。

我是练了将近一个月才参与演出,每天晚上风雨无阻地去排练。今年的话练得比往年早,2023年9月底的时候就开始排练了,今年参演的新队员很多都是学生,老队员基本上没有变动,他们平时在外面工作,然后每年到这种特定的日子就会请假回来排练演出。

每个队员心里都有一份根深蒂固的情感在,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在街上表演的时候,我们看到密密麻麻的观众第一反应是兴奋,看到有很多观众来观看英歌舞表演,心里会比较激动,不觉得累了。到开路的环节,我们和观众会有一些肢体上面的互动,比如说会有一些小孩子围观,那我们就会走过去握握手、拍拍合照等等。

穿上表演服装,村民们会对我们特别热情,会很尊重我们,有些村民会准备一次性杯子,里面装满茶,然后叫小孩拿给我们喝,或者专门在店门口放一些凳子,让我们在休息时间可以坐一下,英歌舞表演者在村民们心中的形象很高大。

我们团队在慢板流派里也算小有名气,一方面是我们有个好教练,另一方面是我们创新添加了跳跃动作,被观众称为“会飞的英歌”。

慢板基本上动作比较缓慢,有点像打醉拳,一般不会有跳跃之类的动作,近十年我们的队伍做了一个比较大的转变——加入了一些跳起来的动作,网友们说我们看起来像轻功表演,跳起来像凤凰在翱翔。

演出前化妆。受访者提供

英歌舞表演的妆需要根据人物去化,我们一般都是请专门的化妆师来化,会分文脸和武脸,每个角色的脸谱都不太一样,所以化妆会耗费很长时间。

我们团队的舞法以南拳、醉拳为基础,慢中见势,势中显气,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套用传统武术套路演变而成,最具有代表性的阵势有蜈蚣分须、铁锁股、双龙抢宝、莲花座等套路,花样变化灵活自如,起承转合有致。

我们的表演更注重动作演绎,除了头槌尾槌,中间大部分人物都是没有角色的。头槌尾槌的话,我们跟其他队伍有些不同,头槌是鲁智深、李逵这些角色,尾槌是武松、浪子燕青,我饰演的是燕青。

比较重要的角色挑选条件就会严格一些,一个是技术层面的过关,另一个是外形的符合。像头槌的话,他是队伍第一个出场的,就需要有劲儿,敲打得够“凶猛”,身材也得够高大。尾槌就需要身材偏瘦一点的年轻人来扮演。

英歌不仅让我圆了梦,对我自身的性格和品质也有很大影响。生活中的我比较含蓄,但是一到表演的时候,我就会变成一个特别有热情、特别开放的人,英歌舞表演成为我身上不可忽视的闪光点,可以说英歌赋予我自信。

英歌舞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品质,我想,训练这么辛苦我都可以坚持下来,其他困难我也可以克服。

【3】英歌舞是为表演而生

郑先生,19岁 汕头金浦梅花村

我是我们英歌舞队的负责人,今年正月十五和十六我们会在村里表演。英歌舞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传承。是我们这边的一个习俗。

我们队年龄最小的是14岁,最大的是23岁,一共两个队伍,一个32人,一个42人,我们从初一开始筹备练习。我们的舞蛇者是最重要的角色,挑选的孩子,得要灵活,还要会后空翻,这是大场合,在重要的节日所要表演的动作。

一槌、二槌要看他们的槌花好不好看,好看的就放前面。

我是11岁的时候开始跳英歌舞,那时候担任的角色是舞蛇者。看到队伍在练习,我过去玩道具蛇,教练就把我选上了。如果同手同脚,就会被观众说,所以我练习了两个多月,一放学回家就拿假蛇在“玩”。第一次真正在村里表演,其实是紧张大于兴奋,在众目睽睽和呼声中,舞动起来心中就只有激情。

生活中的我比较普通、单调,但是跳舞的时候,我会比较凶猛,因为要有气势。

如果过年我们村没有英歌舞,就一点都不热闹,静悄悄的,从小时候起,它就是过年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每次跳英歌舞,我们化妆、穿服装、拿道具,从村头跳到村尾,有村民会给我们拿水,很多人会拿手机拍。

英歌舞对我来说,意味着责任和传承。从1990年起,我们村就有英歌舞队了,民间组织起来,我们也在想要走商演的道路,村里或者附近企业剪彩就会邀请我们去,我认为商业跟传统并不会起冲突,因为英歌舞就是为表演而生。

我希望把英歌舞发扬光大。

【爆料】请联系记者微信:linghaojizhe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