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谭震林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怒骂: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1978年,谭震林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怒骂: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00:00
14:24

1978年,曾任国家副总理的谭震林将军应邀前往淮海战役纪念馆,参与战役胜利30周年的庆典活动。

然而,参观没有持续多久,谭震林就对着媒体朋友大发脾气,还说出了“贪天之功,无耻之尤”八个大字。

众所周知,谭震林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还是第一个红色政权的主席,长期从事政工工作。那么,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会让谭震林不顾影响的公开发火呢?

第一个红色政权的主席

说起谭震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他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功绩却十分亮眼。

1902年,谭震林出生在湖南攸县,在共产党员余来的影响下加入了组织。“马日事变”爆发后,湖南全省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此时的谭震林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只能暂时蛰伏下来。

很快,秋收起义的军队就路过了攸县地界。在离开攸县时,这支队伍张贴了革命的宣传公告,恰巧被谭震林看到。

此前的谭震林,以为组织真如国民党反动派所述已经“不复存在”。秋收起义的队伍经过之后,谭震林意识到,“党和军队还在,国民党所说的‘斩尽杀绝’,不过是欺骗老百姓的鬼话。”

因此,谭震林重燃革命斗志,继续投身于攸县的群众活动。

很快,毛主席手下的工农革命军又来了。在他们的指导下,谭震林开始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工会工作,最终被推选为工人代表。与农民代表李炳荣和士兵代表陈士渠一起,竞选第一个红色政权的主席。

然而,三个人都高风亮节,辞就不受。在宛希先的推荐下,谭震林最终成为了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主席,而他也因此成为了湘赣边第一个工色政权的主席。

在谭震林的领导下,茶陵县的革命工作开展地如火如荼。大家一方面打土豪分田地,一方面消灭来犯的反动派敌人,革命热情远超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

茶陵县红色政权的成功,也为其他地区的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茶陵县工作的过程中,谭震林与毛主席结识。根据史料记载,谭震林在向主席汇报工作时曾说“没有武装,就没有活动的余地”,被毛主席亲切的称为“你是第一个赞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人。”

以宁陵县为起点,谭震林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长期从事根据地建设和军队政治工作。

1948年,谭震林成为淮海总前委之一,与邓小平、刘伯承、陈毅和粟裕等人共同指挥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而淮海战役也是谭震林将军人生中最为亮眼的时刻之一。

彼时,我军刚好打赢了济南战役,挫败了蒋介石固守济南、保卫徐州、藩摒南京的图谋。济南战役胜利之后,中央军委指示华野中野南下,分步骤破坏国民党在淮海地区的布局。

按照中央的命令,华东野战军为进攻主力,首先歼灭国民党黄百韬的第7兵团,然后占领淮安和淮阴地区,最后再攻占连云港和海州地区。

在这个过程中,中原野战军作为配合部队协助华东野战军作战,牵制国民党孙元良的第16兵团。

兵力部署完成之后,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开始按照上级指示,到达指定地点。一场声势浩大的歼灭战,一触即发。

碾庄战役:淮海战役的首胜之战

碾庄战役是一场局部性的胜利,然而它的胜利对整个淮海战场至关重要。这是华东野战军在战场上的强势亮剑,也被称为淮海战役的首胜之战。

在这场战斗中,华东野战军实现了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全歼黄百韬第7兵团。

事实上,碾庄是一个标准的“易守难攻”的村镇。早先,这里是国民党李弥兵团的防区,之后成为了黄百韬第7兵团的藏身之处,村落周边遍布水壕和土墙,堪称“铜皮铁甲”。

不过不久之前,第7军团与徐州“剿总”的联系被我军切断,因此成为战场上的孤军。华东野战军派遣6个纵队,以碾庄镇为中心东西铺陈6千米,南北展开3千米,将黄百韬军团围得水泄不通。

黄百韬军团虽然占据地利,但从天时和人和上来说并不如我军。

首先,解放军在辽沈战场上捷报频传,又刚好打赢济南战役。其次,在追击黄百韬兵团的过程中,我军已经歼其一个整编军,直接导致黄百韬兵团损失了20%的兵力。

另一边,刚刚损兵折将又深陷重围的黄百韬并不担心,他认为国民党的优势在于空军力量,如果能够派出飞机对外围的华东野战军进行轰炸,一定能突破包围圈的封锁。

然而,黄百韬没想到自己遇上了一个硬骨头,华东野战军并未在周围停留,而是采用挖掘交通壕沟的方式,一点点拉进与第7兵团的距离。

随着华东野战军向内挺近,黄百韬兵团只能被迫迎敌。这时,华东野战军又采取了“先打弱敌,再打强敌”的方式,先后吃下第7兵团下属的国民党44军和100军。

等到第7兵团余下主力25军和64军回过神来之后,包围圈已经进一步缩小,想要在当时进行突围,实在是难上加难。

为此,黄百韬只能向徐州“剿总”求援。“剿总”司令刘峙收到消息后,先后派出李弥的13兵团和邱清泉的2兵团前往救援黄百韬的7兵团。

然而,这两支队伍为了保存实力,始终不敢靠近华东野战军,一直在距离碾庄20千米的地方徘徊。援军久久未到,第7兵团弹尽粮绝,被华野战士全部歼灭,兵团司令黄百韬开枪自杀。

碾庄战役的胜利,极大地改变了淮海战场的局势,也展现出了华东野战军在战场上的战斗英姿。

此战之后,国民党在淮海地区元气大伤,蒋介石紧急调兵遣将,试图让杜聿明绕道永城,从侧面进攻中原解放军。

然而, 还没等杜聿明赶到永城,我华东野战军已经在半路追击上他的30万大军,将其围困在包围圈之中。

此时,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对此地的黄维12兵团展开进攻,只用了3天时间,12兵团陷落,兵团司令黄维被我军生擒。

而深陷包围圈中的杜聿明仍然拒绝投降,为此,刚刚完成歼灭12军任务的野战军再次对杜聿明所部发起进攻,4天之后的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所部全军覆没,他本人也成为我军的阶下囚。

杜聿明是蒋介石的嫡系,他的被俘,意味着淮海战役基本上宣告成功。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本该是一件好事情,为何谭震林将军在30年后,还会因为淮海战役的事情生气呢?

淮海战役的首功队伍是哪支?

从黄百韬、黄维、邱清泉再到杜聿明,老蒋在淮海战场上先后损兵折将。据统计,在淮海战役持续的两个月时间内,我军共歼敌55万余人,生擒或者击毙国民党将军100多个。

此战之后,蒋介石的徐州集团不复存在,华北集团陷入危急,加上辽沈战役中损失的东北集团,蒋介石的五大战略集团只剩下实力较弱的华中、西安两大集团。

而国民党军队中的5大主力军,也在淮海战役上损失了2/5。

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国际上后,引起西方国家的震惊,就连苏联斯大林都对其表示了高度称赞,“60万胜80万,这不仅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在世界革命战争史上也少见。”

很多人认为,我军之所以能够打赢淮海战役,在一定情况下是吃了敌人指挥失误的红利,而蒋介石任命刘峙担任徐州“剿敌”总司令就是一个错误决策。

这很大概率是因为刘峙在国民党军中不被认可。

在《大决战·淮海战役》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那就是一群国民党的指挥官坐在一起吐槽刘峙,他们认为蒋介石即使不派一只“虎”坐镇徐州,也应该派一只“狗”把守,为何要把刘峙这只“猪”派过来?

从这里也能看出,蒋介石用人方面存在失误,以及国民党指挥官内部存在分歧。

不过,从根本原因上来看,淮海战役之所以能够取胜,还要归结于两大野战军的配合以及人民的支持,其中主力华东野战军当属头功。

战争前后,都有相关电报证明华东野战军是此战的主力,而中原解放军主要负责协助作战,牵制敌人。毛主席在电报中多次表示,“粟裕是最会打仗的人”,而粟裕,正是华东野战军的指挥官。

尤其是在作战方案上,粟裕的意见也多次被毛主席采纳,成为全军的作战方略。

即使从兵力上来说,华野也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在淮海战场60万解放军中,华野的兵力几乎是中野兵力的一倍

这在当时,几乎是全军上下的共识,就连中原解放军的领导同志刘伯承和邓小平都没有意见,他们也在电报中表示“……是华东野战军发挥了主要作用”。

陈毅也曾经致电中央军委,“虽然我们应该参与指挥这次的战斗,但是由于距离和通讯工具的原因,还是该请粟裕和谭震林多多指挥……”

然而,在30年后的淮海战役纪念仪式上,竟然有一位记者将中野说成淮海战役的主力,而将真正的主力华东野战军说成“偏师”。

谭震林当时是华野的政委,听到这话自然不舒服,直接反唇相讥,说这位记者“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结语

不过,明眼人都知道,谭震林将军并不是对中野有意见,而是对记者的无知感到愤怒。从枪林弹海里走出来的将军,怎么能不知道配合作战、维护团结的重要性。

淮海战役作为三大战役之一,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作用至关重要。它的每一个细节,都应该被真实无误的表达,这既是还原真实,也是对那些烈士们的告慰。

作者:十一

编辑:十一

参考文献:

[1]峥嵘.谭震林:第一个红色政权的主席[J].党史纵横,2015,:30+32.

[2]马逸远.从井冈山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J].世纪风采,2022,:21-26.

[3]郑杰川.淮海战役: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J].党员文摘,2019,:32-33.

[4]陈光文.碾庄战役:战术造就的决胜之战[J].知识就是力量,2022,:60-63.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